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 12月 22 2024
首页 / 人工智能 / AI / “狼来了”在技术领域上演,AI到底会不会抢走我们的工作?

“狼来了”在技术领域上演,AI到底会不会抢走我们的工作?

时近年末,科技界的大小会议开始井喷。

参加了不少人工智能领域的会议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标准的AI峰会套路:宣传海报上要提问AI会不会毁灭人类;主持人开场时候要讲AI政治取代人类;圆桌会议时候一定要问每位嘉宾哪些工作会被AI给取代…

我想,以上可以称之为标准的“AI吓死你套餐”。

当然了,有这样的情况也不奇怪。在国外,有马斯克这样的网红企业家每天在推特上提醒人类AI的威胁;在国内,媒体和布道师们动不动就要说AI又可以干什么什么了,又有哪些人要失业了。

但是在刚刚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马云却反其道而行之,说“人类要有自信、相信我们可以控制机器”。究竟是马云过分乐观,还是马斯克们在重复狼来了的故事?

那么不妨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AI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到底会不会夺走我们的就业机会?

永远无法阻止技术的滚轮型前进

比较有意思的是,马云在乌镇的讲话,并不是简单“乐观派”,他也承认未来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一定会取代大部分机械的工作,会有一些工作被“抢走”。但这些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该惧怕人工智能,甚至抵制技术的发展。

就像马云自己所举的例子,清朝时期抵制铁路的原因之一,是担心沿线挑夫会失业,影响社会稳定。结果也确实是这样,挑夫们真的失业了,但是铁路在今天创造了200万直接就业机会,他们比挑夫的工作更有尊严、有技术含量。而且更重要的是,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深远和结构化的影响。

这就是技术的滚轮型前进。

当某种技术应用开始大规模部署在社会中的时候,必然有一些旧有岗位被淘汰,也必然有一些新兴工作诞生。循序往复,人类才能在生产力的数字曲线上越走越远。

这个进程是永远无法阻挡的,但是却可以顺应和利用。举个例子,假如某个高人极其热爱BP机产业(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这东西了),一生谨守着BP机修理这个工作不放,那么现在他大概早就饿死了。但是如果他敏锐的抓住了技术更新换代的节奏,依靠BP机业务建立起的客户、渠道和经验,先人一步进入手机和智能手机产业,那么不出大问题的话,应该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具体到今天我们面对的人工智能,其实也完全是同样的道理。我们看到了一些工作正在快速被AI取代,但是同样也应该看到,人工智能产业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和配套服务缺口:数据清洗与管理、针对AI的非技术岗位、智能化与传统业态的结合等等,都急迫需要着大量人才来满足需求。

就像火车一样,AI是一种本身就会创造和激发大量工作机会和就业岗位的技术工具,关键看是谁来用它,如何引导它的方向。

此消彼长之下,人工智能究竟是夺走了工作机会,还是创造了工作机会呢?恐怕兼而有之,重要的是人本身,要懂得睁开眼睛,张开怀抱。

就像马斯克每天吆喝着AI要夺走人类工作,但他旗下以及投资的企业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AI的探索和利用。无论他的话究竟目的如何,至少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告诉了我们该如何对待AI。

机器智能化对实体经济的加持,会比互联网大很多

车轮效应之外,我们或许还应该看到AI的一些全新特点。

作为底层技术和决策控制工具,AI对于传统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加持是一直被媒体环境忽略的。互联网技术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了AI这里,传统经济与新兴技术之间最后的鸿沟也将消弭。互联网兴起时实体经济感到惶恐,是因为自己无力贴合,但AI却能够通过机器识别、IoT、可视化技术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传统企业当和实体经济当中。在效率聚合、连接可能性和商业精准度等层面帮助传统企业换发生机,进入全新的冲刺轨道上。

比如说,通过AI加持,工厂将可以解决良品率、流程可视化、智能营销网络网络等问题,那么工厂不一定要少用人工,却可以产生更大的价值回报,公人的工作环境也将更体面。

从这个角度看,AI相比很多技术变革来说是更温和、更友善的。它可以快速抵消掉一些工作的必要性,但却可以让更多的工作——尤其是经济结构稳定、辐射更广阔人群的制造业、能源业和农业——获得本身工作质量与效率、收益的提高。

相比于某几个显性的AI表征,更多的AI技术是后端和渐进性的。机器的智能化,将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加持作用,从而让这些领域的从业人群受惠。

当你发现你家乡的老工厂,因为AI而焕然一新,家乡的亲戚朋友可以依靠更智能的机器降低劳动量,获得更好收入的时候,你真的能硬起心肠敌视AI吗?

