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 12月 30 2024
首页 / 新知快讯 / 24H看点 / 一文聊透供应链金融到底什么来头?

一文聊透供应链金融到底什么来头?

虽然币圈的火“熄了”,区块链技术却隐隐有燎原之势。而万亿级的供应链金融,被不少金融人士认为是区块链的“杀手级应用”。

众所周知,大企业在供应链中往往占据强势地位,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不得不采用垫款、预付等方式经营,资金周转压力巨大。

这可不是个好现象。

试想,假如上游零配件厂商特别是拥有核心技术的零配件厂商,因资金问题不得不降低产能,很可能会对整条供应链造成影响。

反之,一旦实现快速融资,上游厂商就能足量供货,解决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问题;下游经销商就能迅速铺货,抢占市场。

在一条链上的企业,相当于“在一条船上”,只有你好、我好,大家才能好。

从这个层面看,供应链金融作为向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利器,既有利于提升全链条的竞争力,也能助力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

那么,供应链金融到底有什么来头?这一业务现状如何、趋势如何?

围绕以上问题,支点财经与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武汉市金融局、众邦银行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超过4个小时的深度访谈。

供应链存在“丛林法则”

追本溯源。要理解供应链金融的定义,首先要理解何谓“供应链”,以及供应链体系中的“丛林法则”。

你沿街开了家大超市,经销商要向你供应薯片、辣椒酱、毛巾,上游工厂向经销商提供这些产品,再上游的原材料商则给工厂提供土豆、辣椒、棉花……

好的,你与经销商、工厂、原材料商的一连串关系,就是供应链。

甚至,你是个烤红薯的街边商贩,菜贩要卖给你红薯,农户将种植的红薯卖给菜贩,农资经销商则把种子、肥料卖给农户……

这几个角色的关系,也是供应链。

以官方概念套用,供应链指“从材料供应商一直到最终用户,整条链上关键业务流程的一种‘集成’”。

商业世界,供应链无处不在。

你以为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的竞争,仅仅是这两家公司的竞争?不,还有两个企业所处供应链中,千万个中小企业的竞争。

各行各业都存在供应链,而且,每个供应链都有占据核心地位、掌握话语权的绝对强者。

我们姑且将这种强者称之为“核心企业”。

不同行业,核心企业所处位置不尽相同,但以下特征几乎是一样的:

“第一,欠上游供应商的钱能拖延很久(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高);第二,能提前从下游经销商或客户手里把钱收回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低)。”

譬如,大型商超往往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它们会给上游供应商设置一定账期,后者需垫付大量资金,从而保证货物运转。

Wind资讯显示,永辉超市(601933)2019年前三季度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53.08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1.36天,代表“收款快、付款慢”。

汽车行业则有所不同,中游汽车厂商往往话语权较高,上游提供零配件的供应商、下游负责销售和售后的经销商,相对弱势。

同样,汽车厂商向上游采购零配件也会设置一定账期。同时,下游经销商向厂商购买汽车一般不允许赊销,甚至需要提前付款。

Wind资讯显示,广汽集团(601238)2019年前三季度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69.68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则为19.69天。

“强弱分明”的情况下,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的营运资金被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等形式占用,资金链紧张在所难免。

每年,武汉有近7000亿元应收账款分布在众多中小微企业之中。

要缓解资金压力,融资是条合理路径。然而,在供应链金融诞生前,这些企业因质押物有限、资信程度欠缺,往往难以获得融资。

有人会说,存货不能当质押物吗?要知道,钢铁、橡胶、农产品等存货都属于“动产质押物”,而金融机构往往更青睐于不动产质押物。

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报告显示,中国40%中小微企业信贷困难,有近12万亿元的融资缺口。

反观核心企业,不仅有着供应链上的特殊地位,还往往有充足甚至“用不完”的银行授信。

在下游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如果上游供应商因资金周转问题降低产能,也会对下游企业造成影响。

围绕核心企业“顺藤摸瓜”

有痛点,就有需求。

聪明的金融机构从业者,创造了“供应链金融”这一模式:围绕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基于真实的交易背景,向上下游相关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给华为供货的企业,实力一定不会差到哪去;给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休闲食品龙头企业供货的生产商,实力也不会差到哪去。

这些合作关系不仅是实力证明,还为链上企业提供了一定信誉保障。因为一旦上下游企业信誉受损,可能会影响它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关系。

“譬如,对一个与华为合作了3-5年的企业而言,这一关系是它的身家性命,比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贷款都要重要。”一位武汉银行中层对支点财经记者说。

