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今年,区块链技术无疑成为业内追逐的热点,甚至有业内开始讨论区块链技术对于传统科技企业的颠覆,即要么传统科技企业尽快拥抱区块链,要么被坐等被颠覆。我们也能看到,某些传统科技企业(例如微软、IBM、亚马逊、谷歌等)确实在“拥抱”区块链,但事实远非表面看到的那般真实和简单。
在此,我们不妨简单介绍下区块链的特点。其主要包括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安全可靠和开放共识。
- 去中心化是指区块链由众多节点共同组成一个端到端的网络,不存在中心化的设备和管理机构;
- 公开透明是指区块链的所有数据信息也是公开的,每一笔交易都会通过广播的方式,让所有节点可见;
- 安全可靠是指单个甚至多个节点对数据库的修改无法影响其他节点的数据库,除非能控制超过51%的节点同时修改;
- 开放共识是指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区块链网络,每个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的数据库拷贝,节点间基于一套共识机制,通过竞争计算共同维护整个区块链。
可以说,区块链的这些特点,几乎与当下传统科技企业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尤其体现在去中心化方面。
微软与IBM看起来似乎是区块链技术的大力支持者。比如微软早在2015年就于其Azure平台上开放了区块链相关的服务,并于2016年正式开放了它的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服务;而IBM的区块链项目也早在2015年左右就开始了筹备,并于之后推出了区块链平台服务。
在此,我们不妨先看看IBM所谓的(在业内具备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块链项目。
2015年底,IBM宣布参加由Linux基金会领头的开源区块链项目开放式账本项目(Open Ledger Project,现更名为超级账本“Hyperledger”项目);2017年末,IBM区块链与技术合作伙伴Stellar.org和KlickEx Group合作,共同构建新的“跨国支付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是IBM首次将公共区块链技术用于生产,以促进在多种货币体系之间的跨境支付。
据coindesk报道,该解决方案是使用Stellar的区块链进行。Stellar的数字货币恒星币是基于Ripple的技术代码修改创建而来,因此它也是一个支付网络系统。在恒星支付网络中,用户使用恒星币作为基础货币;今年1月,IBM和康卡斯特(Comcast Corp)旗下的风险投资部门Comcast Ventures将成为帮助企业使用区块链的初创企业投资基金的最大支持者。IBM会为区块链投资基金MState所投资的初创公司提供支持服务,而后者将提供资金。
另外,IBM拥有一个由380000人组成的全球性工作人员网络,其中有一个由几十个办公室的1500名员工组成的“小”团队在研究区块链技术,这让许多区块链创业团队都相形见绌。在这些员工中,大多数都在努力扩展IBM专有的区块链平台,以及开源的Hyperledger Fabric。
再来看看微软。早在2015年,微软就启动了“Azure 区块链即服务(BaaS)”计划。该计划将“区块链”技术引入Azure,并为使用Azure云服务的金融行业客户提供BaaS服务,让他们可以迅速创建私有、公有及混合的“区块链”环境;2016年,微软宣布启动了一项计划,微软称之为“开放的、模块化的区块链组件”,它被Azure所驱动。这个计划被称为Bletchley,它是“用微软自己的架构方式创建区块链企业生态联盟”;2017年8月,微软推出了Coco Blockchain Framework,这是一个企业级开源区块链基础平台,用于构建符合企业标准的机密的大规模区块链网络。
对此,微软Azure首席技术官马克·拉西诺维奇(Mark Russinovich)表示:“Coco给账本构建带来了另一种方法,为企业提供了所需的可扩展性、分布式治理和更高的机密性,又不牺牲它们期望的固有安全性和不变性。”
不知业内看了IBM和微软在区块链上的主要项目作何感想?我们看到的是这些所谓的区块链项目的基础要么是传统的、中心化的云计算(例如微软的Azure);要么是基于中心化的开源平台(例如IBM助力开发的Fabric 1.0开源平台)。
对此,有业内提出了质疑。例如作为Linux基金会Hyperledger项目早期成员,IBM助力开发的Fabric 1.0算是目前国际上区块链底层开发三大开源平台之一,在大范围商业化时,Fabric 1.0 版本无法满足需求,只是一个“挂着区块链名头”的开发平台。
至于微软,基于其中心化的Azure不仅自身就违背了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基于其构建的所谓区块链应用怎么可能摆脱Azure中心化的影子?更让业内质疑的是,微软和IBM竟然都在各自中心化的平台上企图去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例如微软的Coco Blockchain Framework和IBM多数所谓区块链团队扩展自己专有的区块链平台),这本身就是个悖论,甚至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与微软和IBM相比,亚马逊云服务(AWS)则采取了一种谨慎的态度。尽管之前有流言传出(亚马逊已经与相关企业合作区块链技术),但是亚马逊云服务CEO安迪·雅西在今年年初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公司年度会议上表示,亚马逊AWS将不太可能提供基于区块链的服务。雅西的解释是,亚马逊还没有看到很多区块链的实际使用案例,以此来证明它的使用范围比使用分布式分类账要宽得多。
换句话说,亚马逊不会因为一个技术很新潮(不切实际)就去构建它,其更关心的是构建这个技术是否是解决客户问题的最佳方案。而现实是大部分转向区块链技术的客户案例都可以用其他技术来解决,而这些技术都已经在AWS的现有技术能力范围内(这似乎从侧面证明了IBM和微软所谓区块链技术的“挂羊头卖狗肉”,即传统的、中心化的云计算本可以解决的问题,非要安上个区块链的名头)。
