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顺丰又为ofo贡献了一根压身的稻草。
近日,法院对去年10月顺丰对ofo进行了财产冻结申请进行裁定,冻结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在招商银行天津分行鞍山西道支行所设账户存款1300万元人民币,并要求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深圳市顺丰综合物流服务有限公司支付运输费人民币13689037.30元及逾期付款违约金。
从小黄车和物流网络的亲密合作到如今的“对簿公堂”,事到如今,倒也不是墙倒众人推,只是ofo的所作所为实在不厚道,作为曾经的友方兼现在的对家,顺丰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罢了。
比起铺天盖地ofo的颓势报道,顺丰的上一年也不好过,物流经济下的竞争白热化和跨界的趋势热也使得它开始“吃着碗里的望着盆里的”,毅然触及多领域大展拳脚,但事与愿违,顺丰现下正在“人心不足蛇吞象”设下的幻境里迷惘徘徊。
股价腰斩业绩不佳
名为顺丰的它似乎并不太顺。
从2017年顺丰在A股借壳上市,股价曾一度攀至73.48元,市值达道3075亿元,可谓是意风气发,而反观现在,股价持续下跌,截止目前市值蒸发近1800亿元,较2017年的高位已经腰斩。
截止到1月2日,顺丰控股股价为32.71元,跌幅为0.12%。
而股价的下跌必然和名为业绩这一至关重要的因素脱不了关系。相比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在业务量以及市场份额和净利润方面都夺下第一宝座的中通快递,顺丰似乎落下了下风。
根据财报显示,顺丰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653.68亿元,同比增长31%,但净利润为30.28亿元,同比下降16.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4亿元,同比下降54.84%。值得玩味的是,顺丰是4家A股快递上市公司(其他为韵达、圆通、申通)中唯一一家三季报净利润出现下滑的。此外,公司核心业务速运物流毛利率从21.12%下降至18.85%,这也是公司2013年以来首次下降。
同时,顺丰的负债由今年二季度末的250.51亿元大幅涨至308.74亿元,资产负债率也由2017年末的43.22%攀升至46.77%;其货币资金为104.86亿元,较2017年末的173.18亿元下滑39.45%,其中,在投资现金方面,今年前9个月,公司投资现金流流出424.18亿元,流入288.54亿元,净流出135.6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24.25亿元的净流出;其投资收益为2.6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38亿元。此外,根据格隆汇资料显示,销售费用的大幅增加导致毛利率下降,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8.41%,较去年同期的20.51%下降了2.1个百分点。
作为国内物流业的一把好手,已在行业站稳脚跟的顺丰在去年的成绩实在说不上漂亮,莫不是上市后也开始飘了?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在新时代下不满足于只做一家快递公司,在为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试图转型的过程中遭遇荆棘,不得不承受其阵痛,进入调整期。
发力电商转型盲目
现今物流行业已成红海,预计2019年快递业务量将突破600亿件,此后将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在触及天花板之前,不少企业都动起了别的脑筋,顺丰作为行业佼佼者之一当然也不例外。
它首先将视线投向了电商行业,跃跃欲试,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等来的只是6年时间7个CEO都无法拯救的夕阳项目,不断更改发展战略也无济于事。
2010年顺丰开始城市做电子商务,创办了主营食品的顺丰E商圈,但因不敌竞争,只能铩羽而归。时隔两年它做了主营生鲜食品的电商平台——顺丰优选,但在淘宝和京东二分天下的形势下,顺丰的以订单为中心的快递订单流量无法成为以用户为中心的零售消费流量。2018年5月顺丰优选网站在全世界排名仅仅第113640位,甚至不如前年的八九万名位置,规模之小,令人咋舌。
线上争不过电商行业巨头,顺丰思前想后开始布局O2O社区便利店,斥资10亿元成立了嘿客。但投资却无法收获相应的回报,接二连三的关门大吉,三年时间关了超过三千多家店,亏损高达16亿元。
然而,顺丰对电商业务始终一往情深,紧跟全球化的脚步,在2015年推出了顺丰海淘,专门负责供应链跨境业务。但好景未长被爆出产品造假且退货困难,声誉一落千丈,至今在跨境电商行业中也是不温不火。
顺丰不愧于它的名字也可谓是顺势而为,试图抓住无人售货的风口,在2017年11月推出开放式无人零食货架项目“丰e足食”,目标是成为日订单规模达到150万-200万的新零售巨头。但雷声大雨点小,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丰e足食市场占有率为12%,而每日优鲜为55%。截至2018年10月底,丰e足食累计完成近3000万单,而每日优鲜日均订单超过30万单,远远不及对手。
转眼回到现在,如今的顺丰的目光不止停留于此,开始不断开拓“快运+冷运+医药+国际+同城+仓储新业务”等ToB板块,旨在摇身一变成为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
而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顺丰开启了“买买买”的霸道总裁模式,毕竟业态外延下接入新业务的捷径便是并购。从去年3月以17亿元为重货快运业务收购传统零担企业广东新邦71%的股份,再到去年10月末投入55亿元购买敦豪在香港和北京两家公司100%股权,整合DPDHL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供应链业务,顺丰的资本扩张脚步不断加快。
