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 12月 22 2024
首页 / 新知快讯 / 24H看点 / 风投圈病人

风投圈病人

这是风投们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上帝欲使其疯狂,必先使其嘚瑟。

一、风投最好的时代

不知道何时开始,中国有风投这个概念,但相比其他行业,他们自诞生之日起,便注定是不囿于闺阁之辈。中国的风投如火如荼的发展了这些年,最近几年,突然爆发。独角兽企业这几年突飞猛进的增长,到了今年,全世界新增独角兽企业中,美国占了41%,中国排第二,居然达到了36%。

此消彼长,中国正威胁美国的独角兽主导地位,这成绩,可与日月争辉。

2017年世界独角兽企业分布

此外,2016年,中国在各关键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额均排前三。

中国对于风投的热情拥抱,注定了这是一个最好时代。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政府、学校等等所有的机构都鼓励创业,鼓励创新、谈论创新。过去我们没有资金去推动创新,风投一度是“洋人”的专属,如今我们积累了丰厚的资本,我们支持各类创新模式,想把它们转化为社会广泛的践行模式。

在中国首次史无前例的,我们能够利用风投的资金去实现中国梦。

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榜

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私募股权及风险投资基金募资规模,从3470亿美元降至3360亿美元,而同期在人民币基金募资剧增的推动下,中国市场募资金额大幅攀升至725.1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49%。

2016年,中国私募股权及风险投资主导的并购交易总金额,在全球交易总额较去年下降38%的背景下,同期增长了22.5%,达到2230亿美元,占全球交易总金额比例高达73%,创历史新高。其中,私募股权基金主导的并购交易在2016年再次刷新纪录,交易量增加66%,交易金额增至2229亿美元。风险投资者的投资亦越来越活跃,如今其活跃度是四五年前的6倍。

2017年,预计中国私募股权及风险投资基金投资还将创历史新高。

二、嘚瑟的滴滴

这几天,最风光的独角兽企业莫过于滴滴了。前几日,全球领先的移动出行平台滴滴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轮超40亿美元股权融资,以进一步加大对AI交通技术的投入,加速推进国际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车服务在内的创新业务。

40亿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加上今年4月,滴滴官方宣布的超55亿美元融资,仅今年融资额已超95亿美元。而据相关报告显示,在科技领域,2017年赴美IPO共37起,融资额总计99亿美元。这就是说滴滴在本年度的总融资额接近赴美上市科技企业的IPO总额。

此外,据称该轮融资完成后滴滴估值近600亿美元,此前超过这一估值的互联网企业只有两家——蚂蚁金服的750亿美元,以及Uber最高时达到的680亿美元。而据相关报道,Uber现估值折价30%,为480亿美元。截至目前,滴滴的估值已超过Uber。

祝贺滴滴以及后面的风投们,也不得不佩服滴滴前无古人的融资记录和融资规模。

根据私募通数据和网络公开信息统计,截至目前滴滴已完成了16轮融资,累计资本超240亿美元,拥有100多家投资方。无疑,滴滴创纪录的估值,背后最大的赢家是其投资方,尤其是早期投资方,一个个似乎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我很好奇,一个估值600亿美元的公司居然融了240亿美元,到底给投资者带来了怎样的回报?一个公司不创造经营性现金流却依赖强大的融资能力,这到底是个什么游戏?看过这么多给投资者创造回报的公司,靠融资融出来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这又是不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智商税?

所以,滴滴到底值不值600亿?我无法判断,我只知道打车越来越贵。

三、嘚瑟的风投们

有投资人挣了钱就嘚瑟,结果把行业嘚瑟没了。

周鸿祎虽然早已不是过去那个红衣教主,不过拿起了保温杯的他,现在说话更有味道了。

12月15日,在创业黑马年会“产业进化论”上,他向易凯资本创始人兼CEO王冉提了个特别有意思的建议:“你应该呼吁投资人,让投资人别胡说八道,我们看到有的投资人稍微挣了点钱就到处嘚瑟,嘚瑟来、嘚瑟去,最后把行业给嘚瑟没了。”

的确,现在是风投最好的时代,但也不能太嘚瑟了。虽然是以赚钱为原则,可你要明白每一分钱是怎么挣的,如果这个都不明白,那下场可想可知。

而最近,有人觉得更嘚瑟的是下面这位——这是病,得治。

朱总到底有没有病?我们不知道,但他这下半年可是够忙的。

年中,认为ofo数据好,为ofo站台,与马化腾“互怼”:

几个月后,在今年9月份的第三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又首次公开对外表示,共享单车行业格局已定,摩拜和ofo已经占据了共享单车95%的市场份额。两家企业每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运营,只有两家合并才有可能盈利。

