星期四 , 1月 23 2025
首页 / 新知快讯 / 24H看点 / 涨停的工业富联,回不去的高光时刻

涨停的工业富联,回不去的高光时刻

涨停的工业富联,回不去的高光时刻

 

春节过后,工业富联也许有了个好的开端。

自从上市那段日子过了以后,你几乎不会频繁地听到工业富联或者郭台铭的消息,今天,工业富联突然又回到观众视野:开盘后约一小时,涨停板封单超40万手,成交额超过7.8亿。根据显示,工业富联股价报13.79元,涨幅9.97%,是其去年上市开板以来的首次涨停。

这次涨停能否说明工业富联终于成为了一支实打实的牛股?有意思的是,2月12日,MSCI公布其环球指数系列之中国指数纳入包括美团点评、小米等12支股份,工业富联也位列其中,而MSCI指数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最多采用的基准指数,已成为国际投资者的风向标。

再从大盘来看,科技股早盘全线爆发,多只股票涨停。收盘时,上证指数为2721.07点,涨幅为1.84%;深证成指为8171.21点,涨幅为2.01%;创业板指为1357.67,涨幅为1.91%。

然而这次的涨停跟去年的高光时刻比起来,却还差得远。

去年6月8日,蚂蚁金服宣布了140亿美金的巨额融资,互联网圈子里面把此事看做是一个里程碑事件,意味着BAT时代正式更张为ATM时代。同一天里发生的大事还有这只史无前例的工业巨兽——工业富联登上了A股市场,市值逼近4000亿,问鼎我国股市中科技股市值顶峰,而其执掌者郭台铭离台湾首富的位置当时确实是进了一步。

郭台铭不是没当过台湾首富,只是又下来了,就像马云也曾经当过中国首富,而后来排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位的是许家印。

这些年来,郭台铭都在一股劲把业务往国内发展,紧紧跟随国家政策,据说政府发布的关于大数据行业发展的白皮书都可以倒背如流。马云跟随的则是中国“一带一路”政策,走出去树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形象,其中就包括了台湾,你可以去看看台北宁夏夜市上有多少小贩是穿着支付宝LOGO衣服的。

2007年的时候马云邀请郭台铭参加第四届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两人曾就“互联网经济时代,蚂蚁和大象谁更有优势”这个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马云说:“大象不会跳舞,即使大象跳了,但一会儿就跳不动了,甚至还摔跟头。”他还略带“挑衅”地指着郭台铭的鼻子说:我这只蚂蚁可以踩死你这只大象。后来支付宝的名字变成了蚂蚁金服,140亿美金融资对应的市值还真是比上市当天已经在4000亿人民币顶峰的工业富联要高出不少。

 

纵然如此,郭台铭依旧很看好富士康。去年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时,他戴着一顶象征着“工业互联”的小红帽,在他看来消费互联网已经走到了巅峰,下一个发展从制造业来讲就是工业互联网。于他而言便是工业富联 ,即使彼时工业富联的股价已然难看。

横渡台湾海峡,台北的中心有个为二二八事件而建的和平纪念公园,公园前不远处就是台湾的“华尔街”馆前路。

 

馆前路商家心里最讨厌的就是阿扁,2008年底,挺扁人士在这里大规模聚集的时候,当天台湾媒体出来的新闻标题是“商家抱怨被陈水扁拖累”。阿扁显然不是台湾民众心目中理想的领袖形象,但10年过去了,关于“谁才是理想领袖”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答。

 

中间也曾出现过转机。16年底,川普当选美国总统的消息飞越太平洋来到台湾的时候,就有人开始号召,台湾也应该学习美国找一个成功商人来当领袖。直接点出某个人名的是一个前官员,在脸书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枭雄当道。舍“郭”其谁》的小短文,里面有句话是这么写的“唯有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能够领导台湾”。这之后关于郭台铭2020年参选的呼声就越来越来大,甚至有人跑到馆前路上拉横幅。

 

