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 11月 15 2024
首页 / 新知快讯 / 24H看点 / 一年800万大学毕业生意味着什么?

一年800万大学毕业生意味着什么?

内卷是今年最热门的词汇。

简而言之就是僧多粥少,无数人竞争少数的资源,要求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多,所获却越来越少。在各个社交媒体上,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在抱怨卷得厉害。

但让翔哥深深体会到当下内卷之惨烈的是:最近有老乡来问,在帝都有没有门路?

一问才得知,他的朋友TOP2博士毕业,回老家省府做了公务员,几年前被外派到地方当了副处正职,原本仕途看涨,不料在小县城原地踏步就是数年,再不找找路门升上去,往后就更希望渺茫了。

身为北漂不高端人口,在大帝都哪有门路,看门房的关系都没有,自身难保,爱莫能助。再说,他朋友这个年纪就已经是副处正职,又可知在帝都绝大部分人奋斗的终点就是正处,可能还是虚职。

但这事还是让人感慨,在经济欠发达省份,TOP2博士毕业走仕途已经如此艰难。我们毕业那会,别说TOP2,就是211的博士回乡都还是珍稀人才,短短十来年,原本是博士们曲线走捷径的星光大道变成了羊肠小道,仅有学历是不够的,还要有硬关系,不仅仅得有省府的关系,最好要有帝都的关系。

关系这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历、年龄还是硬指标。博士们高起点尚且抱怨“卷”,那么小本选调生在村里没日没夜做扶贫工作,想的还无非是能有机会调到县里。无奈县城岗位就那么点,除去人家七大姑八大姨的孩子预定好的岗位,剩下的绝大多数村官们在回城漫漫路途上也是卷得不行。

除了走仕途,大部分博士还是想留高校。前些年,TOP5的博士要在国内大城市好一点的高校谋个教职还是有戏的,如果跟的导师是校领导,大概率还能谋个好差事。现在不行了,土鳖博士批量生产,海龟博士批量洄游。海龟也从当年的只要回来就给教职,到现在要求藤校、发顶级期刊,等等。当然,给海龟的待遇还是比土鳖博士们高,土鳖博士们自然更内卷了。

一线大城市名校难留,也可以考虑三四线城市的高校,尤其综合性大学的人文社科经管还是需要人的,有安家费、有分房,待遇上是不错的,只要通过考核。但就是往后课题什么的机会就少了,想要在学术地位上更上几层楼,那是别想了,毕竟越往上走越卷得厉害。

至于资本界,好一点的基金、投行到底有多难进就不用说了。不对,是想来实习都要递条子,还有些人就干脆明码标价卖实习机会,别指望留下,给敲个实习章供刷个简历就不错了。资本界的卷还在于可投的项目越来越少,国贸、亮马桥的投资经理比创业者还多,前几年起为了抢项目,PE往VC走,VC往天使走,过去投C轮的去抢天使的机会。

更多的毕业生还是要去企业的,一线、新一线城市房价那么高,不进大厂就买房无望,可大厂的门槛也是越来越高,非211/985海投简历基本看都不看。前些年就有某没落的互联网小厂直接把校招的门槛定为海龟+TOP5。好不容易进了大厂,也最好在35岁之前靠着996、007晋升为主管,否则到时候年老体衰,保险、微商是归宿。

卷,是真卷。

但以为现在才卷,那也是有失偏颇的。

事实上,相比起现在,1978年之前要更卷。那时候,农家子弟要想跳出农门,只有几条路:参军、上大学、招工。每一条路都是独木桥。以上大学为例,1977年恢复高考前,想上大学,是要农村、工矿企业里通过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才能进入大学学习,学制一般都是两年,毕业分配到各地。

从1970年到1977年,整整7年,全国各级高等院校共计才招收了94万名工农兵学员。而1978年,全中国有9.6亿人,算一下这得多卷。

那时候全国城镇化率只有17.9%,82.1%人口是农民,按世行的标准,贫困化率高达9成以上,全国青壮年文盲率18.5%,每万人拥有大学生只有8.9人。

 

好消息是:当时能上大学自然是天之骄子,奔赴上了人生的快车道;坏消息是能上大学的几乎万里挑一。剩下的农家子弟绝大部分只有面朝黄土背朝天,工人子弟等着接父亲的班。

改革开放后,很多人倒是迎来了人生机遇,那就是去打工。今天打工人是自嘲,可那时,打工确是无数农村小伙小妹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

