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过去后,小广依然会想起那天在操场上长兄对他的咆哮:“你到底有没有一点自己的人生规划?”那一年,小广正在一个专科学校读书,什么未来,什么人生规划,根本没考虑过。性格内向的他,从小给人的感觉就是有一些怯弱,没有什么大的主见。也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几年后他会完全抛弃家里为他规划好的工作计划,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教育,有什么用
小广二十六七岁,他的家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需要指出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并不是每个家庭都那么富裕,可以说,有多少富人就有多少穷人。生活在穷人家庭里,小广从小就被教育,只能依靠读书出人头地。实际上,小广的学习成绩确实从小都很好,家人对他抱有很高的期待。只是到了高中那几年,学习一落千丈。是什么原因,小广从来都没有解释过。几年后回想起这个事,母亲认为是父亲的过世严重影响了小广的学习状态;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影响,也许主要是心理上的影响。
高考的成绩实在不怎么样,怎么办,是出来打工,还是找个大专再读几年?长兄坚持认为,一个高中生出来打工,实在没有什么前途,至少还要再去读个大专。小广也没有太多想法,就服从长兄的安排,报考了长兄挑选的大专学校和工程专业。根据长兄的规划,小广只要在这个工程专业好好读,出来找个相关的工作根本不成问题,说不定努力一下,将来还能成为工程师什么的。
母亲身体本来就不好,父亲过世之后,家里就没有什么经济收入了。小广的学费,只能依靠长兄去想办法,虽然长兄自己也还在攻读研究生,所谓的收入也只有奖学金和勤工俭学。因为在同一个城市,长兄隔一段时间就去看望小广,无非给些零花钱,鼓励几句。
也许长兄从来都不清楚,他给小广规划的这条道路到底是不是对的,小广对这个专业是不是真的感兴趣;也许小广当年自己也搞不清楚。然而,实践说明了一切。毕业之后,小广在一个专业相关的工厂实习了一小段时间,就很快辞职,然后找了一家酒店当起了西餐学徒。
他认为这才是他的兴趣所在。虽然他此前花了三年的时间用来学习工程知识。
职业选择,家庭说的不算
小广的选择,对于家人来说实在太突然。大家都不支持,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明明学了一个不错的专业,为什么要轻易放弃?小广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在那些工厂工作,实在太累,太无趣。也许是的,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愿意去做那些又苦又累又无趣的工作。
但是家人始终不支持小广的选择。一方面,花了钱、花了时间去上学,结果转到一个毫不相干的领域工作,总感觉是浪费;另一方面,对于西餐的工作,到底是不是靠谱,家人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家人最怕的是,小广只有三分钟热情,学了几天餐饮,又甩手不干了。
做了很多劝说工作,动员了有权威的亲戚一起做工作,没有什么用。最后,长兄下了狠心,好,既然你不听家里的,那从今以后,你就对自己负责到底,家里也不会再出钱支持你,毕竟你已经是成年人了。
事实是,小广的职业选择确实没有听从家人的建议。当然,他也确实在餐饮这条路上坚持了下来,即使在创业失败之后,他也固执地选择送餐这个看起来与餐饮相关的外卖工作。唯一没有坚持下来的是长兄,他持续借了几次钱给小广。
既然没有办法阻拦,家人也就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只是期待小广能够真正靠自己闯出一条路。
学徒工持续了几年,工资低得不像话。之后辗转于几个餐厅,工资也没有明显提升。也许是生活所迫,也许是谈女朋友需要花钱,小广尝试了网络贷款。后来发现根本就还不起,于是又在另一个网络平台贷款来还之前的贷款,新的贷款只能再以新的贷款来偿还。结果利滚利,利息几乎超过借贷本金,这才把小广吓到了。他整天活在忐忑之中,不知道会出什么事情。实在没办法,他只能向长兄求助。正在外面出差的长兄听到这个消息,简直要气炸了。气炸了又怎么样,难道能够撒手不管,万一小广顶不住压力,出了什么事怎么办。除了长兄,小广也没有什么谁可以依靠了。想到父亲临终前叮嘱他要照顾好母亲和弟弟,长兄的心有如刀割。他很快把小广的借贷还清了,并且严厉声明,以后再有这类破事,绝不理睬。
让人困惑的是,网络借贷为什么这么容易,难道都不需要考察一下还贷能力?像小广这样一个月三千不到的工资,怎么能够轻易在那么多平台借到钱?长兄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其他几个亲戚,后来也陆陆续续找他借钱去偿还网络借贷。他的姑姑声泪俱下,跟他打了好几个电话,说如果借不到钱帮他的儿子还贷,人家就要找上门来了。
到底有多少没钱的人陷入到网络信贷之中?有多少人最后是靠自己还的钱?还是都靠原本就穷的家庭到处借钱来偿还?网络信贷到底是让穷人家庭过得更好了,还是更贫困了?
