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 11月 15 2024
首页 / 新知快讯 / 24H看点 / 中国车主的“汽修恐惧症”

中国车主的“汽修恐惧症”

要反超领先我们数十年的美国的汽车产业链,中国就一定需要从新车研发、维保标准、汽车文化等多个层面协同发力。

9012年了,许多关于汽车的神话一个个破灭。

曾经车轮上的城市底特律,如今的汽车工业已经帝国晚钟。

而大洋彼岸的中国,却幡然进击成了汽车保有量2.5亿辆的巨人。然而,虽然贵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地,中国车主却从未享受过欧皇的待遇。

汽车是普及了,但更普及的是一种叫做“汽修恐惧综合症”的怪病。

病因据说是祖传的,从买车前的娘胎里就带来,而且会随着车龄增长而愈加严重,直到恶化至以被宰割的苦痛为乐,可以云淡风轻地与旁人说起与该病魔抗争的血泪史。

第八大世界奇观:即将到来的“世界第一”,最惨的车主

据说到今年3季度,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就要世界第一了。

如果车主的车龄是一个横坐标轴的话,那么横坐标轴越随着车龄越向无限远处延伸,车主与汽车亲密接触的节点就越密集,几年下来仿佛有一种错觉:我们所有开过的几十万公里,都还是最终开回了下一个汽修门店。

接下来我们就来直面这个恶魔的汽修恐惧综合征。捂好耳朵捂好眼睛,要开始了。

>车龄-1年:从买车开始留下来的母胎阴影

在欧美国家,汽车是一个浪漫的符号。《速度与激情》9部电影,修车小子也可以泡到最辣的悍妹,逆袭成叱咤风云的车手。可要是说到中国的汽车江湖,就算不拍成喋血片,也会是半个恐怖片。

不幸的是,中国的汽车电台,除了突发路况拥堵播报之外,最火的节目永远都是“汽修恐惧征”的大型公开治疗节目——“我的汽车有话说”这类投诉+维权+谆谆“教诲”。

这类节目的恐吓对象,从一惊一乍的菜鸟司机,到多年病痛的老司机通通拿下。大家心照不宣的讨论着一个个神坑的案例与故事,在心里安全保养的品牌与门店中,又默默地将几个保养品牌和门店关进了小黑屋。

于是,等到18岁可以考驾照开始,中国车主已经有了很高的“病痛觉悟”,锻炼出了强大而淡定的心态。无论是面对驾校教练苦大仇深的恶语和眼神,还是买车时的巨大信息不对称,4S店员的捆绑销售讨论,他们皮笑肉不笑的推销技巧……以至于在知乎上,“如何激怒一个汽车销售”,竟成为500万浏览的热门话题。

永远不要小瞧“负一年车龄”的中国车主,永远不要小瞧他们在修炼出炉之前的母胎阴影。

要知道,绝大部分中国车主的动手能力与汽修知识还在幼儿园小班,能够认全主要零部件的人已经不多,更别提准确的定位汽车故障,判断4S店/汽修门店报价的合理性。这种知识储备量,也难怪许多小作坊欺负新人,利用信息不对称低买高卖、小病大修,以冲击傻白甜的钱包为毕生使命。

所以,就算是频频爆出4S店垄断、不透明经营的情况下,到4S店保养仍然占据中国汽车养护的主流。被同辈与媒体“吓大”的中国车主,一时半会可不敢随便去尝试其他水深火热的宰客胜地。

>车龄1-3年:你透明得就像一家4S店

感谢4S店的良好“教育”,车龄3年内的新手车主一般不敢在“非正规渠道”剁手,只能紧紧抱着4S店的大腿:不论买什么东西,只知道原厂;至于要不要买,任4S店宰割。

殊不知,原厂的东西也分中低高,而适配才是最重要的。若是扒开4S店生成“价格透明,质量透明,消费透明”的童话表皮,我们就会看到这个每一级“中间商赚差价”率超过50%的混乱供应链体系。

要知道,在美国人工成本更贵的情况下,做一次保养的价格竟然比中国还便宜。难道我国的汽配产品质量就更高吗?说到底还是市场不够透明,大量的利润被中间环节蚕食。

随着时间的消逝、经验的增长,中国车主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劳资这是当年交了多少智商税啊。

>车龄3-5年:出保后的“割肉”博弈

三年之后,中国车主的心态已经波澜不惊,闲庭信步。不过在普遍汽车出保之后,又来了一关新的灵魂拷问:到底是要继续接受4S店的高价宰割,还是忍痛选择叼烟摊主的低劣服务呢?

这个阶段的车主保养维修,大致只剩下三条路可以走:

第一,我家车大厂牌,专属4S店虽然贵的肉疼,但是被割的安心;

第二,熟人介绍的“人情店”或者就近,希望以社交依附作为自己不被骗的保障;

第三,线上推荐,看好评量,总之不要受骗上当。

来说说第三种,可怜的中国车主,从被传统认知中的知名电商客服一口一个“亲”叫着的幻梦中幡然醒来,被迫来到线下实地体验什么叫做众生疾苦。就好像在知名宰游客的景区小吃街,随便进一家店都能绝对幸运的踩中一颗大雷。

路边维修店、夫妻店的彩钢棚、简易房里,普遍环境恐怖,无处落座;店里伙计虽然看上去和善可亲,但是叼着烟冲你一脸邪笑,瞬间就会唤醒你对整个汽修体验的母胎阴影。

随后剧情会走向毫不意外的乖乖中招,被宰的浑身肉疼亲妈都不认识。

拿最简单的安装轮胎来说,不少师傅一边聊天一边扭螺丝,根本不当一回事。力气小的人觉得拧紧了,力气大的人还能拧一圈。但是谁会知道,哪个可怜的倒霉蛋偏偏开上了这样“不松不紧”的车,真的在高速上飙到100码的时候——轮胎飞掉了?