对此,有业内人士不禁疑惑,缘何同为中心化的IBM、微软和亚马逊,对待区块链技术的态度却迥然不同?其实只要看下目前在云计算市场,亚马逊的AWS遥遥领先于微软的Azure和IBM,就很容易理解了。亚马逊自然不会让目前占据优势的、中心化的AWS,被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所取代,而微软和IBM则希望借助区块链的噱头来赋值自己中心化的云计算,以缩小在云计算市场上与亚马逊的差距。
至于谷歌,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最近发布的一份投资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十二个月时间里,企业投资区块链项目已经创下了历史新高,而谷歌母公司Alphabet是世界上第二大的企业投资方,其投资过的区块链公司包括Ripple和交易平台LedgerX,他们都和加密数字货币关系紧密。也就是说,谷歌在区块链的动作还是以投资为主。尽管如此,业内对这种投资方依然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传统科技企业的介入,可能无法引领真正的创新,甚至有扼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可能性,因为谷歌业务支撑的核心也是中心化。
说来也巧,就在以IBM、微软、亚马逊和谷歌为代表的传统科技企业拒绝涉足区块链之时,IBM近期进行的一项由来自112个国家的12854位顶级高管(比如CEO、财务主管)参与的调查显示,大企业才是行业变革的主导者,而不是创业公司。该调查指出,在某些行业,科技巨头(比如谷歌、苹果、Facebook)的影响力越来越大,72%的人认为最有创新力的老牌企业才是“破坏”的主导力量。IBM指出,发现破坏者,吞噬破坏者,老牌企业变得越来越精明。IBM的这项调查可谓为上述传统科技巨头进入区块链的最终目的作了很好的总结。
如果说,上述是传统科技企业对于区块链技术未来发展的客观影响的话,那么近期发生的与区块链企业自身相关和传统企业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事实,则是主观上对于未来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
例如今年年初,BitMEX研究小组发表的一篇题为“The Ripple story”的文章称,从技术的角度,瑞波币(区块链企业Ripple发行的)似乎并没有像比特币或以太坊这样的加密代币所具有的技术特征。其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来源于——该公司的“分布式”(去中心化)共识机制是一个“没必要又毫无意义的烟雾镜像”,其完全受Ripple服务器的控制。而在BitMEX看来,这正是Ripple团队所推动的最让人震惊的误导。
众所周知,自2014年以来,Ripple就一直向外解释其“分布式”共识机制。但从其公布的图片来看,这似乎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先由服务器提出请求,如果满足法定条件,节点就只会接受这些请求。其中,服务器80%的阈值被认为是一个关键层级,一旦超过这一阈值,节点就会将该请求视为终止。虽然这一图片描述了整个过程的一些复杂性,但在BitMEX看来,其可以被概括为——几乎没有揭示Ripple所谓的“分布式”共识机制的实际运作方式。
同时,根据BitMEX对 Ripple向外公开的交易信息和发币纪录的分析,其发现瑞波币早期的分类账本中似乎遗失了32570个区块,并且节点无法修复并获得这些数据。这也意味着,将无法审核Ripple的整个区块链和1000亿个瑞波币的完整路径。
与此同时,今年1月份,美国老牌摄影器材制造商柯达宣布和Wenn Digital公司合作发布柯达币(Kodakcoin)、比特币矿机和发币计划及KodakOne区块链。可就在不久后,对冲基金公司Kerrisdale Capital发布了一份长达22页的报告,报告中显示,柯达公司濒临破产,实行区块链计划只是为了更好地售卖公司股票(自声称自己的区块链后,柯达的股价涨了3倍)。
根据Kerrisdale Capital的报告,柯达的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计划只是蹭热度,并不靠谱。同时,区块链和数据库专家、律师、数字内容机构创始人对柯达区块链项目持怀疑态度,而且报告也指出了柯达在进行加密版权方面存在的漏洞。
首先是通过区块链的形式对图像进行加密,并不能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尽管柯达区块链计划的负责人一直强调,“区块链可以为所有权提供一个永久的证明”,但这在图片领域并不适用。试想一个场景,如果一张照片稍微调整以下分辨率或者对比度,这些细小的变化区块链并不“知道”;其次是柯达不会将所有图像存储在区块链中,会占用太多的数据并降低性能。相反,是将在区块链中存储图像的散列,这意味着门户网站将需要单独的系统来存储实际图像。
区块链专家表示:“解密区块链账本的计算成本很高,索引很差,而且他们没有现代数据库软件的优势。”通俗来说,这是不切实际的,每次有人需要更多的搜索结果时,就需要解密整个柯达区块链,相反,柯达可能会使用一个快速的数据库引擎,可能被分割(分区) 本地化,并在Amazon AWS中托管。
不知业内看了上述这两个实例有何感想?我们看到的是,不管是区块链企业本身还是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传统企业,都在有意或者无意地回归中心化,例如Ripple的伪“分布式”和柯达的KodakOne区块链,因为成本和技术等原因,最终要依靠传统的中心化Ripple服务器的AWS。这一来说明区块链技术本身就相当不成熟;二来是在某些实际应用中成本和技术均没有保证(相对于中心化);三来是区块链技术本身是否被真正采用和验证,对于客户基本无解。如此现实之下,传统科技企业无论是从与区块链企业合作的角度(例如上述IBM合作的Stellar.org采用的就是Ripple的架构),还是其服务客户的角度,无疑是噱头远远大于实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鉴于区块链技术无论是资金还是最终的技术推广与实施,均需要传统科技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但由于传统科技企业中心化思想和商业模式根深蒂固,加之区块链技术和企业本身的极度不成熟、客户在应用过程中对于中心化模式的回归,传统科技企业所谓的“拥抱”,其实只是形似神不似,最终区块链技术很可能被中心化同化,即中心化以区块链的名义出现,区块链技术有名无实,并形成真正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