从获取真实信息的角度来看,该模式理论上也完全走得通。

供应链参与者之间发生连接的有三样东西,即信息流、资金流、物流。

通常,核心企业处于供应链的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资金周转中心。金融机构围绕核心企业“顺藤摸瓜”,便能获取链上企业的真实信息。

供应链金融的主要业态分为三种:应收账款融资、融通仓融资、保兑仓融资,分别对应“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

我们先看下其中的“杀手级应用”——应收账款融资。简单说,就是贷款企业可以用因核心企业欠款所形成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授信方式有两种,一是向贷款企业单独授信,二是占用核心企业授信额度向链条企业综合授信。第二种,是最常用的模式。

当然,核心企业“给力”,这一模式才走得通。站在金融机构角度,这些企业一般得具备应收账款超过1亿元、上下游企业数在50家以上等特征。

且看一个典型案例。

武汉先锋模具冲压有限公司是东风汽车的长期合作供应商,因为企业规模较小,依靠传统信贷模式很难从银行取得融资。

怎么办?2019年,该公司与浦发银行、东风汽车在应收账款融资方面展开合作。

第一步,双方账款情况得到东风汽车确认。

第二步,出于对东风汽车经营能力的信任,浦发银行经过最终评估,武汉先锋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500万元贷款。

聊完应收账款融资,再简单说说融通仓融资。

以往,存货作为动产质押物很难获得金融机构授信,融通仓融资则实现了钢铁、橡胶乃至于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的“存货质押”。

当然,该业务也有个前提条件,必须是“在供应链中有真实需求的存货”,金融机构会去核实这一点。

保兑仓融资,则围绕下游经销商的“预付账款”做文章。

该业务中,金融机构与下游经销商、上游核心企业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并为经销商提供用于预付应收账款的贷款。如果经销商最后还不起贷款,上游企业则需回购货物。

上述三种业务提供授信的综合依据,无外乎“核心企业情况、真实交易状况、存货价值、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资产及信息。

武汉各个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实施普惠融资时,应收账款融资贷款利率一般在4.8%-8%之间,低于市场上传统担保贷款利率,比民间借贷成本也低得多。

除三种主要模式外,政府采购合同质押融资也是一个新兴模式。

政府采购虽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供应链,但如果将政府采购部门视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其“上游”会有大量中小企业供应商。

譬如,武汉通过汇集政府财政部门掌握的“采购中标合同信息”,确认相关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后,便能运用政府信用为企业融资增信。

每条供应链上,你好、我好,大家才能好。从这个角度来看,供应链金融正是提升整个供应链战斗力的“利器”。

供应链金融一度“不受待见”

通过供应链金融,受益的不仅是中小微企业,核心企业也能尝到甜头,譬如能有效整合上下游,从而实现更密切的产业链关系。

试想,如果沃尔玛促销时没有市面上最受欢迎的产品,你可能会转头到隔壁的盒马鲜生。于是,超市与供应商关系越紧密,就越能提升竞争力。

然而,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推进一度步履蹒跚。

核心企业主要是观念问题。

有些大企业意识不到这一业务“利人利己”的意义,不愿提供相关信息,也不愿其他企业占用自身授信,觉得“我的信息、授信为啥要给别人用”。

供应链金融需要“顺藤摸瓜”。但这条藤若是“不让抓”,瓜自然也摸不到。

银行的担忧,则是成本、风险的问题。

过去信息化程度不高时,银行要依托线下网点、人工去进行各方信息查验,不仅成本高,在每个环节都存在痛点。

贷前,面对诸多行业,银行很难具备审核整个贸易流程的能力,可能存在贷款方伪造凭证、场景,或是将同一货物重复质押的情况。

贷中,贷款方可能挪用资金,去从事生产外的事。

贷后,如果出现违约,大部分银行缺乏高效处理质押品的能力。

中小企业的痛点,则在于贷款的“即得性”。能否及时获得融资,对中小企业十分关键,但线下流程涉及核心企业、贷款企业两个层面,必然会增加贷款的复杂程度,难以保证即时获得贷款。