”我们的未来,是会走到很多行业里面去,做深很多行业,而不是‘最后一公里’的仓库配送,这样的话,永远做不深一个行业。”
除去2015年推出顺丰仓储融资服务和主打手机上门维修业务的“丰修”品牌后,2018年顺丰旗下的丰趣海淘推出新零售项目“Wow哇噢”全球精选店;同月顺丰还公布了医药供应链方案和医院方案解决方案,更是筹备送货的“顺丰风车”,将旗下车货匹配平台“丰驰顺行”正式更名为“顺陆”,新增了个人司机抢单功能,由此看出,顺丰不断尝试新的商业玩法。
然而动作频频的2018年却没有给顺丰带来意外之喜,市值股价的不尽人意之后,创始人王卫的身价更是下降了1009亿元,就财报而言,对新业务的加大筹码的投入也还未到收获之时。
头脑不够清醒的时候,比起鲁莽出击,也许在原地待命,整顿队伍再次出征才是最好的攻击姿势,显然顺丰在早几年并未明白这个道理,如今也还是以学徒的姿态行走在求学途中。虽说在主业站稳脚跟的状态下拓展业务并无过错,但还是得在投入心力和金钱前好好掂量一下自己和多元化业务背后的盈利模式。
场内场外的火热竞争
但显然,顺丰的主业也受到了觊觎。
数据显示,从2014年起,我国快递行业业务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年业务量占全球45%以上,预计到2020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将达到700亿件,快递行业收入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在触及天花板之前的一定时期内依然具有高成长性。
然而,从2014年以来,随着“四通一达”的奋起直追,顺丰快递的市场份额却呈现逐年萎缩趋势。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顺丰以8.41%的份额不敌圆通(12.74%)、中通(16.83%)、申通(9.26%)以及韵达(13.56%)等对家。
“快递已经是红海,生存本能排在第一位,大家不仅在争夺低价市场,同时还希望抢走一些顺丰的地盘。”
同时,比起旗鼓相当的老对手,新入局的势力也无法忽视。
2017年6月,刘强东说过:“未来的物流巨头只有两家——京东和顺丰。”其语气中不乏有着对顺丰的赞赏和对自身的自信。
但就在去年5月,刘强东一改态度:
“目前在中国范围内,唯一一家有资格称得上覆盖全国物流体系的,只有京东物流一家,没有第二家。其它的要不就是快递公司,要不就是仓储公司,要不就是快运公司,他们只能提供物流服务里面的一个类别,或是一个产品。”
此一时彼一时,京东似乎已经不把顺丰放在眼里,因为它已开始对顺丰这一行业龙头发出强势挑战。
去年5月,马云强调,未来菜鸟网络将投入上亿元来建造“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
“如果千亿不够,会投资几千亿,把阿里巴巴可以有的投资绝大部分投向物流。”
如今京东目前已建成总计超过250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基地,在全国范围内运营的仓储总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拥有的物流资产价值数十亿元人民币。此外,去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斥资53亿元增持菜鸟网络股份,增资后阿里持有菜鸟股权从原来的47%增至51%。
同时,京东物流在北上广三地开放个人快递业务,且针对顺丰进行标价。根据京东商务件项目资料显示:
“在顺丰价格的基础上,根据商家件量进行价格折扣。”
对于国内的竞争日趋激烈,即使顺丰一门心思扑在开辟新业务上,也不是无法无动于衷,它似乎胸有沟壑,试图利用国际化布局进行突围。
国际业务的加码
相比国内快递市场的增势,中国国际快递增长也不容小觑。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中国快递业务量中,同城业务量同比增长23.9%;异地业务量增长27.1%;而国际/港澳台业务量同比增长38.4%。
“当天使没有了翅膀,那就不完美!当顺丰没有了顺航,那就没有战斗力!”
而京东宣布第一架全货机成功首航的时候,顺丰航空全货机队规模突破50架,达到了中等航空公司标准,预计到2020年,顺丰自有飞机的数量将达到54架。
自2010年起顺丰在十余个国家成立了营业网点后,便不留余力的支持国际业务。2018年4月为加大对国际业务的投入,顺丰参与了美国流服务平台Flexport新一轮的融资,且顺丰鄂州机场受到获批,距离将其打造为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航路航线网络又进一步。
今年,顺丰将继续加速国际化进程,在开通包括中东、印尼和东南亚等新线路的同时,对于国际业务会采取“轻重结合”的模式,以全新的技术整合核心重要资源,使得把全世界需要打通环节的物流方式接连在一起,以应对更大的物流挑战。
结语
从6人的创业小公司发展成民营速递的“老大哥”,走过25个年头的顺丰现在在快递这一大而美的行业里,一路走来也算是顺风顺水。但对于顺丰而言,它仍是探索综合物流领域的初学者,所学习和汲取的科技力量和商业模式远远不够。
在当今社会,与其在行业增速放缓、竞争白热化的快递红海中费力拼杀,不如另辟蹊径,顺丰不想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所以才踏出舒适区,决意向多方面发力,这是在情理之中,然而效果并不佳。顺丰不仅在主力业务上受到严重威胁,全新业务上也没真正尝到什么甜头。显而易见,盲目的资本扩张和扩大业务线很可能致使到处碰壁,而非尽善尽美。
按王卫的蓝图而言,顺丰势必想要向科技驱动行业靠拢,通过高科技挖掘行业B2B端的深度,制霸综合物流生态圈。但就目前而言,讨论上市是福是祸早已不合时宜,顺丰应该戒骄戒躁,稳中求进,毕竟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也不是什么美谈,如何在保持主营业务的头部效应平衡新业务且闯出一番天地才是目前顺丰最需要理清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