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币圈爆出了“录音门”丑闻之后,链圈也受到了波及,这使得网上关于区块链的话题,一时间似乎少了很多。
不过,前几天朋友圈出现的区块链企业集体“攻克”纳斯达克大屏的消息,似乎从另一个侧面揭开了区块链“信徒”们的野望。实际上,这种喧嚣与热闹,并不限于大洋彼岸那8000多元仅仅10秒的“曝光”。
“我已经连续折腾了好多场会议了,快俩月没回家陪老婆孩子了。”在一家金融会展服务机构担任执行专员的洪翔告诉懂懂笔记,从今年6月份开始,各类区块链峰会、沙龙的策划需求就突然多了起来。
的确,近两个月来,线下区块链大会愈发火爆、热火朝天。 洪翔所在的部门仅七月份就承接了4家区块链机构在北上广深等地的21场相关会议。而8月份的头一周,他又刚刚在成都做完了另外3场区块链行业沙龙的执行。
让洪翔感到诧异的是,虽然最近区块链大会(论坛)越开越多,但甲方对于会务的要求却越来越水。甚至只要求执行方将参会“人头”拉足,然后做好后期宣传即可,流程、嘉宾上并不做过多的要求。
那么,这些只管到会人数不管内容干货的区块链大会背后,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甲方只求凑人头的原因又是什么?
区块链大会场场“爆满”,因为有好吃的
“(区块链)风口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从全球市场来看……”
在郑州金水区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宴会厅里,一位区块链“大咖”正在台上情绪激昂地讲述着行业发展的未来前景,向台下所有参会者传达着行业风口的新动向。
然而,台下的观众似乎并没有被“大咖”的情绪所感染,而是自顾自地打着瞌睡、看着手机,或是三五成群在签到区聊着天,吃着主办方提供的茶歇点心。
“(星期六)反正也没什么事儿,就过来凑凑热闹。”在用餐区,一位自称姓刘的在校大学生表示,他是从学校社团得知这场峰会的。因为参会有礼品,还有星级自助餐点免费吃,所以他便和宿舍室友一同过来看看。
“几乎每个周末都有类似的区块链会议,市区有好几个酒店都会举办。”小刘笑称,这些峰会、沙龙都快成为他和同学聚会的另一个打卡地点了。
而除了年轻面孔的学生群体之外,懂懂笔记也在会场看到了不少衣着朴素的中老年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参会老人家表示,他是住在附近的退休工人,前几天看到社区通知有这场区块链活动的公告,有礼品发放,就寻思着过来凑热闹。
“什么链什么币的我不太懂,但一个人在家无聊,就来看看。”面对询问,老人家似乎有些害羞,下意识地将刚从自助餐区拿的水果捂在了手心里。
他说,类似这样的会议活动,都会有人到周边的老年活动站贴宣传单,一个月最少能够见到一两次,站里的不少老人也会根据活动的地点,酌情前往参会,有些活动承办方甚至会直接联系老年站的管理者,希望能够发动更多老人家前往参加。
就在会议即将结束时,主办人员要求大家回到座位,并示意部分年轻“观众”上台与演讲的“大咖”合影留念。
只见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在拍完台上合影、场下参与者照片之后,就迅速发了朋友圈,并写上了一句话:XX区块链峰会顺利举行,现场参会人数爆棚,演讲嘉宾与参会听众合影留念,新的风口即将扬起……
“嘿,我这就是交差呢。”在交流中,这位工作人员毫不在在意地说到,这是公司要求的。每一场活动都要留资料,以备宣传使用,这也是圈子里做这些大会的共识。
然而,这些满是“人头”的影像“资料”,真的如他所说是推广宣传所需吗?
