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一枚比特币诞生以来,挖矿行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无论是矿工收益还是矿机迭代都已经出现暂缓趋势,相比早期的挖矿“黄金”时代,当前矿业参与者们面临的是运维、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合规资源,甚至环保创新上的竞争。
在“暴利”消失的后挖矿时代,矿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矿工能否稳着陆?
从某种程度上看,挖矿不仅仅是一种工业生产,也是一种金融行为。作为一门重投入的生意,挖矿的投入除了矿机配置成本,也包括高额电费支出和矿机维护成本。长久以来,矿工还需承担货币错配、硬件设备迭代、币价涨跌等多重风险。所以挖矿对矿工而言有很高的流动资金要求。
重庆工商大学区块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昌用向《链新》表示,在牛市后期,新进入挖矿领域的矿工会面临巨大的风险:一是矿机购置价格高,二是对挖矿产业不熟悉,频繁踩坑,三是算力部署周期长。“一旦价格开始持续下跌,可能无法回本。”
“挖矿是一种投入基础物料,通过时间成本产出收益的经济模式,这个模式和传统实体经济更像。”区块链咨询顾问公司PANONY资深分析师郑毅向《链新》表示。
从行业整体情况看来,矿工的主要资金压力来自于缴纳电费,购买矿机后,只要产出的比特币能覆盖电费,矿机就会不断运行下去。在牛市中,矿工的利润较丰厚,资金能够维持运营,一些对币圈熟悉的矿工开始选择配置一些其他加密货币,一些矿工则会选择套现超额利润,一些矿工开始使用金融工具做风险对冲。
“由于之前芯片和矿机均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总体上本轮牛市中矿工的收益较大,使用金融工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锁定收益。”刘昌用向《链新》表示。
据郑毅观察,“矿工群体和币圈用户其实存在一定割裂,懂得使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的矿工其实并不多,不少老矿工连交易所也用的不熟练。”
“用金融工具对冲风险,当币价涨跌幅比较大的时候,风险会比较大,我个人是用自己的现货BTC套保,这样操作顶多少赚点,不存在使用金融工具爆仓的风险。”一人一币(btc)共识社区发起人汪洋向《链新》表示。
“当前挖矿的主力已经从普通散户转向了大的机构和资金,对于他们来说,追求的并不是超高回报率,而是相对稳定且安全的回报,所以他们会使用一些期货或者期权的工具进行风险管理。”资深矿工王亮(化名)向《链新》表示。
据悉,这些机构的资金体量通常非常大,至少是上千万或者上亿的规模。相对而言,对于风险有更好的承受能力,如果币价发生大跌,矿机的回本周期哪怕超过2年,这些机构依然会继续持有并坚持挖下去。
整体而言,虽然金融衍生品能为矿工提供有效的避险选择,但是鉴于挖矿难度的不确定性。王亮建议:“在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套保等对冲操作的时候,不要过于激进,应当留出适当的头寸。”
矿业还有新机遇吗?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近年来,矿业的整体利润率直线下降,从矿机销售、矿场托管到纯挖矿,生意都变得越来越难做。
“规模化、专业化已经是一个趋势了。我在几年前也是一个小矿工,几十台矿机,那时候挖矿相对比较简单,买机器然后找相熟朋友的矿场托管就可以,并且以前的很多矿场也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合伙做,整个行业专业化水平没有那么高。但是最近两年,明显感觉到基金进来了,这会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必然会淘汰掉一部分竞争力不足的矿工。”一位矿工向《链新》表示。
随着进入矿业的主流资金越来越多,行业参与者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几年前矿池0手续费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事,但是现在已经有一些平台变成了0手续费甚至负手续费。由于矿池业务越来越不赚钱,不少矿池已经开始转型,考虑如何把金融业务加到矿池业务上,开展多元化服务。
“我们自己有矿场,自有负荷大概在26万千瓦。我们原来是半年、一年回本,现在大概是两年半左右回本。这么长的回本周期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要比谁的资金成本更低,否则你建不了矿场。”币信矿业CEO刘飞在去年底举行的一次行业峰会上表示,金融在整个矿业里面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因为大家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拼的细节越来越多,要考虑怎么把利润做上去,把成本压下来,整体的利润率开始向传统行业靠拢。”
从目前发展趋势看来,金融对矿业的渗透率正在逐渐加深。按照服务对象划分,可以分为ToB和ToC两大类型。据悉,ToB业务主要和一些成规模的金融企业,比如股权类、担保类、融资租赁类的企业联合挖矿。ToC业务主要面向高净值个人,提供定制化的云挖矿产品,根据风险偏好来分配资金使用比例。
众所周知,挖矿的收益率主要取决于算力成本,全网算力难度和币价。全网算力难度和币价是不可控因素,这块对于所有平台都一样。在算力成本上,为了提高收益率,不少平台开始大力推动云算力标准化。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云算力市场尚处于发展早期,参与者鱼龙混杂,由于资金进出不透明,很容易造成资金盘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