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历史的故宫,92年历史的故宫博物院今天已经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昨日开幕的“文化+科技”国际论坛上说。
单霁翔表示,科技对于博物馆而言,并不是简单的“声光电”的展示手段,一定是“科技+文化”的有机融合。要想让更多的故宫文化走出红墙,走向大千世界,就需要深度挖掘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并借助科技这个“翅膀”,同时深入了解人们对需求,有的放矢地将科技和文化进行对接。
11月28日,主题为“传统文化×未来想象”的“文化+科技”国际论坛在故宫博物院正式开幕。在论坛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从文化和科技交叉融合的视角,阐述了故宫博物院近年来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监测、信息网络和管理平台搭建、数字资源管理和应用、数字化展示和传播、数字化应用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以下为单霁翔致辞演讲全文。
昨天晚上我认真的梳理了一下故宫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各种科技上的应用。我觉得600年历史的故宫,92年历史的故宫博物院今天已经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了。
网上购票:游客免去排队之苦
过去人们去故宫要排队买票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排队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甚至两个小时。从前,我们想到的改进办法是增加售票窗口,希望每位游客能在15分钟内进入故宫博物院,但我们还是发现这个时间太长了。
于是我们开始进行网上售票。首先,我们尝试着把售票处关掉:第一天,售票员在里面都等着,一旦出现问题就开窗售票,但是整整国庆8天都非常稳定,没有一个投诉。我们便开始发布全网购票的通知,告诉没有买好票的游客怎么扫码、怎么支付、怎么进入,把整个广场变成一个支付的平台。
当然,仍然有很多游客没有在网上预购,他们发现故宫没有售票处,于是他们也开始扫码买票,迅速就可以走进故宫。 当然,我们也考虑到了不习惯网络购票,甚至不会用微信、支付宝支付的游客,教他们如何网上购票。
我们发现,除了中国在网上支付方面是第一世界,其他国家好像都是第三世界,就我们故宫的观众来说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帮助他们进行网上购票和支付。
有人说我没有带手机怎么办,有人说我手机里面没有钱怎么办,我们就帮助他想办法:没有钱,你可以给朋友发一个微信,让他给你发一个红包你就有钱了。总之,各种办法就是为了让人们畅通无阻地在3、5分钟内就可以进入故宫。
对实在有困难的游客,我们还设设置了综合部窗口,大概每天不到一千人通过我们的帮助也走进故宫博物院。
过去我们最担心老年人,但现在发现老年人也能紧跟时代,听说他们说买冰棍都是用手机支付。我真是觉得时代进步太快了。
错峰限流:人山人海景象一去不还
今天,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游客增长速度太快了。为了保障游客的参观体验,我们认为一定要把淡旺季的游客数量平衡一下。故宫接待4万游客很轻松,8万就饱和了,10万就崩溃了。故宫每天接待大量游客,数量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于是,我们开始研究怎么通过错峰保障游客的参观体验。
每到旺季游客很多,所以我们设定每天只接待8万人。通过大量的宣传希望社会给予理解;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错峰,于是在很多天时间里故宫每日游览人数都没有超过8万人。
