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 11月 15 2024
首页 / 新知快讯 / 24H看点 / 共享滑板车是10亿美元风口,还是新的城市垃圾制造者?

共享滑板车是10亿美元风口,还是新的城市垃圾制造者?

共享滑板车是10亿美元风口,还是新的城市垃圾制造者?

 

在今年以前,提到“滑板车”三个字,小探脑子里浮现的画面是这样的:

而今年在硅谷,滑板车是这样的:

以 Bird、Lime 为代表的共享滑板车热卷硅谷,而这种趋势随着顶级投资机构的加入更显火热。

这股浪潮有多热?这么说吧,多轮投资、估值不断上涨的共享滑板车创业公司 Bird,现在成了从创立到加入“10亿美元估值”独角兽俱乐部用时最短的公司之一。

Airbnb 用了 2 年 11 个月、就连 Facebook、Lyft 也都用了 2 年~3 年,而 Bird 只用了1 年 3 个月。

Bird 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 Lime 也不甘示弱:同为独角兽,Lime 得到了包括红杉资本、谷歌母公司 Alphabet、A16Z 等顶级投资机构的争先投资。

滑板车不少人小时候都玩过,怎么就突然变成了硅谷最炙手可热的投资热点?正在全方位大 PK 的 Bird 和 Lime 两家公司,到底哪家强?借鉴中国共享单车模式的共享滑板车,为什么只在美国火,不见国内有滑板车踪影?

今天,小探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Bird 和 Lime 大比拼

说起共享滑板车,最火的两家创业公司当属 Bird 和 Lime。同样来自加州、同样成立于 2017 年、同样有明星投资机构加持、同样光速变成独角兽……难免被人拿来比较。

从产品性能上来说,Bird 和 Lime 的共享滑板车差别不大:都是扫二维码、交钱解锁。两者价格也相同:用一次 1 美元,每分钟 0.15 美元。由于使用共享滑板车大部分都是短途交通(稍长的就会骑车或打车),小探估计用一次也不需要几分钟,3 美元左右的价格的确比优步、Lyft 之类的共享出行方式更便宜。此外,Bird 和 Lime 最大速度相差无几,都在每小时 24 公里左右。

左为 Bird、右为 Lime

那么,Bird 和 Lime 都有哪些不同呢?

在共享出行领域,Bird 可以说是“根正苗红” 。Bird 创始人 Travis VanderZanden 曾在 Uber 和 Lyft 任高级主管。2013年,Travis 加入 Lyft 任 COO,但一年后,他却 “背叛” 了 Lyft,转而加入 Uber。

虽然不少人对他这种“投敌”做法颇有微词,但或许正是从这段经历积累的人脉和资源,Travis 才能为 Bird 带来先发制人的机会。或许 Bird 融资顺风顺水,正是 Travis 在共享出行圈子里人脉广泛的体现。

6月29日,Bird 拿下红杉资本领投的新一轮3亿美元的融资后,估值达到 20 亿美元。

要知道,这是 Bird 短短几个月内第二次融资,其估值从 5 月的 10 亿美元飙升至 6 月底的 20 亿美元,一个月就翻了一倍!而这个数字在今年三月还仅为 3 亿美元。

说完 Bird,我们再来看看它的最大竞争对手 Lime,毕竟没几个公司能像 Lime 一样入得了谷歌的法眼。

和 Bird 一样,Lime 融资也十分频繁。从创立到现在的一年半里,Lime 已经融资 5 轮,而且每次间隔越来越短:从 1200 万美元、到 5000 万、7000 万,再到此次融资3亿美元,实现一年内四连跳融资。

图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随着 Lime 在6月拿到 Google Ventures 领投的 3.35 亿美元融资,其估值也随之高达 11 亿美元。Uber 优步也参与了此轮投资,且宣布成为 Lime 的战略伙伴,并将在优步的应用程序上直接接入 Lime 的服务。

和 Bird 的目标明确不同,Lime 进军共享滑板车多少有点半路出家的味道:Lime 的前身是去年在美国赶共享单车大潮的 Limebike,在嗅到风口转向后,Lime 迅速把名字中的 Bike 去掉,从共享单车转向了共享滑板车。

至少目前看来,Lime 做出了正确选择:Lime 的共享滑板车已在全球 40 多个城市发生了 300 多万次骑行,而且在 Lime 完成上一轮 2.5 亿美元融资时,已经基本实现营收平衡。

为什么在美国自行车不火、滑板车火?

硅谷的投资热门向来都很“高大上”,不论是生物医疗,还是号称要颠覆互联网的区块链技术。大量资金蜂拥至投资热点并不罕见,但看似不起眼的滑板车,融资速度却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更有“硬科技”的项目。

更有意思的是,共享滑板车的“前辈”共享单车,虽然在中国广受青睐,在美国却水土不服。共享滑板车与之如出一辙,为什么在美国就很受欢迎呢?

小探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更省力、更轻松

不少人选择共享滑板车而不是自行车,因为前者用起来更轻松。自行车要使劲蹬,赶上上坡更会骑得一身汗,而滑板车用起来就很轻松,站上去就可以轻松启动,速度最高可达 25 km/h,在路人的艳羡眼光中深藏功与名。

图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当然,这里指的是短距离交通,也就是所谓的“最后几公里”。参与了 Bird 三轮融资的知名 VC Mark Suster 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就曾说:

“滑板车在几公里短程中碾压了自行车,如果再长距离一些,才是自行车的天下,前提是你不想打车或坐公交。”

体积更小巧

和自行车相比,滑板车更小更轻便,你可以轻松地把它折叠起来带进室内,以备下次再用,这就降低了滑板车被盗的风险。

同时,滑板车小巧的体积意味着它们在街上占用的空间更少,相同空间下就能放置更多的滑板车。如果滑板车能随处停放,而不是像自行车需要更大的空间,大家在想用滑板车时就更容易随手拿起一辆,非常方便。

