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 11月 18 2024
首页 / 新知快讯 / 24H看点 / 梁文道:盗版电影网站死去,我们仍然不见光明

梁文道:盗版电影网站死去,我们仍然不见光明

摘要:恐怕直至“胖鸟”倒下的那一刻,许多人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个网站。中国影迷对于这类“资源站”的心态必然是微妙的,心知肚明是“盗版”,并不引以为荣,但又自觉地小心翼翼维护它的存在。

枪稿作者杨时旸将资源站比喻为“盗火者”,抛出了一个我们都在内心呐喊的问题:“盗火者之所以存在,还不是由于此间缺少光明?”

我们难以否认,盗版对于任何知识产权的侵害都是深刻的,知识产权也是许多文化机构赖以生存的命脉。但在无路可寻的境况下,资源站又多多少少补足了当代青年精神世界的渴求,为艺术审美的多元保留了一条狭窄的活路。

今天,除了哀悼独个网站的无法访问,其实最可悲的难道不是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与世界依然隔着一条无法轻易跨越的鸿沟?

这几天,想必很多朋友的日子过得艰难,我甚至了解到一些年轻朋友简直“如丧考妣”,为什么呢?他们都在哀悼一个“资源网站”的倒下。

什么叫做“资源网站”?这个说法大概只有今天身处大陆的同学们才会了解,正如“生肉”和“熟肉”,这些都被赋予了不同于传统语意的词汇,也不是海外或其他地区华人能够理解的概念——它们,又全都与“盗版”影视资源相关。

1. 年少无知,谁不是“盗版”滋养成长的文艺青年?

为什么一个免费的盗版网站被关停,大家会如此难过?

首先要说明,我们看理想作为一家文化机构,是非常珍视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也非常尊重且重视他人的知识产权。所以,我们这些依靠知识版权为生的机构,知识产权是我们的命脉,自然不赞成任何盗版行为。

可是话说回来,我又非常同情理解,大家对这类盗版网站不断沦丧的难过之情,因为这其中不只是“钱的问题”,并不是观众不愿意付费购买正版、阅览正版资源的问题,而是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想看正版资源,也无处寻觅。

另外还存在一种情况,国内的确已经有越来越多视频网站提供所谓的正版资源,比如美剧、英剧以及一些国外商业电影都已有网络正版资源可供观看。可问题在于,我们能够看到的许多这些所谓“正版”资源,往往又是被删减的版本,因为这些资源需要符合国家条例和本地大众的观赏习惯,难免出现种种删节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心看完整版,恐怕就只能在这些所谓的盗版资源网站上找到。

这不禁让我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候的往事。坦白而言,我自己就是一个受惠于盗版良多,被盗版资源滋润成长起来的文艺青年。

记得我年轻之时,很喜欢听各种国外的先锋摇滚独立音乐,那个年代要找这些音乐唱片其实并不那么容易。

你们可要知道,我年纪不小了,算是一个“前互联网”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在那个时候,如果想要听一些国外冷门的独立音乐,比如那个年代,我们都很喜欢英国一家独立唱片厂牌4AD。想听他们的唱片怎么办?当然你也可以在当时的香港买到正版,可有时候唱片行没有引进,就需要通过邮购的方式,这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且非常昂贵。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又怎么可能每一张唱片都这样买回来听呢?

于是,当时香港就流行起一种产业:租唱片。在旺角一带,有一些租金相对便宜的商场里有好几家这种唱片行,不仅售卖唱片,同时也提供租赁服务。

那个时候我们还是卡带时代,将唱片租回去之后,会偷偷利用音响里的传输线,直接把唱片上的音轨录到准备好的磁带里,于是你就相当于收藏了一张很难找到的冷门先锋音乐唱片了。

后来甚至发展到一个地步,这些唱片行直接提供这样的拷贝服务,只收取一点服务费。那个时候,我们就靠着这些“盗版资源”,不知道学到了、听到了、认识到了多少平常很难找得到的全世界各地的唱片,尤其那个时候我们很喜欢收集一些所谓的“Bootleg”(注:尤指音乐会上录制的非法音乐唱片)

Bootleg这个概念,今天大概已经没什么人知道了,但老一辈的唱片迷可能还记得Bootleg是什么。

也就是当时很多非常流行的国际级音乐人,除了正式发售的演唱会唱片专辑之外,常常会在世界各地有其他多场音乐会,这些音乐会并没有被正式录制成唱片。如果无缘在现场听到,很可能就错过了一场精彩演出。

所以,就有不少热心听众会在这些音乐会上,偷偷将现场录音,之后再自己制作成唱片,通过一些非法渠道出售,这些非法途径制作的唱片,就被称为Bootleg。

然而,这些Bootleg里的内容经常比合法正式出版的唱片还要精彩,你喜欢的某支乐队或乐手、歌手,他们在这些演出会上的表现几乎是惊人地出色,但可惜却没有正式录音。于是就借由这些Bootleg,我们才能够了解到,原来还有这么一场了不起的音乐演出。

