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上广深的序列里,广州总被认为是最“土”的城市。
素面朝天的姑娘走在街上,总爱在苍蝇馆子寻找美食;年轻人追个星,都要三天两头跑去深圳或者香港……
广州,曾经是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一直屹立于时代前沿。但如今似乎和“洋气”、“时髦”这些词渐行渐远了。
就连一线城市的地位,也在深圳、成都和杭州的追赶下,变得岌岌可危。
3个月前,广州《2018米其林指南》名单公布,这座美食名城居然只有8家一星餐厅。外界开始质疑广州人的美食观还停留在街头摊档的水准,太缺乏国际视野。
我们找了一些广州的年轻人,想知道广州为什么这么土?
和他们聊完,我发现,广州的土,来自于广州人骨子里的低调务实。
这座城市土得掉渣,也土得真实、可爱。
吃得土:屎坑旁吃粉,路边摊吃鸡
米其林没有给广州人好评价,广州人也没给米其林好脸色。和我聊的每个广州人,他们对米其林的态度都是:who cares?!
毕竟这是一个给外国游客看的美食指南,但广州的美食,是做给自己人吃的。
在广州,与其说吃得土,不如说美食总是以最纯粹的方式出现。
广州人对食物之外的一切,都采取忽略的态度,所以广州的人气小吃都带着一股让人惊悚的市井气息:
屎坑粉、风筒辉(吹风机烧烤)、路边鸡、厕所面、走鬼档(街边手推车)……
广州人起店名,都有种难以言说的土味
那些墙壁发黄,红木桌椅加大牌匾的店面,对广州人来说,已经非常正式了。
一位叫丽友的广州人告诉我,她吃过最好吃的一家肠粉店,是越秀区小巷里的老字号。店面非常小,还被一家文具店隔成两半,装修破,喝茶都要自己倒。
有人说,在上海,一家店,只要环境美好,就可以被接受,但在广州,没人管你装修,只看好不好吃。
这样的街边小摊档才是老广们的最爱
虽然环境朴素,但对于食材和口味,没有比广州人更挑剔的了。“生猛”是广州人对于食材的信条。
他们只要吃一口鸡肉,就能从肉质分辨出是走地鸡还是饲养鸡。吃一口虾和鱼,就能辨别出是活的、死了几天的,还是冰冻的,仿佛家里是做海产生意的。
所以,在广州,人们愿意开一个小时的车,去非常偏僻的小巷里或者城中村吃一家小摊。
在外地人气高涨的网红店,在广州反而热闹几天就开不下去,还有广州人说“广州不需要网红店”。
在广州,你永远排不出十佳餐厅,因为这里美食太多了,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最好吃的店。
广州人吃得土,还在于他们什么都敢吃。
“脊背朝天,人皆可食”是广州人的座右铭,鳄鱼肉、鸵鸟肉、蛇鼠虫、福建人……
当年替非典背了黑锅的果子狸,也曾是他们的桌上客。
鳄鱼肉也是广州人的盘中餐
广州人杂食,也让广州成为了对美食最包容的城市。
上海菜、杭帮菜、北京菜,还有日本料理都是广州人的心头好。哪怕广州人不太能吃辣,川菜在这里也很流行。除此之外,广州的阿拉伯餐厅也很多。
yy是一个美食媒体从业者,他告诉我,Enjoy和mars这样的精品美食APP上,广州的活跃度完胜北上。唯一能和广州PK的是成都,但成都人只喜欢火锅这个单一品类。
他说广州美食的包容,让她这个不吃辣会死的湖南人,也能在这里活的很好。
穿得土:大裤衩+人字拖,就是广州人的LV
广州这座城市,也是出了名的时尚绝缘体。
拿奢侈品来说,广州市场甚至难以和部分二线城市比肩,LV、Dior、Fendi、BVLGARI这些国际大牌,在广州都是一城一店。而LV在杭州有4家门店。
走到年轻人最多的天河城,会发现迎面走来的都是“背心+孖烟囱(大短裤)+拖鞋”。
整个城市,充满着一种“不讲究”的感觉。
穿人字拖的年轻人在广州街头随处可见
北京三里屯,杭州大厦或者成都春熙路,都有扛着相机的街拍爱好者,唯独广州没有。毕竟在这里,拿帆布袋都是体面的了,更土一点的直接拎塑料袋上班。
但是别小瞧这些看似寒酸的广州人,说不定你面前某个开日产的中年人,家里好几栋楼,身家几千万。
相比吃,广州人在时尚方面可以说是非常不上心了。我的朋友阿Kin就是典型的广州人。老婆过生日,他宁可花800块钱买几只虾,做给老婆吃,也不会买衣服首饰包包。
“这可能是我们一辈子都打不破的次元壁,”他说。
广州人不爱打扮,其实与气候有关。
广州夏季多雨,一场雨下来,妆也花了,包也淋透了,几千块的鞋也废了。待久了就知道,大裤衩人字拖外加素颜才是王道。
多雨的广州,并不适合太时尚
况且广州没有冬天,衣柜里直接少掉一半的时尚元素。这里天生就不是时尚的主场。
虽然是时尚荒漠,但广州人其实早已看穿了时尚的本质。
“如果你背2w的包包,穿50块的衣服。我们肯定会认为你背的是A货,毕竟广州A货那么多。”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对奢侈品的看法。
广州有着国内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同样也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假货集散地。从小在沙河、白马、十三行的服装市场泡大的广州人,对奢侈品早已“免疫”。