现在,更多人选择到淡季来故宫参观,这样我们实现了旺季不紧、淡季不淡。去年故宫有超过1600万游客,但人山人海的景象一去不复返,这都要归功于限流措施。
修缮建筑:高科技让前期分析如虎添翼
另外,我们还加大了对古建筑的修缮力度。比如说当年的慈宁宫,修缮后就变成了今天的故宫雕塑馆。香港的陈其冲先生赞助我们把90年代的一个遗址变成公共移动场所,而中鼎殿也得到了国家资助,成为了做研究的地方。
我们还加强了影像采集的力度和前期分析的力度。比如,我们对养心殿进行大量的分析工作。分析结果呈现出来后才正式开始修复工程。我们让修复的过程成为百年不遇的机会:我们对养心殿室内每一个文物的状况、牌匾、位置都进行了修复,分毫不差地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过去我们对地面以下进行考古,现在我们开始在修复文物的时候进行梁架的考古,屋面的考古。这样,每一个时代,后人在建筑上面叠加了什么,今天哪些需要保留,哪些必须修复,经过详细的分析之后,都最大限度保护它的历史信息、不损害它的原状。这种做法还使我们的文物保护变成一个科学的项目,变成一个可持续,为后人留存更多历史信息的项目。
文物修复:成立全球首家文物医院
我们对古建筑是这样修缮的,对文物也是如此。所以,故宫成立了世界第一所文物医院。这个文物医院汇集了200多名文物医生。他们一半是社会其他机构的科研人员,他们用科学设备监测、用高清晰、可移动的显微镜进行诊断。
我们这个机构也是开放机构,国际同行可以进行交流,民众可以来预约参观。现在很多的单位、学校已经开始参观了。古建筑和文物藏品在这里得到科学评测后才开始上手进行修复。比如说,一个青铜器是商代的,我们就必须对它的年龄进行评估,历代在它身上做了什么工夫,迭代什么信息,金属成份是什么,它得了什么病,都要进行分析;然后得出一份详细科学的权威诊断报告,最后才开始对它采取预防性保护手段或者抢救性修复手段。
故宫为文物医院配备了先进的科学仪器,比如分子结构分析设备、三维打印设备、热电能处理设备、造纸纺织纤维分析仪,逆光扫描系统。当这些先进的技术加进去,文物修复如虎添翼。
美国的特朗普总统这次来访,我们让他看了几个案例:一个是古书画的修复,在乾隆花园有一副画,70年前故宫老员工把这幅画包了起来,现在我们要修复它。这幅画“沉睡”了一千多年,在计算机辅助下,我们用了三个月把它拼起来,用了三年多修复它,现在起死回生了。
如果没有这些设备的支持,没有文物医院提供的保障,能把它恢复原状是不可想象的。
区域开放:明年游览面积将达八成
文物修好,我们开始举办展览。故宫的开放区域,从过去的30%到去年东西路打开后达到76%,未来故宫还将不断开放,明年要超过80%。
比如雁翅楼,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临时展厅。我们每个月接待外国的文化部长、馆长,邀请他们把自己国家的展品送到这里展览。至今,雁翅楼已经举办了5个展览,比如年初的中叶雕塑艺术展,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馆,法国18世纪珍宝艺术展,海上丝绸之路展。
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天女江山与历代奇美山水》特展,它吸引了多方游客,有一天夜里11点多还有游客排队参观。另外,慈宁宫也得到修复,成了雕塑展馆,使我们的雕塑得到展示。
网上展览:足不出户遍览故宫文物
我们还开始举办网上展览,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参观故宫里的展览。同时我们把故宫的几乎每一件展品都放在网站进行展出,而且人们还可以查阅任何一件文物的信息。我们用高清晰的摄像手段,源源不断把这信息汇入网络。
特别要提到的是,故宫与腾讯合作之后可以说是如虎添翼。我们微博也非常活泼,不断呈现展览信息、文化创意产品信息;呈现不同气侯、季节的紫禁城美景。比如,一条关于紫禁城初雪的微博阅读量达到了1425万;另外,下暴雨的时候,人们通过微博知道原来故宫是北京城里不积水的一块地方。
此外,我们还加大WIFI服务,让无线网络覆盖更广阔的区域。比如,养心殿在修缮,进不去了,但是人们使用WIFI扫码就可以走进虚拟的养心殿看到里面的情景。
手机应用:每天都有故宫陪伴你