区块链机构缺成果——凑“人头”表功
“说白了,都是给投资人看的,看看热闹。”
在山城重庆“驻扎”了两周之后,在某区块链企业里从事宣传岗的张诏(化名)显得有些愤懑。他坦言在过去这一个月时间,他和同事在第三方会务执行机构的配合下,一共在重庆开了8场区块链行业峰会、交流沙龙。
而这些峰会、沙龙,除了邀请的演讲嘉宾是来自区块链行业的,其他所邀请的参会听众,清一色都是在校学大学生、退休老人,甚至还有不少无所事事的闲人。
“只要坐满就可以了,能够让公司的投资者方看到活动效果就行。”张诏解释说,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区块链企业,想要获得发展、抢占行业风口,都离不开投资者的投资。这也包括了他所在的这家号称从事区块链技术研发的机构。
然而,如今区块链负面新闻众多,不少投资者担心所投资的项目会受到影响,于是不断地向被投企业、创业者施加压力,尤其是涉足发币的区块链企业,更是压力巨大。
“既然没有成果,那就只能向投资人展示过程。”深圳一家区块链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何宏涛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他告诉懂懂笔记,不停地召开区块链行业峰会,正是机构向投资人展示成绩的重要方式。
由于投资人不可能参与每场会议,因此会议上拍摄的影像资料,就成了机构在区块链领域开展工作的一种“证明”,区域舆论新闻的刊发,更成为大会、活动效果的佐证。在他看来,这和区块链企业“占领”纳斯达克大屏异曲同工。
“会不能少开,更不能不开,只要一段时间没有动静,投资人就会找上门施加压力。”对于众多至今依旧无法“出成绩”的区块链机构而言,不停开大会、办沙龙,便成了核心团队“缓解”压力的绝佳方式,也是在找到新的业务出路或是投资方之前,唯一能够选择的缓兵之计。
何宏涛坦言,如今霸占着各大城市高级酒店、会议中心的会议厅,拼命开大会刷存在感的,估计除了微商就是做区块链的。前者是在向不明真相的代理展示虚假繁荣,后者则是在向咄咄逼人的投资方,“汇报”即将产生的成果。
“有自助餐和小礼品,许多贪小便宜的人就能填满会场,反正花的也是投资人的钱。”他无奈地表示,不少区块链导师、行业“大咖”也都清楚,台下的群众是怎么召集而来的,因此准备的课程也非常敷衍,常常以打鸡血的形式授课,喊喊口号,就为让主办机构拍几张照片交差了事。毕竟在这个环节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各取所需。
或许,“忽悠”投资方成了一些区块链机构日常的工作内容。在他们眼里,只要用开大会、新闻宣传的方式,将投资人“哄”妥帖,项目就能继续搞下去。
然而,如今很多投资人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糊弄”。面对要求越来越刁钻的“KPI”,部分身处危机边缘的区块链机构,又是如何应对的?
开会是一种博弈方式:戏要做足
“光有人来开会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互动。”
刚从上海一家区块链理财借贷平台离职的陈睿透露,之前他一直负责公司的市场工作,但是从五月份开始,为了缓解来自投资机构的压力,创始团队不得不让他主导策划了大量线下行业宣讲会。
除此之外,还需要让投资机构从中看到公司业务发展的希望,借此机会追加融资。这让他觉得十分苦恼,用有限的经费,“吸引”大量线下“人头”参会原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要让这些人成为公司、项目的“忠实”用户,更是难上加难。
“这种平台理贷本来就虚,加上区块链技术非但没有变得靠谱,越来越多的曝光反而让人感觉更像是一场骗局。”但受命于公司的陈睿,最终还是不得不参照部分区块链平台“圈用户”时惯用的做法,通过在线下举办行业峰会的同时,赠送小礼品吸引参会者加群、注册平台账号。
这样一来,投资人想看的峰会过程有了,后台用户数据也“十分可观”,大量与理财话题相关的区块链讨论群,也在“红包”的利诱下,每天都变得十分热闹。
“不开会就没投资,不拉群就没互动,为了‘续命’,机构的思路都很雷同的。”陈睿告诉懂懂笔记,除了线下开大会拉群、加粉之外,越来越多与区块链概念相关的创业机构,也热衷通过发红包与注册时的福利,吸引别的群员加入平台讨论,制造出一种用户众多、讨论激烈、意向鲜明的景象。
目的很简单——换取原有投资机构信任,吸引新的投资人加入。
“以前只要开开会,投资人就满意了。现在除了开会,还要真实互动的用户群,未来还不知道出什么幺蛾子呢。”为了应对部分区块链机构瞒天过海的种种作弊手段,一些肠子都悔青了的投资机构,也正想尽一切办法,让项目推进的过程变得更加可视化、可量化,尽量减少投资损失。
因此,陈睿担心,投资人不断变化的投资成果检验手段,会成为公司高层施加给他的任务,前不久就一咬牙辞了职。
在他看来,当下依旧缺乏实质应用的区块链行业,正在演化一场巨大的泡沫,所有号称技术无罪的企业,实质上也是靠“吆喝”圈着投资人的钱,拆东补西维般持日常的“门面”运作。真正的“链圈”,他坦言几乎看不到。
与此同时,一些后悔当初盲目投资区块链项目的投资机构,也在逐步趋于理性,希望投资的公司、项目在铺天盖地的负面舆论下不要亏太惨,能够在适当时机遇到“接盘侠”来救场,挽回一定损失。
大会、补贴、拉群、广告、宣传……成了投资者与区块链机构(项目)之间的一场博弈。这股喧闹维持着一个看似相对稳定,却又一触即发的“隐雷”。不过一段时间内,纳市大屏和各地会议,还是要继续搞下去的,谁叫扎堆创业的“区块链”项目拿不出投资人想要的估值和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