毕竟早在LV、Gucci这些国际大牌尚未进入中国大众消费之前,广州人就已经对它们(的假货)习以为常了。
结婚土:新娘身上至少戴一斤黄金
比广州时尚品味更土的,只有当地的结婚习俗了。
网上总是流传着广东婚礼,新娘脖子上系满了金首饰,手上也挂满金镯子。看上去总有种土豪嫁女儿的乡村气息。
但其实,这,都是真的。
广东婚礼,对金器谜之执着
作为广州女孩,嘉敏告诉我,广州人结婚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家族的盛事。
“我家族太大了,妈妈这边就七个兄弟姐妹,加上表舅表叔,爷爷奶奶,每人都要送一个金镯子。结婚的时候,我带了十五六个,整个脖子和手臂都系满了金子。”
结婚以后,这些黄金就会进入保险箱,成为一种家庭财富。
和金器相比,结婚钻戒就可有可无了。在丽友看来,黄金比钻石更有价值。就算要买钻戒,她也完全不在乎品牌,买颗裸钻,才最货真价实。
所以注重“货真价实”的广州人,是不会把钱花在Tiffany和卡地亚上的。周大福、周六福和星光珠宝这些老牌子才最深得人心。
婚礼仪式,也同样土味。
比起在酒店办婚礼,在祠堂或者居委会结婚,才是地道的广式婚礼。只要在居委会申请,就可以在街道里搭个棚子,请厨子过来烧上三四十桌。
祠堂婚礼
嘉敏说,在广州有名的土豪村猎德村,当地人从来不选择去大酒店办婚礼,而是在自家村委会报备,村长主持,在祠堂里摆酒席。
但广州人在结婚这件事上,可能是最不看重钱的。
在广州结婚,基本不收份子钱。你带着红包去喝喜酒,喝完之后会再收到一个价值等同的红包。
嫁妆和彩礼,在广州丈母娘眼里也看得很轻,外地男朋友带着聘礼过来,往往是人留下了,钱和东西从哪来回哪去。
另一位广州朋友告诉我,她男朋友是温州人,按照温州风俗拿了10万礼金,结果被她家人全都还回去了。
比起钱,广州人更看重诚意。愿意一起出首付,一起供房子,或者分摊装修新房的费用,对广州丈母娘更有杀伤力。
方言土:广州人说话,哪能不带点屎尿屁
同样是广东,同样说粤语,但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说法。广州人的粤语,特点就是超多屎尿屁。
比如“尾尾屎”,就是形容吊车尾。骂人则会用“你条粉肠!”
普通情侣互相称呼“宝宝”、“老公老婆”,可广州情侣在对方口中,都是衰佬衰婆。表白的时候,也不会好好说“我喜欢你”,都是“我好鬼死中意你啊。”(我超级喜欢你啊)
广东话形容人笑起来龇牙咧嘴,直译出来就会说:“你笑起来好像被烫熟的狗头”。听起来是骂人,实际上其实是夸你笑得很开心。
广州人爱吃鸡也很有名,无鸡不成宴,就连话里要是少了鸡,广州人都没法开口了。
错失机会,广州人叫“走鸡”
捡到便宜,广州人叫“执死鸡”
组织活动的人,广州人叫“吹鸡”
非常安静,广州人叫“静鸡鸡”
那么多鸡,看似土掉渣,其实讲究得可怕。广州人说话讲意头,鸡和“吉”谐音,正所谓“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所以如果你听得懂粤语,会发现广州人的民间智慧和语音幽默,一点也不亚于东北人。
文化土:看个演唱会,都要跑去外地
广州“文化沙漠”的名号由来已久了。
不少广州人告诉我,他们都习惯了跑到深圳或者香港去看演出。这里简直就是追星狗的地狱。
我的朋友海蛎说,凡是有巡回演唱会,香港和台北、北京是一个级别,地位更高,演出更用心,所以广州人更愿意跑去香港看演唱会。
而深圳年轻人更多,也更能吸引湖南湖北广西等外省的年轻人。所以无论是台湾歌手,还是欧美歌星,总是更优先去深圳,习惯性无视广州的演出市场。
昨天(9月10日),我在豆瓣同城上查了几大城市的演唱会数量:北京有29场,上海有46场、深圳有19场,而广州只有17场。
影视领域,广州也是土味满满。
当长沙、杭州、南京都在为各种爆款综艺节目狂欢之时,广州人的电视里,还放着老广们最爱的粤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和《七十二家房客》。
《外来媳妇本地郎》拍了近二十年,三千四百多集,还是看不到要停下来的样子。对老广州,这就是茶余饭后的习惯。
《外来媳妇本地郎》
在全国卫视排行榜上,广东卫视,从来都游走在10名开外。在大银幕上,广州题材的影片也寥寥可数。
不过,聪明务实的广州人却总能从这片文化沙漠里淘出了金子。
早在90年代末,广州的打口贩子们就在岗顶公然摆卖打口碟(国外正版走私碟),广州成了国内打口碟市场的起源地。
如今广州的网易游戏,酷狗音乐和YY(欢聚时代)各自扛起了游戏、音乐和社交娱乐的大旗。
广州的奥飞娱乐,凭借旗下《喜洋洋与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这些动漫IP,成为了可能是最接近“中国迪士尼”的动漫公司。
这些00后熟悉的动漫形象都是广州籍
或许在广州人眼里,比起诗和远方,眼前的快乐才是真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