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业界习惯地把旷视Face++、商汤、云从和依图四家较为领先的 AI 创业公司称为“CV四兽”,不仅仅因为他们的估值都超过了 10 亿美元这个门槛,更因为这几家的技术都已经落地,并且在融资上毫不含糊。
在资本越来越冷静的情况下,人工智能成了为数不多的依然能让投资人们两眼放光的市场。商汤、旷视不断刷新者单轮融资数目的上限;而云从科技有国资背景,剩下的依图科技,也在有着稳定的融资节奏。
最近,依图科技宣布已完成2亿美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成资本、工银国际、浦银国际。
对于募资的用途,依图科技官方称将主要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行业的核心技术研发、医疗行业临床应用的拓展,以及人工智能医疗团队的建设。
一个共同点是,目前国内几家主要的创业公司,其方向都是计算机视觉,范围再缩小一点,就是人脸识别技术,而基于这项技术,衍生出了安防、金融以及医疗三个落地的领域。
那么,既然是同一赛道的选手,这几家公司各自的竞争力如何?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对比一下。
- 人才
人工智能领域什么最贵?人才,因为缺乏成熟的培养体系,导致 AI 领域人才难以批量生产,高水平技术人员短缺,并且用人成本非常高。于是,人才储备就成了一家公司技术壁垒的重要体现。
脉脉数据研究院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详细统计了几家主要公司的人才储备情况。
首先,每家公司都会向外表示自己的人才来自基于 Google、微软、MIT 之类,所以参考意义不大。我们首先来看看最重要的创始人。
商汤:徐立,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CEO,本硕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在视觉领域国际顶级会议、期刊上发表40余篇论文。先后在摩托罗拉研究院、欧姆龙研究所、微软研究院、联想研究院等计算机视觉研究机构访问、工作。
汤晓鸥,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系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入选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继续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领域的研究。2001年,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
旷视:旷视三位联合创始人都是清华“姚期智班”的同班同学:杨沐,清华大学姚期智实验班本科,曾获国际信息编程奥林匹克比赛(IOI)金牌;唐文斌,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首届“Yao Award”金牌获得者;印奇,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2016年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青年领袖企业科技榜代表人物。
依图:创始人朱珑(Leo Zhu),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统计学博士,师从霍金的弟子艾伦·尤尔(Alan Yuille)教授,从事计算机视觉的统计建模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深入研究大脑科学和计算摄影学。
云从: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教授,专注于人工智能识别领域的机器视觉研究。周曦带领团队曾在计算机视觉识别、图像识别、音频检测等国际挑战赛中7次夺冠。
当然,各家公司的人才储备情况和战略都有所不同。商汤除了挖人以外,还和高校建立了合作;而国资背景的云从科技,已与公安部、四大银行、民航总局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2. 落地场景
就像上文说的,安防、金融以及医疗是目前人脸识别的主要落地场景。
金融方面,国资背景的云从继续领先,包括农行、建行、中行、交行等全国 50 多家银行已采用云从的产品,市面上许多银行的金融身份认证与远程认证平台是使用的云从技术;而商汤则是打通互联网公司,比如京东、银联、招商银行、拉卡拉、融360等;而拿到阿里投资的旷视的主要客户就是阿里巴巴,以及小米、北京银行等剩余互联网、银行客户;依图的主要客户则有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京东金融、360金控等。
安防方面,同样是云从领先,已在 22 个省上线实战;而其他几家,也有和公安厅等政府部门,或是活动论坛等 B 端的合作。
当然,机器视觉也会有其他方面的应用,比如商汤和旷视在美颜、人脸识别等方面已经和手机厂商有合作;而依图则是从去年就开始涉足医疗领域,另外旷视和阿里的关系,也让它在新零售上有一定建树。
3. 融资
虽然融资并不能直接决定什么,但它某种程度上也直接代表了资本市场对于一家公司的肯定。
商汤:迄今为止完成了 8 轮融资,并且保持着 6.2 亿美元的人工智能领域单笔融资记录。
数据来源:企查查
旷视:迄今为止完成了 6 轮融资,:
依图:同样的,迄今完成了 6 轮 融资:
云从:轮数较少,但也完成了 4 轮融资:
从数量和质量来看,商汤是毫无疑问的领先者。
有意思的是,除了云从以外,这几家独角兽的融资中都有阿里系投资的身影,无论是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还是云锋基金。
过去,这几家公司都曾自豪地喊出“不站队”的口号,但是目前来看,阿里可谓是通吃了。旷视目前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阿里,而商汤接受融资的采访中,曾明确提到“不站队,融资以对公司有利为主”,但是外界普遍认为商汤是为了数据和场景二选择了阿里;而依图,其联合创始人为前阿里云资深专家林晨曦,和阿里的合作也非常紧密。
最后,其实目前几家的布局都在稳步推进。研发、人才、渠道,这些都需要钱,到最后,依然变成了资本的竞争。
只不过,相较于无人货架、共享单车这样商业模式的创新,人工智能公司技术的创新是实打实的,并且壁垒也会相对高一些。
但无数案例都告诉过我们,资本催熟的生意很多情况下是揠苗助长——无人货架无人接盘,摩拜已经卖身美团,而 ofo 过得也并不如意。
那么,人工智能融资的这把火,能比共享单车多烧几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