而且,这还不仅限于摇滚、先锋和地下音乐,古典音乐会也一样,也有很多这样的Bootleg。换句话说,“盗版”事业,至少在音乐上,可以说是一个由来已久、甚至是跨国性的产业

2. 俱往矣,我罪恶的“盗版”往事

不止音乐,还有盗版书。

惭愧地说,我年轻时候也看过很多盗版书,我们那时候为什么会看盗版书?主要还是一些外文书籍。比如各种外文学术书籍,当时在香港也很难找得到、看得到,只能通过几种办法获得。比较通常的做法就是去图书馆借,但借回来又觉得没法在上面划线、标记、折页。

还想拥有这本书怎么办?

一种方式就是找那些专门的盗版出版社,当时这种专业盗版出版社在台湾地区尤其多,直到现在我还有当年他们造的一些盗版书。那些盗版书籍要比原版的书便宜非常多,有可能仅需要原价的十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不过印刷质量就没法要求什么了。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去买所谓的“非法版权”的书。所谓“非法版权书籍”,其实就是指这些书并非盗版,它其实是有版权的,但是只准在特定地区售卖。

以英文书籍为例,一般的英文书籍在全世界版权分类里分英国版、美国版,还有一种就是印度版,这主要考虑到印度使用英文的人口比例也相当大。

可是印度的市场,实质上是没有消费力去购买美国或英国出版的英文书籍,所以同一本书会用一种更廉价的方式在印度印刷、出版发行。这些书在纸质和装订上都明显劣质很多,看起来几乎和盗版书一样,虽然是合法的,但只允许在印度境内销售。那时候我们为了节省开支也会去买这类“非法版权”的印度版书籍。

除了这些,其实我们还有一种更极端的方式,就是自己盗印。所谓盗印,就是将图书馆借出的书籍进行影印,当时我们常常跑去找外面的专业影印服务公司帮我们影印,影印好一沓纸页之后,他们甚至还会帮忙裁剪装页,还可以按照你自己的要求方式装订,比如线装、精装,简直类似古典买书的方法。

启蒙运动年代,在欧洲有很多书籍出版时,其实并不是出版社将一本完整的书籍装订包装好再售卖,他们卖到书店的其实就是一沓一沓的纸页,由书店自己去拆分、装订,所以就可以按照客人的要求,以喜欢的方式装订,甚至还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皮。要用小羊皮还是牛皮,上面的字是否烫金、压花等等,都可以要求。

俱往矣,我罪恶的黑暗往事。

3. 打开一扇窗,让我们仿佛能看到全世界

说回我们今天主要关注的影像资源这个问题。

在我所处的“前互联网”年代,作为一个文艺青年,如何才能看到一些世界各地的艺术电影、冷门的独立电影,还有一些耳闻已久的大师级电影作品呢?

正规且最理想的办法当然是去电影院观看。当时香港有几类合法渠道,比如去艺术电影院或电影会所、文化中心,比如香港艺术中心就时常会播放一些艺术电影以及过往的大师作品,更不用说一年一度的香港国际电影节。

那时候的影迷就几乎天天泡在电影节里,我在电影节的最高纪录是一天看五场电影,就是为了把以前无法亲眼观看的大师电影一次性补回来。比如安东尼奥尼、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萨蒂亚吉特·雷伊、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他们的电影作品,我都是这么看回来的。

这样看电影当然很爽,但问题是你会觉得还不够,你的视野范围是有限的,而且你要碰运气。这些电影不都在电影院播放,你并不总是有机会碰着,怎么办?

我们那个年代已经有了录影带,但是正版录影带很难找到,只能找台湾的翻录版,那时的台湾简直称得上一个“海盗团伙”。于是我们会跑去台湾买很多这种翻版录影带,或者是大家一起筹款去买一批,再用共同的筹款翻录这些拷贝。

再后来,总算有影碟(VCD,DVD等)可以看了,我们一下子就觉得好像打开了一扇窗,从这扇窗里我们能够看到全世界。

终于,如果你真的喜欢电影,你家里面的DVD可以多到这辈子都看不完。但是这个时候,你好像也觉得少了很多乐趣。以前看电影总需要千辛万苦找资源、或者提前买票等着去,现在变得唾手可得了,也就不那么珍惜了。