实际上,这并不是郭台铭第一次成为馆前路上的红人。上世纪70年代,郭台铭在台湾前三强的船务公司复兴航运工作,每天他都穿衬衫打领带,就走在这条被称为“台湾华尔街”的路上。刚好那时候美国实行对台湾纺织品配额管理,而这一贸易策略让郭台铭所“掌管”的船期安排变得尤为重要:你们想要保证能运出去的量,你们就得排上货船。郭台铭一时成为当地纺织公司的“香饽饽”,几乎天天中午都有人请他吃饭。

 

真正走上创业的道路是在1974年。年轻的小郭口袋里揣着母亲和朋友凑的30万台币,走进台北建设部门的大门,在公司名称栏上写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十个字的时候,好多人是不太看好的。一来,本来就老婆孩子热炕头,工作不错还折腾个什么劲。二来,当时台湾经济还没有走出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甚至连小郭的岳父林百欣都跟他说了这么一段话:

 

以我几十年的经验,在你们年轻人中,有90%的人想过创业,在想创业的人中,有90%只是想想而已,在10%付诸于行动的创业者中,有90%的人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不在于努力不够,而是没有碰到好的项目,在10%碰到好项目的人中,有90%只是小有成就而已,所以,要想成为大企业家,好比登上金字塔的顶尖,难上加难。

 

尽管林百欣不太看好女婿当时的项目,但还是在关键时候出手帮助了小郭。工厂成立第二年,因为生意不好合伙的朋友纷纷撤资,塑料生意匆忙拉下帷幕——郭台铭需要一笔钱顶下工厂,而林百欣二话没说支援了他。熬了几年,郭台铭终于迎来了转机。此时台湾在蒋经国的带领下开始搞建设,经济增长迅猛,房地产和土地价值疯涨,同时制造业也迎来了春天,随制造业产品热销带来的副作用是原料缺货。

周围的朋友都在疯狂买地买房,郭台铭手里捏着一笔钱大买特买模具,骑着他的小摩托三天两头便往模具师傅的店跑,疯狂程度可以说不输于当时的炒房团。有一次手上的客户急着要货,他骑着摩托车火燎火燎地赶到台北三重河堤畔,还没有熄火就跳下车,一米八身高的他弯腰走进旁边的五金模具店,掏出一根新乐园香烟点燃奉给模具师傅,咧着一张嘴笑着说:“嘿嘿,我这里有两张电影票,今天把模具完成,晚上请你们看电影。”没曾想人家头都不转一下。

买过最多模具的郭台铭,从台湾买到日本,终于在大阪买模具的时候度过了自己30岁的生日,从小郭变成了人们口中的郭老板。

在郭老板带着鸿海耕耘向前的日子里,1988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年份。

 

这一年恰逢改革开放十周年,大陆洋溢着的还是一番改革的热情,台湾则笼罩在蒋经国同意放开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探亲浪潮下。海南在这一年建了省,发出一条关于土地管理办法的规定,允许土地通过合理的拍卖等方式出让给外国人以及港澳台商人,从而进行开发经营。

不止海南,实际整个大陆都在吸引外资台资的加入,为了鼓励台商从事土地开发经营活动,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不仅是海峡两岸经济往来的起点,也是郭台铭踏上大陆土地的一个重要契机。在此之前郭台铭就算有心在大陆市场种地,也没有资格,他只能转而朝向大洋彼岸。

 

台湾的代工业电子业一直都是踏着前人的血迹过去的,在肆意竞争的年代企业有一种“奔于疲命甘之如饴”的拼搏感。为了立足国外市场方便谈生意,郭台铭取了“富士康”三个字作为工厂名号,也曾在新泽西路旁的小旅馆待了五天苦等谈单时机,还吃过康柏的闭门羹。都说没有挑战的生意不是好生意,后来康柏、戴尔以及英特尔等都成为了富士康的客户。

 