借钱创业,有多少是成功的
在小广的心里,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西餐店。跟别人打工,实在是赚不到什么钱,而且也不能一辈子都打工吧。前两年,小广终于下定决心,跟别人合伙开一家西餐店。这倒也是时下流行的风气,政府正大张旗鼓地号召年轻人自主创业。
为了开这家店,小广忙忙碌碌了好几个月,又是考察城市,又是张罗场所,还要购置设备。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想办法借钱。相对于上面这些事情,办理营业执照之类的证照,倒是最简单的。这几年政府为了鼓励创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极大地简化了商事登记的程序和要求。
选择哪个城市来开店呢?大城市人流量大,消费水平高,似乎更适合经营西餐厅。但是昂贵的店面租金,让小广和他的合伙人望而却步。他们很快找到一个理由使自己安心到小城市开店:大城市的西餐厅遍地都是,市场早就饱和了,何不到小城市去开拓新的市场呢?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是更根本的问题在于,那个小城市对于价格不菲的西餐厅有多大的消费能力呢?对于这点,小广心里是没底的,他们也没有能力(必要)去做一个严谨的市场调查分析。既然要做,那就凭直觉选择相信吧。
最难的是开口找人借钱。小广应该是很不情愿找自己的长兄再借钱,因为之前的欠债都还没有还清。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虽然长兄不看好开店这件事情,但是依然支持他试试看,说不定就成功了呢?也许小广就是需要这么一个在创业市场中拼搏的机会呢?因此,长兄借了小广一笔钱,朋友们也借了一些钱给他。而小广自己几乎没有什么存款可用,虽然已经工作了好多年。
现实从来都是残酷的。事实证明,那个小城市并没有准备好接受这家新开的西餐店。开业以来一年多,一直是不温不火,到后来几乎是难以为继。个中原因可能很多,但是结果就是一条:可怜的收入已经养活不了这个店。
女友的家人嫌弃小广的收入低,一直劝他们分手。不分手也行,拿出十几万的彩礼,然后赶紧结婚。小广拿不出这么多钱。后来两个人分手了。
喝了几瓶苦闷的啤酒之后,小广和他的合伙人决定将店面盘出去。如果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或许还可以再坚持一阵子,说不定将来会有更多的顾客来光顾。问题是他们没有这个资本,根本等不起。那些像小广一样的农村青年,身上没什么钱,家里也没有钱,创业要么靠家里的一点老底或者靠借钱;你很难说他们是在拼搏,实际上更像是在赌博,赌一场几乎没有胜算的局。而这个时候政府还在大力倡导农民工回乡创业,难道不知道在这个创业门槛极高、失败风险极大的年代,绝大多数农民的创业结果只会血本无归而陷于贫困和绝望之中?
好不容易将店面和设备盘出去,小广分到的钱几乎只够自己生活几个月。但是十几万的债务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有个朋友急用钱,要求小广尽快还钱。他哪里有钱,只能再找长兄借。长兄觉得这么多年,自己也算是仁至义尽了;甚至有时候他都觉得是自己害了小广,因为总是借钱给小广,导致小广始终觉得有个依靠而不需要长大。因此长兄下定了决心,最后帮他这一次,只帮忙还这一笔钱,其他债务都必须由他自己来还。
小广知道自己没有后路了,只能扛起这个压力。他借钱买了摩托车,开始了送外卖的工作。这个新的工作,几乎没有什么要求,本质上就是个体力活。有时候,夜深人静送完最后一份餐的时候,小广的脑海里都会浮现父亲当年帮人干苦力的情景。
春节的时候,小广一点都不想回家。如果不是母亲苦苦央求,他宁愿自己一个人待在出租屋抽烟。未来会怎么样,那些债务什么时候能够还清,外卖还要送几年,什么时候成家,小广一点都不清楚。
政府,能做些什么
像小广这个年纪的农村年轻人,多数是在工厂或办公室打工/上班,大概也都结婚生子,生活逐渐平稳下来。当然,像小广这样心怀梦想,到处“折腾”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从积极的角度讲,至少他们还有所追求,不想平平庸庸地过一辈子。有梦想总是好的,虽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至少社会还能够允许梦想存在。
对于政府来说,需要做的不是毫无分别地鼓励所有人去创业,而应当更精准地支持那些适宜创业的人,这些人或者有好的技术,或者有好的想法,政府要做的就是推一把。对于农民或农民工群体而言,实在不宜过多倡导回乡创业,因为他们的创业空间实在有限(无非是开各种店,这个市场几乎已经过度饱和或者根本没有市场),而创业失败往往意味着一身债务。
当然,不倡导农民/农民工创业,并不是说所有农民/农民工都不适宜创业。总有一小部分人能够找到创业空间,这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政府要做的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那些适宜创业的人在创业的时候更加方便。
对于多数的农民/农民工群体,政府应想办法提升他们到既有的机构去工作的就业能力。比如真正做好职业技术教育,多开设有市场需求的技术教育课程;比如多组织专题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对接劳动力市场。随着产业升级改造的推进,我们急切需要一场劳动力技能的革命,让年轻人有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获得有尊严的生活,而不是一窝蜂地涌向快递或外卖的潮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