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 11月 15 2024
首页 / 新知快讯 / 24H看点 / 上线20天顺风车主注册破百万,哈啰出行有何与众不同?

上线20天顺风车主注册破百万,哈啰出行有何与众不同?

还记得在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滴滴出行的创始人程维曾说:“滴滴是最没有安全感的公司。我们生在血海狼窝里面,时间和地点都不对,出生在战争年代,就注定要面对残酷的竞争。一刻不得停。”

作为中国互联网出行领域的巨头,程维的话仿佛为此后的2018年做了一个并不太好的注脚。

无论是牵涉到社会及法律层面的顺风车业务还是与共享单车ofo的投资最终都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对于滴滴现在的命运,后来者哈啰出行上演的却是一出逆袭的戏码,不但于去年9月完成由春华资本、蚂蚁金服联合领投的约40亿元新一轮融资,还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将顺风车业务全面扩展。

上周,哈啰出行宣布,旗下顺风车业务车主招募上线20天以来,车主注册数量已突破百万,其中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车主占5成以上(57%)。

同时,哈啰出行近日宣布在上海、广州、东莞、成都、合肥、杭州等6个城市开始试运营。

要知道此前,顺风车市场份额的大部分都被滴滴出行牢牢把控。但由于2018年的两起安全事故,滴滴出行宣布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

目前,仍在运营的顺风车仅剩车主不多的嘀嗒一家。

市场出现缺口,自然要有人去填补。

自从去年9月,哈啰单车将品牌升级为哈啰出行后,它的业务便开始横向扩张为更为全面的出行方式。

2018年12月底,在相继接入嘀嗒出行、首汽约车等网约车平台的出租车业务后,哈啰出行开始在其App内招募顺风车车主。其APP内放出的“顺风车主招聘,顺路拼车赚油费”的宣传,也预示着哈啰出行要将在顺风车业务上大展拳脚。

那么,哈啰出行是否可以顺利“接盘”顺风车市场?

春运是爆发点,出行行业亟填顺风车市场空白

时值春节临近,正在路上的“春运大军”已经成为当下全球瞩目的大事。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月22日发表了题为“全球最大年度人口‘迁徙’正在中国上演”的文章。

文章称,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中国一年一度的春运已经正式启动。今年的春运规模将超过以往任何时候,预计今年1月21日至3月1日春运期间,将会迎来接近30亿人次的客流。

■ CNN有关中国春运相关报道页面

除了传统的“铁公机”,顺风车已经成为新的回家选项。

根据同程旅游&中国交通报《2018年春运大数据报告》显示:对比2018/2019年数据,在小于800千米的旅程中,73%的乘客会选择拼车/顺风车。如果没有顺风车,春运出行将减少一个重要的途径,大大增加用户出行难度与成本。

其实也比较容易理解,相比起昂贵的飞机票和一票难求的火车、大巴,拼车/顺风车无论是在成本还是舒适程度上都是比较优质的选择。

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春运期间(2月1日-3月12日),共计3067万人次乘坐跨城顺风车回家和返程,相当于民航在春运40天运力(6541万)的46.9%,等同于增开了45913列8节动车组和170388架波音737飞机。

从最初的190万人次到超过3000万人次,顺风车为交通部门解压的作用眼看是越来越大。

另外,顺风车线路已辐射和覆盖全国几乎所有地市和99%的区县,这是飞机和铁路目前无法企及的地方。

以春运一隅而窥全豹,顺风车市场未来必定会成为各大网约车平台争夺的焦点。

我们还是以出行行业目前的龙头滴滴为例。顺风车曾是其唯一条盈利的产品线,一年收入达上亿元。

■ 图/易观智库

顺风车以其节能环保、低成本出行的优势受到消费者热捧。

从运营的角度而言,又不像专车那样需要专属的司机、车辆等铺设成本,只需搭建信息系统平台为司机和用户做匹配,盈利相对容易。

唯一的问题则是安全隐患,自去年几起恶性安全事件导致交通部等主管部门对顺风车进行了严厉管控后,各大出行企业开始反思其真正正确的商业及运营模式。

但无论如何,共享出行的概念提出多年,真正符合共享概念的还是顺风车。无论是在实际出行过程中,对座位、路程和价格的充分共享,还是从车主和用户的效率与回报而言,都是多方共赢的局面。

虽然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李开逐曾表示,网约车已经有了一个巨头,肯定不能贸然闯进去。但面对一个未来五年仍将保持25%以上增长的万亿市场,背靠阿里的哈啰没有理由缺席。

共享与安全不矛盾,哈啰有何与众不同?