只是国外的科技再前沿,终究还是敌不过人口第一的中国市场,毕竟东西再好你也得有人买才是真的好啊。中国市场带出了一个联想,又成就了一个淘宝,连戴尔、苹果等这样在国外历史悠久颇具名气的企业都要想方设法抢占中国市场。

 

1988年对于柳传志、任正非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柳传志去香港成立了香港联想,晚宴上与人举着高脚杯对酒当歌,镜头下最为耀眼的是他的笑容和一口大白牙,而任正非在全国各地高校聘请创造力无限的大学生,华为就在这一年诞生。

 

同年,郭台铭带着他的厂子踏进了大陆市场,这个厂子后来和百来个厂子一起合成鸿海的招牌外衣,厂子的名字就叫富士康。说来有点意思,明明郭台铭最开始创办的工厂名字是鸿海,然而到今天人们对鸿海倒是没什么印象,一谈起“郭台铭”三个字一致脱口而出的都是“富士康”。

 

也许这便是中国市场的魅力,就像直到现在提起马云大多数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还是淘宝一样,如果不是1988年海峡两岸的这一经济改革,郭台铭可能也不会有今时今日的名气。

 

每个行业都会经历野蛮生长时期,过后便是一轮又一轮的洗牌,最终形成两三四家相互牵制鼎力的局面。

 

与八年前团购行业的百团大战一样,台湾曾经有两百多家主板制造商,后来叫得出名号的加上富士康仅有四家,笔记本代工厂也曾有一百多家,后来能在竞争中存活下来的一个手指头就能数完。郭台铭能在行业中站稳脚跟,除了两次风口抓的稳,更多的是运气好。

 

1981年郭台铭刚开始做电脑连接器的时候,限量高价的电脑如同科技界古驰,是实打实的奢侈品。次年IBM就推出个人电脑开始带来一个新时代,同年康柏发布的便携式电脑为康柏创造了在美国商业领域三年的销售收入记录,随后“个人电脑”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因为个人电脑的名气郭台铭的公司订单也在增多,多到厂子都活动不开满足不了业务需求。

 

台湾新北市土城区是一个特别的地方,除了文化机构、教育外,就数羁押犯人的看守所最为出名。“土城”在台湾口语中指的就是监狱,平时他们聊天时所说的“去土城大学深造”就是指在监狱服刑。郭台铭自然是没有感受过这类大学的氛围,但他过去有十多年的时间都活在生怕入学的恐慌下,因为他选址的新工厂就坐落在此地。

 

八九十年代台湾实行《票据法》,企业退票负责人就要坐牢,大多数老板在登记注册企业时写的都是老板娘的名字。郭台铭“脑壳硬”,填的是自己的名字,而新工厂附近就有一座专门关押经济犯的看守所。

 

后来这座位置特殊的工厂成了富士康台湾总部,郭台铭与人谈起当年选址的心态时也常开玩笑说,主要是担心被退票去蹲局子,如果真进去了左手工厂右手看守所,生活工作两不误。

 

运气好的郭台铭局子没蹲成,倒是富士康做的电脑连接器被人形容为处理器领域的英特尔。

 

但郭台铭差点就错过了乔布斯。20世纪90年代中期郭台铭手下的高管一度过得很是焦灼。手机行业在当时迎来第一次高速发展,代工同行几乎都转向新领域,那段时间高管们天天催促郭台铭让他赶上这列快车,可郭台铭就是没有动作,一众高管只能瞪眼干着急。

 

表面上郭台铭很淡定,其实他内心比高管们还要急得多,只是在他看来,手机代工要么不做,要么就做世界级。他不想做最早的那个,而是要做活得最久的,与其跟着别人在新领域像个新手一样摸爬打滚,倒不如多收集一路上的失败案例总结出一套战略,一旦上手就越过雷区直接登上山顶。

 

就像马云所说,成功有很多原因但往往不可复制,而失败恰恰是你可以不去重复的。所以千禧年郭台铭一加入手机代工市场,就踩着同行过路的脚印、套用在电脑领域的垂直发展体系,反倒是超越了最先起步的同行。

