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也算过去在基金接触过的项目,涉及的是老股转让。因此,多多少少,也接触到一些信息,大partner也会去谈到一些看法,对公司有一定认知。
当然,前不久,我已经从基金离职了,涉及工作项目的信息,还有保密义务,因此下面谈的全部是个人的一些主观私货,可能很多只有逻辑方面的信息,并无详细的数据分析。
招股书下来,个人再做解读,今天先随便聊两块钱的,随便扯扯自己对当下一些状态看法。
蚂蚁科技成功上市,是否意味科创板登顶之日?
无疑,当下很多人认为,原本中芯国际上市,就是科创板登顶了。
显然,这低估当下科技股浪潮,也是真没见过泡沫。
目前整体科技股,包括阿里、腾讯、美团、京东、拼多多等等,有一些高估,但远未达到泡沫化阶段。
必须说明的是,这些高估的公司,至少公司在业务层被市场广泛看好,形成强烈的市场共识预期。
典型的如美团、拼多多、B站、蔚来汽车,这类是靠终极结局,给与想象力估值,估值的锚定点在于“终局”,投资者判断的核心是,这类公司将这个愿景落地的过程。根据后面信息,逐步去验证其确定性;
另一类表现还不错的,如腾讯、京东、网易,这类公司往往基本面在疫情后,显得非常扎实,目前这类公司定价,在全球货币泛滥的情况,透支了未来一两年的业绩。
当然,这些公司业绩具有非常强的确定性,在资金无处可去的时候,高确定性的偏低收益率,就成了不二选择。
还有一类,阿里、百度等等,如阿里,前两周没涨之前,说明《阿里没勇气》、《阿里四面楚歌,在拼多多、美团、京东……》等等,一时舆论四起,前两周,在厘清确定性后,7月10日,补涨了一波10%以上。
目前这些公司依然被负面因素压制(百度业务周期+行业周期),现在的估值,压根谈不是泡沫。
此外,还有一类公司,如微博、陌陌,由于业务缺乏新的靓丽业绩,现在基本15倍PE以下,扣除现金,基本都在个位数,市场已经把它当作烟蒂股对待。
如此分化的情况,这是哪门子泡沫啊?
要说高估,情况确实有,甚至妖里妖气的公司,也有如美团、拼多多、B站,但远不是如国内白酒板块,那才是集体的高估。
TMT行业,分化是非常厉害的。
不过蚂蚁科技上市,可以预期的是结构性牛市应该是来了,蚂蚁科技的故事,正如同美团这样的故事一样,市场对它估值的锚定点,应该在未来三到五年。
这是蚂蚁公司在择机上市时,最好的时刻——预期科技股牛市泡沫来临前夜,注意,这里不是全面牛市,板块牛市,二是分化结构性小牛市。
蚂蚁的故事,恰好迎合了疫情后,投资者需要一定确定性、又有一定收益率、同时,也有未来空间可讲的故事。
要说科创板泡沫,目前看多少是有一些的。这些概念公司往往前景美妙,未来格局宏大,但往往公司行业竞争力有待考验,至少没被时间检验出来,更多在风口上的“猪”。尤其是长期护城河&竞争优势,压根谈不上。
对于这类公司,你去谈估值,谈市梦率才差不多。不过,我大A自由国情如此。不服的我,显然挣不到这个恰饭钱。
举个简单例子,美团估值为什么在一两年内翻天覆地的变化,无非是投资者形成共识——外卖市场,饿了么已经没有竞争力,基本处于全面落败下滑中。只要这个预期被反复验证,那么一定估值的锚定点,就会从“过去双雄格局,变成单一终局”估值。
其核心在于:美团的优势,被市场反复、多维度、多渠道验证。说白了,美团已经形成了长期竞争优势&护城河。
这和中芯国际这种妖艳美姬,是完全不一样的。中芯、寒武纪这种,更多是承担国内公用事业的功能,是大国重器,有浓厚非市场含义。买这种公司,当作爱国股,是可以的。类似过去的京东方。
为什么说蚂蚁科技和这类公司不一样?
显而易见,蚂蚁金服,是从血海中爬出来的,长期竞争力一直被检验,而且拥有国内最好维度的消费数据,可以提供挖掘,消费场景的完善,也是独一无二的。
另外一个维度,长期竞争优势,也被反复验证的,而且常常面临其他维度高强度的竞争——微信支付。
要知道,它在高频流量攻击下,都没显示出颓势,凭什么投资者不相信它的竞争力?
他们之间的竞争,早已锻炼了蚂蚁,这是科创板那些能比的吗?像样的竞争者都没有。
说句题外话,投资者真好考察蚂蚁,四个问题:
一个是估值合理,甚至轻度高度都可以,长期收益率不会太差,但泡沫化就没必要了;
二是,尤其需要考虑政策风险,一行三会,对银行对私业务的影响,与之之间的博弈,才是拿捏的核心;
三是,和“腾讯金控”竞争分析,观察判断长期趋势;(目前没这个能力判断出来谁会胜出)
四是,如果阿里电商系,被多个拼多多这类降维攻击,出现基本盘稳定甚至松动迹象,那可能意味蚂蚁科技也会出现一定颓势,至少长期增长将是大问题给,会直接杀估值的。
因此,在我看来,说蚂蚁科技上市之日,泡沫板崩塌之时,可以休矣。和当年那种“淘宝不死,中国不富”,一样让人笑掉大牙。
核心还是在于业务本身长期竞争力,企业长期护城河。当然,估值是否合理是投资者自己的判断。
总之,蚂蚁科技是一家我将长期关注的公司,长期追踪的股票吧。和科创板大部分公司,还是有本质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