所以,就算被割肉,绝大部分车主也会三思痛定思痛,乖乖回到4S店接受平均高50%以上的高价洗礼。

除非有一种情况,你在忽悠声中办卡了。冲着便宜充了值,可能等到你下个月跑了一趟长途回来想起洗个车的时候,连店家的棚子都已经拆得一干二净。

老板卷钱跑路,绝对不止发生在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

>车龄5年+:互联网烧钱幻想破灭,烧掉了一批信任

在烧钱这个领域,互联网一直是走在时代的前列腺上的。

5年前,在那个红利正旺、风光无限的2015年,曾经有各种洗车、美容、维修的超低价秒杀,1元上门洗车轮番上阵……让车主们觉得自己像贵族老爷一样享受着全世界卑躬屈膝无微不至的钻石级服务。

谁想不出一年,死亡大潮席卷而来,无辜的老司机们都能闻出一股惊天动地的悲凉感。回想起自己或许从这些死亡的平台上1分钱、1元钱秒杀到的产品还没有来得及兑换,胡乱导流到线下门店之后还被接受长时间排队的低劣服务,汽车后市场的第一批所谓“受益人”已经被劝退。

在万亿市场的诱惑下,虚假繁荣的产业产生了无数前赴后继的壮士。京东投资的博湃养车,以及E洗车、易洗车、养车之家这样曾经的明星公司都灰飞烟灭。一份在业内流传甚广的“洗车O2O死亡名单”,一直被当成黑白无常般的存在。本来就鱼龙混杂的市场,因为许多没心没肺疯狂乱撞的无头小兵,而变得更加乌烟瘴气。

过度补贴就像鸦片,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每吸食一些,就会加剧扭曲市场供需关系,还会让中国车主娘胎里带出来的恐惧病症雪上加霜。在汽车维修保养这种低频场景下,连基本信任感还没有建立的模式,又何来长久之谈。

车主钱包吃的亏,都用来制造了马路炸弹

除了心态上受挫、经济上被割肉,中国车主还要被动接受巨大的安全隐患。因为汽车维修不当,门店偷工减料,不专业施工造成的交通事故数不胜数。7月17日,常州发生3人死亡、10余人受伤严重的交通事故,经查明肇事驾驶人竟然是个体汽车补漆修理工。

事实上,汽修技师本人的生存环境似乎一点也不比车主乐观。大批量从农村进城的学徒们既没有工资,也在没有基本安全保障措施,还在从事着极为危险的工作。早年间还常常会有因为千斤顶突然故障,在车底的年轻学徒直接事故身亡的报道。

汽修行业脏活多、累活多、毛利低,90%的从业者是高职以下学历,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高——从业规范与标准的缺失,导致有无数双看不见的手在制造马路定时炸弹。

这种荒诞的服务非标准之殇,十年之内可有希望终结?

当真无药可解?

要是把每个中国车主的汽修恐惧综合征拍出来,那绝对会是一部80集都拍不完的编年史巨著,还带着一种超然物外、淡定如我的悲壮。那么这种肆虐了十多年的病症,当真无药可解?

剖开这个乱象重重的黑色产品,无论是混乱无序的供应链生态,还是脏乱差的汽修门店服务水平,当前中国车主境况的巨大负能量,始终都绕不开一次词:标准缺失。

标准,或许就是中国汽车后市场等待已久的那一剂良药。

如同标准化的酒店和非标的民宿一样,同时存在的两种业态也决定了各自的天花板。大多数人出行会选择价格透明、服务稳定至少80分的连锁酒店,正是切中了标准化的需求,而其规模化经营的成果也无形中定下了整个酒店行业的基准线。

而非标准民宿虽然低价个性,有可能达到90分,但是稍有不慎可能会鸡飞狗跳跌至负分。

同样,面对庞杂失序的中国汽车维修保养市场,也需要以标准化来快速止痛降火,革除顽疾,更加需要资金与资源密集的巨型企业以标准化先行,率先带动整个笨重的行业慢慢转动革新的齿轮。

可以想见的是,无论是正品专业的供应链体系,还是专业科学的标准施工培训,还是可预期可大规模复制的服务规范细则,都是需要数以年计的持续投入,且短期收益甚微。从业者不仅要舍弃掉急功近利与灰色利益,还要挑战新的标准化自我监管下的最高经营难度。

如果说我们希望反超领先我们数十年的美国的汽车产业链,那么中国就一定需要从新车研发、维保标准、汽车文化等多个层面协同发力,更一定需要一票肯壮士断腕、挑战根深蒂固的旧有秩序和思维的企业。

拜托,“变态”的企业再多一点吧,中国的车主们可等得太久了。

关于 吉运好熊

吉运好熊
清华计算机系

检查

李子柒回归、华农重养竹鼠,网红还是老的好?

穿越了朋友们,今年到底是202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