 

两年的时间公司营业收入就突破3450亿台币,郭台铭过得很是骄傲满足,为了宣传代工效果他还公开砸了两次手机,导致有人说他:一位成功的CEO,必定也是一个优秀的演员。

 

当然,等到乔布斯来中国为iPhone找代工厂的时候,富士康顺理成章靠着“砸”出来的过硬品质成为苹果手机的绑定代工。在乔布斯带来的一场手机“改朝换代”的大革命里,郭台铭无疑是大赢家,“全球代工厂之王”的道路也就此扬帆。

 

郭台铭是一个一根筋的人。几十年前别人劝他搞外贸的时候,他要开工厂;别人劝他搞房地产的时候,他还是要开工厂;别人在搞民族企业的时候,他依然抱着他的工厂不离不弃。

 

可能对于外行人士来说,代工厂三个字听起来确实比较low,可站在企业家的角度郭台铭是有排面的,他是为数不多让马云看到就火大的人,因为马云觉得郭台铭把他赚钱的机会给拿走了——从1995年马云开始创业,想做软件,美国有家微软;想做商场,前边有家沃尔玛;想对硬件下手,IBM早已捷足先登;想从事制造业,上头有个台积电和鸿海。于是郭台铭和比尔盖茨、张忠谋等人,成了马云曾经埋怨的对象。

 

马云在埋怨郭台铭,郭台铭却与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上演了一场“挖墙脚”大戏。2002年,郭台铭还沉浸在代工业收益颇丰的喜悦中,有一天王传福到台湾找到了他,让他帮比亚迪做电池壳。外界当时对王传福的评价是:低调踏实,一心只埋头做事。郭认为一个做手机电池且老实的一个人,能跟我闹出什么幺蛾子?于是他乐呵呵的带着王传福去参观了富士康工厂。

 

第二年郭台铭笑不出来了:400多名员工“跳槽”去了比亚迪,今天人还在富士康厂子里,结果第二天全跑比亚迪去了,其中像柳相军这样处于主管高位的人还带着保密文件一起前去。当年去过比亚迪工厂的人出来后都说有一种身在富士康的错觉,在业界,比亚迪还多了个“小鸿海”的称号。

 

自己研究搞出来的产业链与流水线被人“复制粘贴”,分摊订单分摊品牌效应,连两大手机巨头客户诺基亚、摩托罗拉都被人给忽悠了过去,郭台铭将比亚迪给告到了法庭。只是这场看似胜负鲜明的官司,最终以比亚迪几位员工锒铛入狱而草草结尾。好在郭台铭抓住了乔布斯,而王传福的代工产业却随着诺基亚与摩托罗拉等的失势,夭折在智能手机崛起之初。比亚迪只好跑去造车,一造就到了今天。

 

郭台铭则在代工的路上是越走越远,但随后马云的电商颠覆了他坚持几十年的认知。如果说马云的电商是为互联网造就了一个灵魂,那么郭台铭的厂子只是为互联网提供了寄生的肉体。一根筋做厂子的郭台铭如今把这根筋转移到了科技互联网上——富士康不仅要肉体,也开始要灵魂了。

 

郭台铭常说:“一个名叫发财的人他发没发财我不知道,但是他爸爸那一代一定没有钱,不然儿子就不会叫发财了,那么叫来弟的人,一定没有哥哥。”富士康的全称是“富士康科技集团”,重点不在富士康而是在“科技”二字,郭台铭太想富士康成为科技企业了。

 

三年前在乌镇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郭台铭演讲中表示富士康将转型成一个“六流”科技公司,早在2012年郭台铭就从自有品牌到渠道多次尝试将企业转型了。比如推出自有品牌睿侠电视却不幸夭折于彩电大战,后来又和HMD一起向微软收购诺基亚,没多久又收购了夏普成为自有品牌。

 

而上市前夕路演的那段日子,郭台铭逢人提及富士康几乎都是以科技公司自居,股票名称叫“工业富联”而非“富士康”也暴露了他对于转型科技的野心与希冀。

 