多个环节都存在问题,说不定在哪个地方就会爆发。2012年底的“钢贸事件”,给供应链金融业务泼了盆冷水。

彼时,上海多家钢铁企业通过伪造仓单、重复质押等操作向银行申请贷款,最终导致300多人入狱、700多人被通缉。

该事件后,即便明知供应链金融市场空间很大,金融机构发展意愿也并不强烈,甚至谈起供应链金融便为之色变。

怎么办?信息技术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推动,成为破局关键。

供应链金融涉及的业务主体,操作环节众多,要形成多方认可的共识机制,少不了一个相对权威的平台。

为解决制约信息不对称、账款确认难、债权转让通知难等关键问题。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立了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

通过该平台,中小企业可以在线上发布融资需求、上传账款信息,核心企业对账款进行确认后,债权人即可在银行融资。

与此同时,各个商业银行也纷纷建立了供应链金融电子系统,避免不良分子在线下对凭证、场景造假,或是进行重复质押等。

新技术的发展,让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能更安全、更便捷地转换为融资。相关政策的推动,则进一步激发了相关机构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积极性。

2017年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提出,“支持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以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存货、机器设备等为担保品的担保融资”。

同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方案》,对应收账款融资予以支持。

具体到武汉,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推动下,当地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融资额也逐年递增。

仅2018年,武汉在该服务平台的融资交易达1693笔,成交金额达1309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52.8%、27.8%。

与经济规模相当城市相比,武汉近年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融资总额已占据领先地位,高于成都、南京、西安。

区块链技术带来更多机遇

分析供应链金融未来趋势,需要关注两个关键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更多先进技术的应用。

众邦银行行长程峰向支点财经记者表示,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难以篡改造假等特性,“我们也在积极推动该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区块链,能让供应链金融更有渗透性。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一级供应商或一级经销商。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实现“多次渗透”,则可服务融资需求更旺盛的二、三、四级供应商和经销商。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也给供应链金融赋予了更多商机。

不论是银行、保险,还是BAT这类互联网巨头,抑或是富士康、华为这类制造业的领头羊,都在尝试以区块链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

2019年1月,蚂蚁金融推出了供应链金融产品“蚂蚁双链通”,其业务逻辑便是运用区块链技术,紧紧围绕核心企业,推动应付账款融资业务。

第二个关键要素,是与应用场景的结合。

对此,蚂蚁金服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早有尝试。

网商银行将电商领域的淘宝、天猫作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企业”,依据淘宝、天猫采购体系及相关数据,服务了大量缺乏传统质押物的中小微企业。

简单说,如果卖服装的淘宝店主,可以通过网商银行获取信用贷款;而上游商家,则可考虑网商银行提供的存货质押、应收预付等服务。

按同样逻辑思考,单笔交易金额更大、订单更加长期稳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一样是供应链金融的“沃土”。

诞生于湖北的众邦银行,便一直聚焦于产业互联网场景。该行大股东卓尔控股旗下的卓尔智联,拥有中农网、化塑汇、卓钢链等多个B2B平台。

近水楼台先得月,基于股东优势,众邦银行能并把产品、服务嵌入到这些平台的用户操作界面,提高获客效率。授信时,也能顺畅接入平台数据。

另外,卓尔智联还拥有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在内的大量线下实体,打造了“卓尔云仓”的仓储服务和“卓集送”的物流服务。

传统金融机构发展存货质押类业务时,线下存货监管是个大难题。众邦银行在线下与卓尔云仓、卓集送合作,能进行更为高效的管理。

“即便有项目违约,依托B2B管理平台,众邦银行也有处理质押品的能力。”众邦银行供应链业务管理部负责人徐桢对支点财经记者说。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融通仓融资、保兑仓融资还是应收账款融资,其概念都较为复杂,很多企业看不懂,有些银行的产品经理也不一定弄得清。

当然,客户并不需要了解业务背后的详细逻辑,只需要便捷地完成融资。

不过,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各家银行还是在供应链金融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让它更接地气。

以众邦银行推出的“众链贷”为例,这款供应链金融产品制定了相对简化的操作流程:提供多少信息、资产,就能得到多少额度。

贷款方提供个人手机号、身份证号,以及企业纳税信息、工商执照代码,就能获得一定授信。想提升授信金额,补充发票、订单、存货及其他信息即可。

截至2019年12月底,“众链贷”为各类中小微企业客户累计放款超过40亿元,累计放款客户超过240个。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预计能达到2万亿元。

万亿市场、蓝海争夺,技术更先进、更贴近应用场景的参与者,将有更大的掘金机会。

涉及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政策(支点财经记者整理):

关于 声波

声波
发现不同的声音

检查

特斯拉FSD:星辰大海能经得起现实检验吗?

从网约车赛道和商业模式性感度的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