尽管共享出行市场巨大,但时至今日,有关顺风车的准入标准、责任边界、安全与隐私等问题,依旧是待解的难题。

如何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并配合监管,成为业界和监管部门共同研讨重点。

为此,近日在北京、广州等地有“顺风车价值探讨暨未来发展”、“聚焦共享经济下顺风车产品合规发展”等研讨会相继召开。

共识是“‘共享’与‘安全’并不存在本质上的矛盾”。

在谈及“顺风车的准入标准”问题时,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机动车辆安全研究室主任周文辉表示:“顺风车就是拼车,不是网约车。网约车本质上属于出租车,借助互联网撮合交易的出租车,顺风车不属于营运车辆。从车辆本身来说,对顺风车不宜设置安全标准,本身就是一种民事行为。顺风车除了特别必要的安全信息,双方的身份信息等平台需要掌握的信息以外,剩下的要通过双方的协议合同关系去约定,政府不宜过度介入。”

针对平台的安全问题,周文辉还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他认为,“安全方面除了政府保底之外,行业自律还是大有可为的。车辆的配置标准,大的平台可以发布自己的团体标准或行业标准以及顺风车和驾驶员应当达到的标准,制订一套平台自身的规则,向社会明示,同样也是有约束力的。”

以上是官方的思考,虽然还未有定论,但总体趋势而言却是向好。

毕竟顺风车业务是刚需,互联网公司的创新及相应的微试错需要全社会的包容,因噎废食并不是好事,把压力转嫁到企业平台上也非良策。

那么哈啰具体是怎么做的,又与滴滴顺风车有何不同呢?

对于哈啰出行来说,关于安全问题的思考,仅在平台运营层面,因为其他平台的前车之鉴,其思考和举措就比过往成熟许多,也避免了许多弯路。

例如,哈啰在保障顺风车乘车安全上主要从司机审核、专职客服、安全预警等多个方面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在产品设计上杜绝社交相关功能,同时确保司机、乘客的隐私信息安全;设立7*24小时安全应急专线,24小时专职客服应答;建立司机准入一整套完整的审核标准。

背靠阿里,哈啰顺风车的车主注册界面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

哈啰顺风车针对司机审核建立了一套严谨且完整的标准,要求司机做到“三证验真”,即身份证、车辆行驶证、驾驶证均需真实,同时还在人脸活体验真、犯罪记录筛查、失信行为筛查等多重流程中加以审核,对司机的资质进行全方位审核。

另外,对于商业公司来说,安全的根源其实更多的扎在商业模式中。

哈啰出行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它们从一开始就以不同的盈利模式出现。

比如,滴滴曾经的顺风车业务是直接从乘客车费中抽取佣金,其实影响车主、乘客双方的积极性。

而哈啰目前首要的则是先积累用户。哈啰顺风车目前主要与嘀嗒出行合作,为出租车公司提供技术服务、为其提供技术赋能,并通过此向出租车公司收取服务费,这就让车主、用户们乐于使用其服务。

从行业角度而言,哈啰出行此次乘着春运强势推出顺风车业务对行业有着不小的震动。

从单车起步,哈啰单车目前覆盖了300个城市和260个景区,实现注册用户2亿、日订单量2000万单的业绩可谓稳扎稳打。

如今又将业务扩展到打车和顺风车等多个入口,看似颇挑战高难度,实则必有其战略意义和商业考量,毕竟谁也不会拿之前积累的企业声誉做“赌注”。

无论如何,哈啰的横空出世对滴滴来说都会形成不小的冲击。从单车升级为大出行平台后,哈啰必会为其体系内用户、合作伙伴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有别于滴滴现有的商业模式。

哈啰出行的与众不同展示了其非凡的创新,而创新的思考与变化则是基于对行业的深入思考和对行业过往错误的深刻总结。

一边是市场需求,一边是政策监管,企业将何去何从?

顺风车的需求可能是被低估的。有媒体表示,顺风车的灵活性较长途车更优,不仅时间可调配,可以从A点到B点,而且不需要任何的换乘和倒车。

此外,有些时候长途汽车在线路和时间点上都是固定的,在灵活性上不够顺风车完善。

而且,顺风车的兼职车主多,也很容易根据客流量的季节变化调整。

对于中国交通的最大难题之一——春运来说,所有公营交通包括民航、铁路、长途汽车运量都很难大幅增加,而如果顺风车发展足够完善,大家拼私家车回家是能提供很大额外运力的。

而且,由于网约车乃至顺风车的出现,其实在净化黑车司机市场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建立一体化价格规范,其实对于出行的规范化来讲是好事。

但是此前滴滴出现两起恶性事件后,政府加强了监管,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业务开展。

但是在政策制定上,监管者要突破各自为政、一刀切、照搬传统出租车管理模式等教条束缚,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因时管理,特别是对顺风车领域出现的负面问题,要以发展的长远眼光视之,切忌因噎废食,将消费者根本权益与行业长期发展规划人为加以割裂。

对于服务方(含运营平台、司机及车辆状况)而言,要加强运营资质审核,贯彻实名制、权威认证原则以及交通事故处理规定,确保从人到车再到整个行驶过程的安全高效运转。

同时,要鼓励企业持续升级技术,用科技提升运营及安全规范等。

此外,监管方可基于社会福利及环保角度,通过管理理念升级,为顺风车业务取得良性发展提供公众意识引导助力。

互联网出行归根结底是流量和资本的生意,规模等同效率。哈啰出行有没有可能扳倒“巨人”滴滴,2019年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 声波

声波
发现不同的声音

检查

李子柒回归、华农重养竹鼠,网红还是老的好?

穿越了朋友们,今年到底是202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