当马云对外宣布要自己做芯片的时候,郭台铭也在清华的演讲中表示富士康一定会自己做半导体。为了这个如同宣誓般地演讲,他还推掉了李嘉诚的饭局以表决心。造芯、布局区块链金融平台、造车计划等,他对转型的执着如同当初死心塌地开工厂一样,打算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

 

郭台铭现在对于富士康未来的定义,可能就像他以前请来为富士康做品牌、做Marking的富士康首任首席行销长袁学智说的一样:“有一天我们开始卖蔬菜、卖水果,大家也不要太奇怪。”

孩童时期郭台铭有个外号,叫“锅盖”,意指他这个人有统治力号召力,敲一声便有人呼应,如今他更当得起“锅盖”这个称号。

 

比如郭台铭举办一场家宴,到场的人都颇有名气,不仅有万科董事长王石和其妻子田朴珺,还有大S汪小菲夫妇,连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也赴了宴会。只是郭台铭的名气与号召,和富士康的股价楞是反比成是冰火两个极端。

 

上市后的一百多天时间里,工业富联交了一份上市以来最低股价的答卷——在第101天的早盘一度跌至14.28元,距离发行价13.77元的空间已经不足5%。那天,工业富联在破发的鬼门关走了一遭,与此前最高23.36元/股时的市值相比,富士康蒸发了2380亿元。即使今天涨停,但与百天前三个涨停的距离还隔着千山万水,富士康想回到巅峰时刻,可能还真要先把灵魂给塑造出来才行了。

 

在富士康低调且至暗的时日里科技企业圈也发生了很多事情,黑马拼多多、蔚来、小米上市,美团也上市,刘强东在美国摊上了事儿导致京东股价一路向下,一度有与拼多多碰头的趋势,滴滴的顺风车已被无限期下线,社交产品圈还一天发布了三款不同的产品将微信推到了风口浪尖。

 

而富士康沉默的那些日子里,由于此前苹果将新产品部分委托给纬创,还陷入了失掉阵地的传闻。网上有人开始吃起了瓜:富士康慌得一匹。灵魂还没造得出来,竞争对手倒是感觉要抢占富士康待的躯壳了。

 

然后,郭台铭又开始了奔波,教师节那天马云宣布下任接班人的时候他飞越太平洋到了美国,见了史丹福大学的科学家,为公司招揽科技人才。

 

郭台铭曾说过65岁要退休,只是今年他已经69岁了,而马云才55岁,直到现在郭台铭都没有退休的打算。去年在参加访谈节目的时候郭台铭谈起接班人时说的是:“我现在接班人肯定不是跟我创业的这群人,年龄太近,我一定要年龄跟我差20岁的。”

 

面对股东的询问,郭台铭也直接说:往后这五年对公司很重要,我不会退休。郭台铭哪敢像马云一样放心地当甩手掌柜,富士康有第二个张勇吗?只怕还是要像架构调整浪潮中那些企业一样,先着手培养一两个“阿里版张勇”出来再说。

 

在外界看来,除了接班人的问题,郭台铭无法功成身退的背后原因还是放不下,虽然他曾在公开发言中调侃自己将转型做“六流”科技公司,但是谁又真的相信成功如郭台铭能够接受自己仅仅做一个“六流”公司?

 

上市不到一年,工业富联的股市表现已经算的上大起大落了,2018年的后几个月,工业富联的股价最高时到了26.36元,市值一度达到5193亿元,但随后则一路下行,甚至一度在破发线上挣扎,这次的回升可以说是为它的2019年开了一个好头。

 

不管股市如何风云突变,郭台铭表面上看起来一直很稳,然而,富士康代工厂的标签深入人心,转型塑造灵魂之路还道阻且长。

关于 声波

声波
发现不同的声音

检查

欧洲芯片三雄的“阳谋”

欧洲芯片行业这两年过得并不算太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