2014年,故宫开始出品系列APP,现在已经有9个了。媒体给我们一个非常公正评价:“故宫出品、必属精品”。毕竟,每一项都获奖了,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我们希望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比如,“皇帝一天”,至今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个APP告诉孩子们皇帝也不容易,早上5点就得起来,起床之后还不能吃饭,先要阅读。阅读完了之后还是不能吃饭,要给皇太后请安,要有礼貌,回来换一身衣服去上朝,这样才可以吃饭,每天只给两顿饭。吃完了饭别想玩,还要上课、骑马、射箭,一直到下午4、5点才可以玩一会儿。孩子还可以了解到过去皇帝读书用什么科学仪器、吃什么饭,读什么书,吸引了很多小粉丝。
“清代皇帝服饰”告诉人们真正的皇帝服装跟电视剧不一样,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服装,不同人穿不同的服装,配饰和服装之间有什么联系。
我们很得意的一款APP是“每日故宫”。每天早上喜欢故宫文化的人都可以从手机上免费收到图文并茂的藏品信息,一年365天都有自己的掌上故宫电子便签,而且还能在里面看到更多的藏品和展览信息。
数字社区:博物馆中最强大的数字平台
我们通过3年4个月的努力建成了数字故宫社区。我认为,故宫有全世界博物馆里最强大的数字化平台之一。
而且它的功能还在不断的完善,比如公众教育、文化展示、参观导览、咨询传播、社交广场、学术交流、电子商务,同时我们还在尝试增加它的互动性。
此外,故宫端门的数字博物馆,也是我看到的最好的数字博物馆。为什么好?不在于它用声光电技术,因为这些技术跟文化之间联系不大;它的好在于紧扣故宫的文化,古建筑文化,深入挖掘藏品信息。
比如,故宫的古建筑可以通过数字地图呈现出来;故宫收藏的地毯也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呈现在游客面前。
故宫还有很多书画,游客可以临摹,机器给你打分,比如说你画的太棒了,比如说惨不忍睹。故宫有很多长卷不经常展示,展示的时候光线也比较暗,但是出现数字长卷后就不一样了,游客放大再看,能看到每个人表情,每个人的服装。
跨界尝试:与腾讯合作玩转VR、AR
有媒体说去年是VR元年,故宫人就不同意了,故宫涉足VR已经很多年了,我们现在有6部片子,现在正在做第七部。
比如,三大殿、养心殿、角楼,一步一步片子能循环播放;养心殿在进行古建筑和场景修复,游客就可以参观养心殿主题数字展示馆。人们进去之后会发现自己可以像皇帝一样坐在座位上,自己批阅奏折,和大臣对话;你可以和大臣聊天说我最近是不是胖了?大臣会告诉你“不重不威”啊;还能教你做菜,你先做哪个菜,后做哪个菜,饺子馅怎么做,很多人扫回家做宫廷料理去了。
我们还跟腾讯公司尝试玩转新视觉的合作,进行了成果发布,比如创意大赛、表情包设计,让更多年轻人,更多大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也走出紫禁城在首都机场设立了国门故宫形象,让更多人了解故宫文化。
故宫文创:让青年爱上传统文化
我们也进行文创产品的研发:比如数字时代,人人都有手机,就需要手机壳,我们就研发了400多种手机壳;有了手机就得有充电器,所以故宫还研发了“正大光明”充电器;此外,还有有U盘、朝珠耳机。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影响很大,70%的点赞都是18岁到22岁的年轻人,我很感动,我真小看当代年轻人了。我本想年轻人喜欢看一些打打闹闹、拥拥抱抱,没有想到他们喜欢看我们专家修复文物的片子,太多年轻学者毕业之后报名希望来故宫休文物,而且这个片子在休斯敦国际电影节得了白金奖。
另外,故宫还成立了影视研究所,我们制作一部部专题片,比如《故宫心事》,《清明上河图》也正在拍摄。各种专题片使故宫一年四季早中晚美景不断呈现在观众面前。
我们还成立了故宫学院,把故宫文化传播到了孩子中间,国家文物局也把故宫学院作为全国文物博物馆基地之一。除了北京的故宫学院,我们在全国12个城市,布局成立了故宫学院分院。我们的文创产品也大量的开始投入教育上面,古建筑修缮好了,就需要更多投入到教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