1981年9月,香港开达集团在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开了内地第一家独资经营的玩具厂凯达玩具厂,并投资4000万港元修建一幢标准厂房。几个月后,凯达玩具厂接收了第一批13名员工,之后求职者蜂拥而至,当年厂子员工就超过两千人的规模。

当时以深圳为起点的珠三角地区率先开放,最早承接了港台企业的合资、独资工厂,大陆以“三来一补”的模式融入全球产业分工。给工厂打工成为农村初中毕业生们最直接的出路。打工辛不辛苦?当然辛苦,过广州火车站一度比过雷区还难,到了工厂找到活,还得躲查暂住证的,那代打工人都有一段自己的血泪史。

但为啥农家子弟还是跋山涉水跑去沿海地区打工,无非就是打工有工资,一个月的工资比在家种地一年的收成还高,哪怕是到本世纪初,农家子弟读完初中,大多数也还是去打工,能考上大学的凤毛麟角。

比起没学历的打工仔、打工妹,改革开放后的读书人要有更为光明的未来。

同样是1981年,外资工厂回来了,外资企业也回来了。那年7月,19家国外企业被陆续允许在黄浦江畔开设办事处。上海曾经是远东第一大都市,一度云集了全球客商,有许多精通外语的中国籍员工。但到1982年4月,上海市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服务部代外商在上海雇用中国雇员时,由于外语教育断层多年,翻遍了一千万人口的大上海各局和国企,有大学学历、能略懂外语又能通过政审的人才,2年下来,也就只能找到区区115人。

进了外企办事处工作,但实际工资还是按在原单位的标准发放,此外还有服务部发放的25元的外事津贴。多出来的这25块津贴,已经相当于加了30%的工资,并且工资和津贴还逐步增加。

所以大学生们纷纷跑向外企。1985年5月21日,《解放日报》刊登了一则小小的招聘广告,对外服务公司要代招专业人员(电子、化工、机械、金融等),条件是:招懂英、日语,大专文化程度,市区户口、40岁以下。

广告一出,1000多人跑到延安东路上的黄浦中学报名点报名。

外企热,外语也热了。1982年,央视引进了BBC的“跟我学”(follow me)电视节目,一度被奉为“英语学习的圣经”,就连刊登“跟我学”教材内容的《电视周报》,也因此增加了50万的订户。

1993年上海劳动制度改革,外资机构在华雇佣关系从国家派遣用工变为企业用工,一时间,外企白领收入爆增,一些外企中层经理月薪可达4000多元,驻华首席代表甚至可以到七八千元,而当时上海市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不到500块。

这更刺激了各种英语培训机构遍地开花,直到今天。

 

那个年代,农家子弟去给外资厂打工,大学生去外资企业上班,大家都觉得有美好的未来。

改革开放后,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帕累托改进”。

今天考公务员竞争无比激烈。但当年要干部年轻化,很多大学生一进来很快就被提拔,仕途步入快车道。90年代合同制干部转正,很多人学历不过是中专、师范,是的,那时候师范、中专也很难考,是农家子弟快速就业的解决办法,但工作了要更高的学历怎么办,函授了、电大了应运而生。

所以今天小年轻进了单位,看到很多退二线的老干部们真实学历不过中专、师范也不要惊讶,那时候干部队伍确实没现在卷。国家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社会管理日趋复杂,无数新单位被创设,到处需要人手,那几代干部享受到了机构扩张的黄金时代,纷纷占据了一席之地。

等到承平日久,该创设的部门基本都创设完了,新增编制少了,老同志又还没退休,机会也就少了,旧人不退,新人就没有机会,在机关摸鱼划水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选择。

企业则是另一番模样。在所有要素里,中国缺土地缺矿产甚至一度缺技术,但唯独不缺人,这也是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的初始资本,当打工人才能成为农家子弟们的出路之一。

如果中国止步于出卖劳力,那么它会在世界产业链、价值链最底层,一代“苦力”复制下一代“苦力”,生生不息,却代代贫穷。

但1977年恢复高考却埋下了后来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伏笔,1977年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到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206万人。当时的大学生普遍分配工作,他们进入国企、学校、政府部门,少有进入私营企业的。