AI重构,可能是给基础层劳动者的礼物

我们在讨论AI抢夺就业的时候,脑子中浮现出的第一个画面,大概是城市里到处都是跟人类长得差不多的机器人。服务员、快递员、建筑工人全都是机器人,于是我们开始恐惧,平民百姓又不懂AI技术,在这个世界中如何自处?

其实吧,这个画面中有很多逻辑漏洞。比如干嘛要设计跟人类一样的机器人呢?那成本多大效率多低啊?人类真正设计并投入使用的飞机轮船汽车,其实没有一个是拟人化设计的。因为人类作为一种最充沛的劳动力,是没有必要设计机器去替代人的。

以上是希望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AI真正到来时,可能跟我们被电影、漫画灌输的情景并不一样。AI是一种工具,因为人类需求而生,也必须与人类配合才能完成工作。

比如说上面说的普通人不懂AI的问题。事实上,假如没办法让普通人更好的理解和交互,那么这个AI技术显然还不够成熟。之所以要用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方式让AI来模仿人类的思维和智慧,本质上是希望人可以更好的指挥、运用和修正机器。而不是为了让机器驾驭人类。

恰恰与想象中相反,大量自然交互方式加持的AI体系,以及完备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可能会成为信息技术首次面向普通人开放的大门。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每天早上给饭馆送菜的小老板,他不知道哪些地方最需要自己服务,不知道接下来什么会涨价什么会降价,也不知道每天出行应该怎样规划路线,遇到天气问题该如何调整。他只能靠经验摸索,有时靠运气,有时靠天意。

但是假如他想让这一切都靠谱一些,用技术解决问题,他应该怎么做呢?自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物流学、经济学,然后自己分析城市交通和市场供需的数据?这显然不现实。

但在AI的加持下,比如用到阿里ET城市大脑这样的解决方案。未来一个普通人也可以直观看到整个城市的物流、交通和经济流动数据,从而做出自己效益最大化的选择。

AI的交互门槛降低,带来最重要的受惠者,是那些在信息时代无法触碰技术红利的普通人。

试问,除了AI,又有哪种技术能在可见的时间轴中为他们服务呢?

对于大多数人,AI是公平的。

结束语

以上这些分析,只是希望指出AI的进程中,我们可能不会轻易想到的另一面。当我们惊异于自己的工作快被AI替代时,却很少看到我们能拥抱AI获得更好工作的可能,也没有意识到AI给更多劳动者带来的实惠和惊喜。

并不是说AI不会抢夺工作,任何新技术都会抢夺工作。问题是我们应该认清AI抢夺工作这件事的真正力度,不要被假象和片段蒙上了双眼。就像马云所说的那样,我们要相信技术,要拥抱技术。

这就像对于病毒和医学的认知,不是为了让我们每天担忧疾病和死亡,惶惶不可终日。而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好,获得健康和快乐。同样的道理,AI这个“狼来了”的故事绝不是为了让我们躲入洞穴不敢出门,或者24小时扛着刀枪准备跟狼决一死战。而是为了让我们做好准备,准备迎接变化和可能的发生。

要知道,只要时间足够长,不仅狼会来,狮子老虎大象鲸鱼都会来的。只要有足够的准备和积极的心态,这些东西就不是夺走你家园的猛兽。反而会让你成为一个出色的猎手——甚至开个动物园也说不定。

关于 Aaron

Aaron
新生代的小编辑

检查

OpenAI重磅发布o3,再次突破AI极限

OpenAI迎来了年底AI春晚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