更便宜

滑板车的价格是真便宜,尤其是通勤的最后几公里。我们以5公里距离为例,假设抛开是否早晚高峰等因素,Lyft 和 Uber 大概要 12 美元~15 美元左右。而如果用滑板车,用时大约 12 分钟,费用为 1+12*0.15=2.8 美元,价格相当实惠,和共享自行车价格类似。与自行车相比,距离越近,滑板车的价格优势也就越明显。

当然,这个价格换算成人民币还是挺贵的。如果滑板车真进入中国,价格肯定也会做些调整。

更时髦

在美国,骑滑板车比骑自行车酷多了。自行车只是代步工具,但滑板车立马上升到 “生活态度”,一个骑滑板车的成年人,多少带点仿佛只属于年轻人的那种“我就是这么酷!” 的不羁。就连中年居家大叔踩上滑板车,仿佛瞬间年轻了几岁。硅谷 VC 多为事业有成中年人,这么追捧滑板车,难道是集体中年危机的体现?

当然了,这只是玩笑话。小探认为,让共享滑板车真正一飞冲天的,还是创投圈巨头的点石成金。那么,为什么这些巨头纷纷看好滑板车呢?

 

巨头大佬纷纷投资共享出行

Bird 和 Lime 都有多家一线投资人加持,谷歌、Uber、Lyft 等行业大佬也纷纷站边选队,出行行业的厮杀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有意思的是,Uber 没有投给自家员工出来创业办的 Bird,反而投给了其对手 Lime,不知何故)

先从 Uber 说起。Uber 在近三个月内动作频频:Uber 在今年四月份斥资近 2 亿美元收购共享单车公司 Jump,不久后又和后者合作推出了 “Uber Bike” 服务,让用户能在 Uber 应用上直接预定 Jump 单车。

图自 TechCrunch,版权属于原作者

对 Uber 来说,显然只买单车是不够的,因此又紧接着投资了 Lime。不仅如此,Uber 还计划在部分城市的 Lime 绿色滑板车上添加自己的 logo。可见不论你这最后几公里是想打车、骑自行车,还是踩上滑板车拉拉风,都别想逃出 Uber 的 “魔掌”。

试图将各种出行方式统一到自家APP里、打造立体出行生态的不止 Uber,还有谷歌。

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在共享交通版图上早就开始铺垫:无人驾驶汽车公司 Waymo 带给谷歌数据及算法上的优势;谷歌还成立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 Sidewalk Labs,拉里·佩奇个人还投资了 Kitty Hawk 飞行汽车。可见谷歌对出行领域很敢兴趣,旗下风投部门 Google Ventures 投资 Lime 还真未必是追热点。

尤其随着谷歌的无人车计划在今年开始商业化,这“最后一公里”似乎就变成了其出行版图的最后一块拼图。哦对了,谷歌还是 Uber 和 Lyft 的投资者之一。

Lime 风靡街头

不少 VC 们则认为小小滑板车里的商机巨大。参与投资 Bird 的 CRV公司 Saar Gur 对 Bird 的评价很有代表性:“我们已经见了超过 20 家公司专注于解决‘最后一英里’这一问题,并认为这是一个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商机,可以在世界上产生很大影响。”

当然,并不是所有投资机构都看好滑板车。VC Benchmark 的一位合伙人则认为,共享滑板车维修费用太贵,很难长期盈利,根本就是扯淡。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别忘了,和共享单车不一样,滑板车是需要充电的。虽然有公司称会有专门的团队在晚上取回电动车充电,然后早上再根据用户需求把滑板车放到最有可能产生需求的地点,而且给车充电还能获得回报,但这么一来成本也上去了。

巨头们的青睐给滑板车领域带来了资本及关注度,行业也因此一飞冲天,站上风口。但前景真的像 VC 们所期望的那样美好吗?不论 Lime、Bird 还是 Spin、Skip 之类的后起之秀,共享滑板车行业想解决的这 “最后一公里”,并没有看上去那么路途平坦。

道阻且长的 “最后一公里”

共享自行车就是美国学中国的,可惜自行车没火,共享滑板车却在美国火了。那为什么中国不学学,让共享滑板车 “出口转内销” 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讨论一下什么样的城市/地区适合共享滑板车——人口密集、道路平整(滑板车对道路平整的要求比自行车高出不少)、有自行车道、相关法律法规支持、有滑板车文化、人口总体素质相对较高等。

而中国几乎没有城市符合这样的要求。别的不说,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共享滑板车暂时没有路权,因此共享滑板车在中国根本不可能正规上路。

其实,美国也并不是所有城市都满足共享滑板车上路要求。旧金山政府由于不满共享滑板车占用街道空间,已经开始监管,并引入牌照制。可以想象,如果共享滑板车进入人口拥挤的中国城市,会给市政部门造成多少麻烦。

光是政策一条,就能难倒不少共享滑板车初创公司。比如英国法律就禁止这种无牌照的个人电动车进入公共道路,因此进军伦敦是没戏;巴黎和苏黎世这方面法规相对宽松,因此 Lime 赶紧在巴黎投放了 200 辆共享滑板车;据说 Bird 也盯着欧洲跃跃欲试。

除了政策,交通安全、车辆人为损坏等隐患,也是“最后一公里”的雷区。

共享滑板车虽小,背后的商机和问题都还挺多的。它会不会步共享自行车的后尘,恐怕还要等这阵狂热退去后才能知道。

关于 恰克

恰克
吃鸡吃鸡

检查

李子柒回归、华农重养竹鼠,网红还是老的好?

穿越了朋友们,今年到底是202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