1980年代陆陆续续有一些大学生从国企辞职到了私企。1989年不少大学生南下进入了当时的鞋厂、电器厂自谋生路,其中日后大名鼎鼎的裕元鞋厂就招募了50多名大学生,补充了急需的管理岗位。

1999年启动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迅速上涨,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689万人,比1978年增长16.1倍。到2017年,全国有800万高等教育人才毕业,其中硕士50多万,博士5万多。

虽然中国的平均教育水平低于美国的平均教育水平,但中国的高学历人口总数明显高于美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总数更大约是美国的三倍。哪怕中国大学的教育质量水平还不如美国,但架不住达到及格线以上的理工科毕业生总数足够多,他们大部分进了企业、进了工厂,成为工程师。

“工程师红利”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推动力,如果说过去是“中国组装”,那么现在就是“中国制造”,有足够多数量的工程师,中国才能有最完善的产业链。托工程师、打工人996的福,中国产业链的及时响应度也是世界第一,90年代纺织品、玩具还是出口大单,现在是手机、机电等等品类。

是的,中国有大学学历的人占总人口可能是4%,但分年龄组则是另外回事了。2010年的统计结果显示,70后人口中有23.1%接受过高等教育,80后人口中,这一比例提升为44.8%。现在的90后么,比例只会更高。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没有大学学历,从概率上说,大概率无缘新世纪的红利。

教育是一件很吊诡的事情,一方面它让中国摆脱了人多地少农耕内卷的命运,另一方面还是因为人多,导致受教育的人在时代红利逐步用尽时,陷入了新的内卷。

出生率是逐年降低,全国小学生数量是逐年下降,2000年全国小学毕业人数24191773人,到2018年减少到16164927人。大学大专招生人数逐年增加,2000年参加高考人数375万,普通本专科共录取221万;全国高考报名考生人数达975万人,普通本专科共招生790.99万人。

好消息是:98年毕业的小学僧只有24%的概率未来拿到大学大专文凭;而08年毕业的小学僧有40%的概率未来拿到大学大专文凭。

坏消息是:大学大专文凭的含金量也大大稀释。如果说过去只要考上大学,就有点竞争力,那么现在就得要211/985才有好一点的起点。

土本土研竞争激烈就算了,随着中国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海龟也洄游。1978-2018年40年里,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数量约585.7万人,完成学业的约432.3万人,其中有365.1万人回国发展,占比约84.5%。

海龟洄游带回了新技术新理念,但也意味着学历竞争更激烈。

做题家们不再是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为了拿好点的绩点,为了考研,为了刷个简历,如今大学也是一片血腥的红海。

这意味着家长们的军备竞赛更加惨烈,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来看,考不上大学就大概率职场出局。比起刚改革开放时读不了书去打工也能养家糊口,考上中专、师范也有机会捧上铁饭碗相比,现在家长们要为孩子们考虑更多,也就更焦虑。

托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福,公立学校被要求不要题海战术不要加重作业负担,但现实社会的竞争反而更加激烈,那么原本在课堂上的竞争被转移到了校外。K12教育阶段,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家长们省吃俭用只为送孩子上辅导班。海淀黄庄因此天下闻名,哪怕是身为职场打工人的家长也“被迫”花上万块在孩子的补习上。

囚徒困境之下,没有家长敢轻易放弃,课堂上教得少,但考试标准高,这就意味着不课外补习就跟不上进度,所以城市的辅导补习市场蔚为壮观,高薪吸引得就连TOP5的毕业生都涌入行业。本来中国教育资源空间分配极为不平衡,互联网兴起后,K12在线教育就成为熨平这种不平衡的方式,连续5年增长率超过总体增长率。

前浪家长和后浪们都不容易。家长们真金白银砸下去,就只为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这时候,内卷又出现了,那就是在线教育市场虽然高速增长,但成本也急剧上升,为了留住名师,为了拉新,在线教育公司们也是填进去了无数真金白银。尤其今年疫情之下,在线教育市场井喷,渗透率从2019年的15%一路飙升,有望2022年稳定在55%,玩家们为分抢潜在的千亿级市场,就要先抢占渠道、抢占用户心智、吸引用户,竞争更加白热化。

除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头部在线教育在线上买量的消耗战已经刺刀见红。从某短视频平台的调研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猿辅导、跟谁学旗下的高途课堂都属于高位,猿辅导不含斑马接近10亿投放,高途在7~8亿。作业帮、有道平均2亿/月,Q3投3亿,其他1.5亿左右。

