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是什么?
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让渡者利用分享自己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简单点说,就是用你手里多余的资源去换钱,由需要的人买单,互相帮助,各取所需。
共享经济发展简史
资料显示,“共享经济”概念早在1978年就有了,由美国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琼·斯潘思(Joe L. Spaeth)在他们的论文《社区结构和协作消费》(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第一次提出。共享经济现象却是在最近几年流行的,其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经济牵扯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
而共享经济的各种业态造就屡见不鲜了。尤其在国内,共享专业、共享出租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都获得了海量的融资和爆发式的发展。并且迅速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随着共享雨伞的出现和蓬勃发展,共享经济又有了新的命题。起初,共享雨伞在这个经济共享的时代里,被人们持着异样的眼光看待。毕竟,大多数人在听到共享雨伞时总会对它的使用频次有所怀疑。它的消费模式不是像共享单车那样随时随处可骑,它的消费频次是和天气相挂钩的。然而,在这种环境因素下,共享雨伞却有着自己的经济模式。
雨后春笋般开放的共享雨伞:
目前市面上冒出了各种品牌的雨伞:漂流伞、有伞Usan、春笋、魔力伞、E伞……一个比一个来势凶猛,并且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投放地点被开发。随着激烈竞争的展开,行业已经开始形成了阶梯的分化,以有伞、春笋、摩伞等形成的第一梯队。无论从独家资源还是投放数量、成长潜力上看,都使得这个行业开始分化。至于什么时间开始出现第一家倒闭的共享雨伞企业,个人判断是比共享单车更快一些。
行业评测:
由于团队背景的不同和对于市场的不同的理解,共享雨伞也开始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从目前行业发展来看,主流的雨伞企业包括如下:有伞、春笋雨伞、摩伞、魔力伞、e伞、漂流伞,jj伞、uu伞。从发展规模和速度来看,以上八家算是行业内较大的几家,我们的分析围绕这几家展开。
第一部分:从产品业态上来看,可以分成雨伞和晴雨伞。
评测:晴雨伞的好处在于成本提升不多,但是覆盖的场景和提供的体验却大大增强。而单纯雨伞纯粹追求低成本,却忽略了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从这个角度来看,性价比科学的设备是应该追求的。但是成本低到从降低质量,毫无疑问是错误的做法。
个人判断,晴雨伞才是共享伞的正确打开方式。
从运作原理来看,分为物联网RFID、霍尔线圈、蓝牙等技术。
有桩的品牌基本都使用的物联网设备,基于物联网RFID原理,其中包括jj伞、魔力伞、春笋雨伞,有伞、摩伞。
而无桩,值得注意的是,无桩的设备领域新出现了桶伞结合的做法。
纯无桩,非物联网设备,如:漂流伞、e伞(此两家会带有铁桶作为容器,但是桶和伞之间并无沟通机制)。
尤其要解释一下霍尔线圈原理,代表品牌:摩登伞。其优点在于:可以实现低成本对于雨伞的监控和管理。但是缺点在于:接触某些介质就会触发信号,在共享雨伞系统中会判断为用户还伞。其风险在于:如果用户发现只要把伞放在铁或者触发介质的旁边,就会出现系统默还伞的情况。如此一来,这么明显的漏洞,会给设备的保有和留存带来巨大的风险。
第二部分:从设备的原理上看,有桩共享雨伞和无桩共享雨伞两种设备。
评测:从使用效果来上看,有桩还是胜于无桩的。因为与天然自带路权的共享单车的不一样在于,共享雨伞是没有权利直接投放在路边和户外的。直接投放属于违背城市管理规范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有的共享雨伞会被城管勒令收回的缘故。而从设备资产的保有、用户的使用、场景的占领角度看,有桩都是胜过无桩的。这也是行业总体都朝着有桩设备的发展的缘故。