这一百八十度转弯的态度,令人始料未及,但也情有可原。在共享单车这场“凡尔登绞肉机”战役中,摩拜虽具有先发优势,但ofo投入更快更狠,年中时竟然后来居上。

不过,ofo大规模扩张是以牺牲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为代价的,这种办法终究不可长久,且风险很大。于是我们看到,下半年,摩拜的DAU又反超ofo。

朱啸虎的投资理念是什么?他曾说过一句话,“不看那么远,只看6个月”,这导致了对创业者的模式化二分法,速成的心态甚至超过了创业者。有人将朱啸虎的风格总结为糙、快、猛,非常形象。他看上一个项目,即使这个项目是个小生意,但他敢于砸上重金,硬生生地将小生意催熟成一个大生意。

的确,朱总按照自己的理念,为滴滴站台,最后滴滴成了600亿美元的独角兽,谁说没有他的功劳?朱总当然可以嘚瑟,他投资80、90后,投出了一个滴滴。接下来,ofo和摩拜合并似乎也是在预期之中,他用自己的打法把ofo“催熟”,短期有些风险怕什么?不怕,合并后又是一桩惊天动地的大功绩。

四、风投圈病了

可风投圈终究是病了,而且病入膏肓。

从滴滴到ofo,现在的创业逻辑,早已异化为资本的游戏—疯狂的烧钱—最快速度挤死所有对手—垄断市场—自拍自卖,短期内疯狂推高估值—引诱市场买单。资本所经之处,全成焦土,寸草不生,原本定位为创业天使的风投资本,已沦为扼杀绝大多数创业空间的魔鬼。

他们的方式简单、粗暴:看到一个机会,投入巨资,然后通过用户的极速扩张,将对手甩开;或者自己身先士卒,越位创业者,简单粗暴地去和竞争对手撕、怼。

他们的目的异常明确:天天追风口,用资本催生出一个巨婴来,早已忘却踏踏实实地做好产品和提升用户体验,这个互联网创业的原始法则。

没错,他们创造了新的玩法,篡改了约定俗成的规则。

正如天使投资人龚虹嘉说朱啸虎的投资风格如同其名,“就是呼啸而来凶恶的老虎”。他开玩笑地说:“只要他看重哪个项目他就砸大钱,往往他一砸大钱长则一年结束战斗,短则几个月结束战斗,我们都得花十几二十年才能结个果,你就整两三年。”

这样“速成”玩法的恶果是什么?是普通创业者的焦虑,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是风投圈的浮躁,因为以收益率为准则的他们,被裹挟进这样一种旋涡。

然而,更可怕的是什么?

是无休止的资源浪费,是被卷入旋涡的公共服务,是不得不为此买单的国家资本和普罗大众。

共享单车,竟不经意间成为两千年前的“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单车以令天下”。然而,潮水终将褪去,疯狂过后,总得有人买单?谁买单?

中国的创业模式,经历了2B、2C、2B2C、2VC和2G(government)等各种尝试,那么2VC、2G之后怎么办?

估计是2SB。这种玩法最大的恶果是,将直接毁掉社会的财富创造机制:在让你无限风光和疯狂之后,然后在眨眼间让你多年的积累消失殆尽。 这种疯狂玩法,再不改弦更张,会毁了企业,毁了行业,毁了社会,最终也会毁了风投自身。

尾声

正像某位自媒体人所说,现在的风投圈,与其说想投资未来,不如说是想多制造几个泡沫。他们不是投技术,不是投资历,而是搞眼球效应,这种跪舔90后的姿态,不是真正的未来。

风投圈曾经有很多大智慧,知深浅,道德专业双优的大师,但随着这些年的造富游戏,圈子也开始越来越鱼龙混杂,明明一猥琐的狐狸,不知天高地厚,插根葱就开始装大象,令整个行业生态越来越乌烟瘴气。这对整个风投圈,对中国新经济,对中国整体经济脆弱的转型与逃生,都绝非福音,因为风投已很大程度肩负着中国新经济输血,资源调配的核心渠道之一。

中国的新经济,不是靠泡沫堆出来的。当投资者一门心思的往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扎堆时,别忘了,实体经济才是这些互联网经济的基础,离开制造业的互联网经济只是空中楼阁。80后、90后创业者的成功,是站在60后、70后创业者的肩膀上的。

而这些60后、70后创业者往往都是在制造业等实业经济里创业的,他们的成功都是用时间、用汗水浇灌的,他们是中国制造的真正功臣。要是没有任正非的华为,没有董小姐的格力,没有张瑞敏的海尔,现在还有我们自豪的中国制造吗?

中国的创投圈,早已是“病人投病人”的行业。

也许哪天,当它真的回归商业、技术、产品、用户体验的本质,不以年龄论成败、不以2C、2B划分界限,不以击鼓传花为手段时,那才是中国创业的黄金时代。

我们都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脚步。这是病,得治。

关于 声波

声波
发现不同的声音

检查

巴菲特年底购股大动作:增持西方石油等多家公司

圣诞节前夕,巴菲特趁近几天美股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