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3日凌晨3点03分,谷歌宣布将搜索服务从中国大陆转移至中国香港,意味着中国大陆网民将无法使用谷歌搜索服务。
得“天时”的百度搜索便从此开启了称霸中国搜索的时代。
时间来到2019年,距离谷歌退出中国这一标志性大事件,已经过去了9年的光景。
如果说10年为一个时代,昔日稳坐头把交椅的百度搜索,也正在面临着“摔下神坛”的遭遇。
有人开始遗忘百度搜索
从饱受诟病且又有卷土重来之势的“莆田系”医疗广告,到自媒体曝光百家号洗稿与抄袭事件,再到如今的垄断流量大肆推广自家产品,这些都在昭示着百度搜索的公信力正在急速崩塌。
但更让外界吃惊的是,它宁可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仍旧保持着怙恶不悛的姿态。
所以网络上便有网友开始讨论假如百度搜索有个三长两短,谁当立?
但事实上,百度搜索的日薄西山,只是标志着以百度搜索为首的“古典搜索”类产品的旧势力正在慢慢瓦解,而替代者的真面目或许并非一人。
在移动互联网早期,各个搜索产品拥有着大又全的特点,它们用蜘蛛爬虫算法网罗全球资源,加之谷歌的退出,国内搜索引擎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但10年将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App井喷式涌现,多数产品由最初的“单功能平台”已经转变为“复合型平台”。
从而催生了大量优质、垂直、独立的“信息库”。
过去用户依靠百度搜索获取信息的行为,也逐渐产生了变化。
“好像现在一个月也用不上几次百度搜索。”作为一名出生在97年的互联网原住民,今年刚刚毕业的王琳展示了如今年轻人对搜索的看法。
她指着手机屏幕上的软件上解释:“现在的App非常多,当我有了搜索的需求,我会去专门的App内获取相关信息。”
例如以搜索春节出游选取资讯为例:首先,去微信搜索公众号,看是否有时尚博主、旅行达人撰写过相关文章;再去知乎搜索,看是否有对当地人文、习俗的优质信息;对目的地有了进一步认知后,接着去小红书搜索,寻找当地属于自己心头好的美食、酒店;在制定攻略时,去大众点评搜索,看真实点评。
在整个演示搜索的过程中,完全没有以百度搜索为首的古典搜索平台露面。 由此可见,用户的搜索条件、搜索需求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导致了搜索路径也与旧时代完全不同。
对于当下大多数90后、00后而言,百度搜索再也不能够成为互联网搜索中的“领头羊”,取而代之的是类似微信、B 站、知乎、小红书这种新型搜索,它们以自身内容生态为优势,并着力维护自身搜索功能,以满足用户更为丰富场景下的需求。
如果说百度搜索是为用户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拥有“新型搜索”特质的产品则是解决“为什么是?”的问题。
就在这种残酷环境下,百度搜索的红利逐渐在无形当中被分食。
押宝自建内容生态 却突围失败
用剧本来形容2018年互联网,去年当属是上演了一场“几家神仙公司打架,广大用户遭殃”的剧情。
微博封杀今日头条、微信封杀抖音、微信封杀多款社交软件,无法不承认的一点是:自2018年开始,新生势力的少壮派们逐渐稳住了阵脚,完成跑马圈地的大任并投身战场后,移动互联网的存量市场竞争变得尤为残酷。
巨头之间的相互围剿、少壮派与旧势力的纷争,已经在这个存量市场中竖起了一道道铁幕。
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基础总量已经达到11亿,人均单日App使用时长达到5小时,而核心流量还是固定分布在几个超级入口软件(微信、今日头条等)。
其中,今日头条、知乎、小红书等平台纷纷建立了自有的内容生态矩阵,并在战局之中站稳了一席之地,无一不对百度搜索的护城河产生威胁。
作为身处战局之中的传统巨头,面对被分食的流量、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节节败退的产品线,最终,百度搜索只能将突围重任提上日程:“封杀”所有人。
将先前收录各大站点的优质内容全部降权,还把那个标题党、洗稿、抄袭、漠视知识产权,上不了台面的孩子——百家号,放到聚光灯下,迎接每天全网60亿次的搜索请求,殊不知其自身质量是满足不了如此流量的审视的,所以才造成现在左支右绌的尴尬境地。
纵观历史,大多数劣币逐良币现象的出现,都源自于广大受众没有可选择的余地。
但就目前来看,当新生少壮派内容生态越发强大,基层用户寻求资讯时那种“非百度搜索莫属”的念头注定被立即打翻,从而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搜索渠道。
来自巨头的直面挑战与被各新生平台的有形冲击,使得“古典搜索”们早已成为传统互联网的“遗老遗少”。未来,更加垂直、精准的“新型搜索”是否会收获用户的眷顾而逆袭?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