第一档梯队今年前三个季度8~10亿,第二档在6~8亿,第三档4~5亿投放,这是头部几家。9、10月份是暑期后淡季,作业帮、有道整体投放下滑多,单日消耗量100~200万左右,猿辅导、高途还是相对保持高位,但比暑期档还是下滑,日消耗200~300万,是有道和其他类型的一倍以上。无法评估实际预算,从销售业务线,双11之后,冬季档会烧起来,至少猿辅导和高途会大投入。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更高用户规模和市场下沉,那么必然牺牲掉了短期盈利。从这场大战来看,可以预计的是,头部玩家都将出现暂时巨亏。据不可靠的路边社数据,某刚巨额融资的未上市在线教育公司可能要亏损80~90亿,某第二档的公司可能要亏40~50亿。

全行业的暂时亏损,只为挤掉竞争者,在长期中获得优势地位,如果能做到剩者为王,那么资本市场未来将给予更丰厚的回报。

受教育的,卷;做教育的,也卷。

都卷到这份上了,还能继续卷吗?

能啊。你看日本、韩国,东亚怪物房三国先后经济腾飞,又先后进入低出生率的泥沼,社会发展阶段递次演进,从职场来说,日韩的今天可能就是中国的未来。

前些日子,某银行招聘笔试考卷上了热搜:DES加密算法、粒子的静止能量、洛朗级数、原子的K壳层,等等。只有你不会的,没有考不到的。这是来欺负人的智商吗?

当然不是,因为人家不缺来应聘正式岗位的。过去30多年,托国运、加杠杆的福,各行各业都有过扩张的景气周期,吸纳了巨量的就业人群。但这些年,资产驱动负债的模式遭遇了降杠杆,经济也从高速增长到了高质量增长。

增长高质量了,办公自动化了,也就不需要那么多“桂圆”了,所以今年上半年6家国有行共计减少员工数13204人。

金融业有特殊情况,其他行业有还在继续扩张的,薪水待遇还在增长,但求一个稳定的高薪岗位难度比过去要高。

互联网、高端制造业还是用工大户,但往往是校招接收了几十万份简历,许多还是211/985的,最终能到offer的幸运儿只有几千人多,录取率不超10%,这个录取率已经在向国考和央企靠近。2021年国家公务员最热报考岗位报录比到2774:1,而互联网大厂校招非技术岗招录比可以到3000:1。

感受下这惨烈。更惨烈的是,名校高学历考进去后,可能主管的学校、学历还不如自己,只是人家进来的早,还有股票。就跟前面那位博士一样,货真价实的TOP2博士,但生得晚了几年,上头的学历不如自己,但架不住人家占了坑。

大厂真是香,薪水要远远高于小厂,并且还有股票、期权,走上人生巅峰买房迎娶白富美就靠这人生的飞跃了。如果无缘大厂,那么职场路径可能就是在小厂里兜兜转转,最终逃离北上广深杭。

为了应付笔试、面试进大厂,各种求职培训机构、在线求职培训课程也快速发展,在线教育公司们又找到了新的增长曲线,全生命周期帮你应付各种考试、各种证书。

不想进大厂,想去小公司做全能选手,或者创业?

托秉承维护竞争的经济政策思路的福,以及还处在发展阶段,目前中国经济体的集中度相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小公司也有逆袭机会,在过去,许多优秀公司就是一路逆袭起来的。但在人口老龄化、去杠杆、增长模式转型之下,小公司的逆袭机会是越来越小,在大厂和小厂会逐渐成为泾渭分明的两种职业路径。

在日韩,进大公司的跟去小公司的,人生路径就完全不同。所以为了进大公司,毕业生也是拼了,从考进名校到考大公司,总之就是一路考考考,暂时考不上的就去考试院复习继续考,做题家就要做到底。

中国目前还没这么夸张,但在东亚怪物房里,做个考霸几乎是人生最可预期的选择。教育是东亚人的刚需,从小到大,从生到死。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十个字,真是东亚人数千年的血泪史。

关于 新知君

新知君
关注科技,自有新知

检查

李子柒回归、华农重养竹鼠,网红还是老的好?

穿越了朋友们,今年到底是202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