对于某些之前无桩,后来转为有桩的品牌来说是被动的,不仅是损失了之前宣称的巨额设备投入,更在投资人面前暴露了对于市场和用户理解不透彻的致命缺点。在这个激烈市场里,这是很危险的。
第三部分:从盈利模式上看,共享雨伞一般把自己的盈利分为三个部分。
评测: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收益,虽然盈利的模式很清晰,盈利的周期也相对较短,毕竟雨伞的成本投入比单车和充电宝都少得多。但是笔者以为,如何在这个基础之上挖掘出更多的价值,收获更多的收益,向投资人证明这是一个可以诞生独角兽的行业,才是各家共享雨伞企业应该做的事情。
评测了这么多,既然号称是共享毒舌,那就来毒舌一下。如果一定要笔者在这么多品牌当中,选择自己最看好和欣赏的几家的话……
有伞:笔者看好其投资方背景,毕竟分众和同程、玖富集团的入场都向外界证明了这个行业的传媒价值、用户价值,可以说给这个行业的整体发展都带来了巨大推进。
笔者不看好的地方在于,该公司的CEO在公司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份,而三家投资者则均有百分之二十,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拼凑的项目公司,毕竟公司的发展要随者几家投资人的意图走。在尚未形成核心团队话语权的时候,就有这么多需要话语权的股东,在互联网历史上,还是有巨大的风险的。尤其是作为财务投资人的风险投资机构来说,长久利益是无法保证的。
春笋”雨伞,也在2017年7月份获得了著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和某上市公司投资者的1200万元融资。不偏袒地说,综合来看,这一家是笔者最看好的。从产品的设置和打法上看,可能是因为创始人从事过共享单车的背景所决定的。因为知道这个行业的正确打法应该是什么,所以其所采用的晴雨伞和有桩设备都是获得了行业和投资人的认可。从投放数量反馈来看,春笋和漂流伞,这两家是目前投放设备和覆盖点位最多的,说明其团队有充分的信心去占领这个行业。但是如何在未来的复杂竞争当中获的胜出,还是需要团队快速的成长,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不客气地说,创始人学习能力或者说团队本身的成长性,是比其他任何外部因素都更重要的因素。当然,在团队上看,春笋、有伞和uu伞应该是行业内最强的。
摩伞:从资源上看,笔者最欣赏这家。从共享雨伞的使用场景来看,地铁站是个得天独厚的地方。用户量大、数量均匀、点位广告价值大。所以魔力伞和摩伞都把自己的重心放在了地铁站。
但是地铁站也有其独特的难处。首先广告价值的挖掘需要点位的数量,地铁站的成本绝对是高昂的。那么这个财务模型和其他的公司是完全不一样的,更有甚者动用私人关系拿下点位。在如今这个反腐利剑悬挂在每个央企、国企头上的阶段里,这种非市场行为的竞争因素,其潜在隐患不言而喻。笔者也亲耳听到某一流VC的合伙人说过,不会参与这种行政资源依赖型的企业和业务。所以如何复制到更多的场景。是考验摩伞团队的难处所在。从团队上看,超过四十岁的摩伞创始人如何把自己之前的行业经验发挥出来,在学习中驾驭这个瞬息万变的共享雨伞行业,也是一个挑战。
关于未来的行业发展:
如今,共享雨伞的发展势头愈发强势,也让许多创业者有了新的选择。一个新的消费模式出现,自然也会让很多的竞争者有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的念头,这是经济学上不变的定律。所以,市面上出现多种的共享雨伞也是情有可原。那么,这个行业内的竞争者越多,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实际上也是一个有利的形式,我们可以有多种的选择性,从一个产品的各个角度来判断其好坏并做出我们的选择。企业要想在诸多竞争者中被消费者“翻牌”,则需要不断地优化自身。
最后来个独家小贴示:很多人问我如何联系到各家企业洽谈合作。其实想联系各家共享雨伞的创始人很简单,可以通过公众号上的客服电话找到CEO。对于VC、融资顾问、业务合作来说,这都是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