就像现在很多书买起来太方便易得了,于是书买回来就放在家里,变成了摆设,忘记了它原本是拿来看的。

4. 追求艺术的欲望,胜过了赞助艺术家的义务

当然,我们后来发现还存在更便宜的盗版影碟,当时只需要到深圳就可以买到。

彼时大陆已经大江南北都是盗版光碟,这些盗版光碟可以说“喂养”了整个华人世界多少代文艺青年和电影爱好者。

就连今天许多第五代、第六代导演,我甚至敢说,如果当年没有这些盗版资源,他们年轻的时候是不可能看到那么多国际级、了不起的艺术家作品的。

然而这也肯定是存在问题的,先且不说盗版侵权的问题,其实很多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在传播方式上也非常不同。

因为艺术电影多半很难在商业市场上存活,所以他们在发行、传播和放映上更加依赖小众流通与发行渠道来回本。

可问题又出现了,很多穷困的年轻人会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候我们追求艺术的欲望,胜过了要赞助艺术家的义务。 

然而更大的问题是,某些情况下即使我们想付钱都不容易看到那些片子,又该怎么办?在很多地方,有个最理想的解决方式,那就是图书馆。

很多国际性图书馆里都会有相当丰富的影像收藏,其中就包括这些商业电影院的遗珠作品。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世界上很有名的影像资料中心,比如法国的国家图书馆或是纽约的公共图书馆,在里面什么样的电影几乎都找得到。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去到这些图书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最近几年有一个很有名的网站叫Kanopy,是一个专业的视频网站,里面影像资源的丰富专业程度比得上Netflix或者hulu、Amazon这些大众流媒体网站。

Kanopy里面有大量的好电影,而其中甚至包括我们艺术电影影迷心目中的至宝——美国的标准收藏公司(The Criterion Collection),他们所制作的超精良版本艺术电影,你都能够在Kanopy里面看到。

但是Kanopy这个网站并不是成为付费会员就能看,它依然是和全球许多重要的公共图书馆合作的。你首先要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对象,基本上北美洲所有好一点的大学图书馆或者重要的公共图书馆都已加入了Kanopy联网,只需要利用自己图书馆借阅证的编号登录,就可以轻松看到这些影史上重要的作品了。

可惜的是,据我所知,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公共图书馆或者大学图书馆加入Kanopy。

5. “删减版”作品,犹如消毒水洗过一般,失去了味道

所以,今天国内的影视受众其实碰到了许多难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这三种:

第一,在中国很多人没有钱去看优质的冷门影像作品,同时也没有机构能够服务他们,不像国外的这些公共图书馆或者影像资料馆,拥有非常丰沛的影像资源。

第二,即使有钱、想花钱去看,然而国内的主流视频网站也仅能提供非常有限的影像作品,这其中涉及版权、资质等等问题。

第三,有些影视作品具有国内的发行资格,但是国内发行的版本偏偏不是国际通行的版本。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知道今年所有美剧迷都在期待一件大事,那就是《权力的游戏》最后一季马上就要来了。

《权力的游戏》在国内是有正经合法的中文字幕版本的,可是这个版本同样大量删减了那些我们认为不适合国内受众观看的成人、色情、过度暴力的内容情节,也包括那些语言上不适宜,不够“正能量”的内容。

可问题是,当少掉了这部分内容之后,你会觉得原来的作品好像被消毒水洗过一遍一样,不再是原来那份味道了。

面对这种情况,最后无可奈何的大家只好依赖这些资源网站。

某种程度可以说,资源网站并非单纯只是一些很负面的、侵犯国内商业影视制作人和版权拥有者的网站,它其实一举解决了刚才提及的几种人的不同困境——

第一种,就是没有足够的金钱能力去享受如此多影像资源的人群;第二种,即使能负担这样的支出,却无处可觅正规资源的受众;第三种,就是对国内目前影视播放情况高度不满的人。

这些人一旦遇到影视资源网站被关停,会发生什么情况?

这让我想到二三十年前,我们艺术界的一些情况。这就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或资源的多寡,决定了他/她在某方面的地位和能力。

二三十年前,并不是所有的中国艺术家、电影人、音乐人都能够自由出境,观赏各类国外的东西。

在那个时代,几乎可以说,谁能够掌握更多的国外资讯和信息,他/她在国内就有很大机会奠定自己的地位。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人能够知晓世界各地自己所从事领域的最前沿的状况,他/她创作出来的内容,说不定就可以跟得上最新的国际潮流。

可是,还有一种比较坏的情况,那就是他直接抄袭外国的创作,利用了国内大众的不知情。我现在就担心这种情况是否会重新来临。

没想到今天,尽管我们已经身处这样一个高度全球化的年代,还出现这种艺术、影像资讯的距离与鸿沟,但对这一切,我们也只能叹一句无可奈何。

关于 恰克

恰克
吃鸡吃鸡

检查

京东Q3财报营收、利润双增,低价策略、采销直播功不可没

11日14日,京东发布2024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