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终于选择补上了 AirPods 在耳机市场的最后一块空白:头戴式耳机。
在此之前, iPhone 用户们想要买到具备 AirPods 弹窗连接,自带降噪特性的头戴式耳机,还只能从苹果旗下的“子品牌”Beats 中寻觅。
AirPods Max 的发布打破了这一现状。哪怕是它的定价超过了 4000 元,但“AirPods”的前缀已经足够证明它的纯正血统,而对头戴式耳机情有独钟的用户,自然也会有一部分放弃 Beats,转投新耳机麾下。
先是蓝牙无线,此后是音箱,再来是降噪,现在又出了个头戴……伴随着苹果音乐版图的扩张,感到压力的不仅是索尼、森海这类老牌厂商,同样也有和苹果一家人的 Beats,因为 AirPods 和 HomePod 系列,正蚕食鲸吞着原本属于它的生意。
但人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六年前 Beats 同意被苹果收购,成为后者子公司时,大概也料到了会有这样的一天。
被苹果同化的 Beats
Beats 仍然是一个独立运作的品牌,哪怕是苹果收购 Beats 已经过去了六年,但它还是保有自己的官网,你也可以在苹果商店里买到各种带着“b”字样,像 Powerbeats Pro、 Beats Solo Pro 这样的新品。
从 Beats 角度来看,能够调用苹果庞大的资源、最新的技术来改进自己的产品,无疑是它被苹果买下后,最显著的改变。
这从产品层面就体现得淋漓尽致。截至今天,Beats 官网大部分在售的无线耳机和头戴式耳机,都已经内置了和 AirPods 同款的 W1、H1 芯片。
有了“苹果芯”的加持,也就意味着 Beats 耳机可以像 AirPods 一样,支持和苹果设备的弹窗秒连,以及语音唤醒 Siri 的功能,而其它第三方耳机,还得走一遍设置里的蓝牙配对。
但引入苹果芯片的过程中,Beats 耳机的音质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我的同事,自带金耳朵的梁梦麟老师就表示,在 Beats 成为苹果“子品牌”后,它的音质就变得中性了许多:
以前 Beats 耳机的高频会更加突出,但也会有毛刺感和生涩感,听起来粗糙;低音虽然爆发强,但也会做得很闷,听起来很不舒服。不过从 Beats X 开始,Beats 的声音风格就变得“保守”不少,声音均衡了,也没有那么重的“动次打次”味道,反而更有苹果的白开水风格。
Beats 耳机正在逐渐地“苹果化”,这已是不争的的事实。从产品角度看,使用苹果的技术的确可以让 Beats 在 iOS 平台上实现更好的体验。
但从另一角度看,Beats 仍然是一个独立运作,有自己受众的品牌,而非完全并入苹果,如今被人逐渐磨掉个性化的棱角——说的是音质,哪怕有很多人吐槽这点,但也显然会对 Beats 的受众带来一些影响。
相比于 Beats 对苹果技术的使用,苹果对于 Beats 耳机的“借鉴”反而不多。不管是最早的 AirPods 无线耳机,还是最新的 AirPods Max 头戴式耳机,从形态和设计上,你都很少能看到 Beats 过往产品的元素,甚至连一丁点 Beats 的影子都没有。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多年来,人们也对苹果“为何要花 30 亿美元买一个潮牌”抱有质疑,至少我们没法直观地从 AirPods 上看到 Beats 技术力的体现。
也许,苹果的确请 Beats 团队协助了 AirPods 和 HomePod 的开发,但这无从考证。同时从个人角度来看,为了保持与其他产品的设计一致性,苹果也的确会希望 AirPods 这个“亲生”品牌,符合苹果的调性,而非混杂了 Beats 的元素。
这并不代表 Beats 就没有自己的资产了。严格意义上,若是没有 Beats,今天很多苹果的音乐硬件以及服务,都不会出现。
当年,苹果到底看中了 Beats 的什么?
以今天的角度回望 6 年前,这场价值 30 亿美元的收购案,许多疑惑已经得到了解答。
到底苹果看中了 Beats 的什么?
一批出色的人才自然是最明显的。当年,跟随 Beats 公司一起加入苹果的还有 Beats 公司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吉米·艾欧文(Jimmy Iovin)和 Dr. Dre,他们的另一重身份,是在流行、Hip-Hop 音乐界有着极高影响力的制作人。
这也是苹果需要的东西:一些真正“懂内容”,能够和诸多唱片公司打交道的行家,以及他们对于音乐产业的洞察力。
2014 年《GQ》在采访艾欧文时他也提到,在乔布斯去世,以及 Spotify 等流媒体音乐兴起后,他意识到苹果的音乐业务出现了一个“洞”–苹果在版权、内容上存在不足,而他正好可以帮助苹果填补这个缺口。
当时 Beats 也为苹果带来了它急需的平台:Beats Music。这是 Beats 公司在被苹果收购之前,就建立起来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只不过相比其它竞品,Beats 更注重人工选歌,而非单纯的算法驱动,这也是 Beats 打造音乐服务平台的一大特点。
不过,在对待流媒体平台这件事上,苹果采取的方式并不是继续开发 Beats Music,而是将 Beats 的技术转化到 Apple Music 上。后来的事我们也都知道了,也就在 Apple Music 上线的几个月后,Beats Music 便宣告下线。
如今,Apple Music 平台上的 Beats 元素也没剩下多少,就连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 Beats 1 电台页面,也在今年 8 月份挂上了苹果的小 logo,改头换面成了“Apple Music 1”。
从整合,再到完全的融合,可以说是每一家大公司收购后都会出现的事情。
但人才、服务都是表面上可以看到的东西,从近几年 AirPods 的爆款发展路径不难看出,Beats 还给苹果带来了一个真正有价值的资产,那就是让它重新认识耳机产品的存在:耳机不仅是功能器件,也可以是一种时尚配饰。
大牌明星带着耳机的抢镜照,就好比是一个个免费的植入广告,再配上 AirPods 极高辨识度的造型,不断强化着你我对于这款产品的印象。
看着很眼熟不是吗?当年 Beats 在推广自家头戴式耳机时,也喜欢采用这样的营销手法,这种重品牌的策略可能有些取巧,但也的确提升了 Beats 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如今对于产品力过硬的苹果来说,则更是如此。
在它们看来,耳机代表的不仅是一种科技产品,同时也是一种酷、潮流形象的诠释,更是一种“首饰”。
只不过,当时的照片里,我们看到的耳机还是挂在脖子上的,而今天,则是耳朵上的那两抹亮眼的白了。
AirPods,Beats 的友军还是竞品?
在 AirPods 销量如日中天的当下,Beats 要被苹果放弃的消息,也出现过不止一次了。同时,从苹果正加快补全音频产品线的迹象来看,Beats 在苹果内部的地位,也确实不如最开始那么突出。
一个很现实的情况是:在未来,如果 AirPods 和 HomePod 的产品也发展成和 iPhone、iPad 一样,靠着高中低定位,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价位段,那么在同档位下,是否还会有 Beats 发挥的空间?
典型例子是 Beats 的无线音箱 Pill+,这是 Beats 被苹果收购后,于 2015 年推出的产品,但之后,Beats 就没有再推出过任何新的无线音箱产品,取而代之的是苹果的 HomePod 以及 HomePod mini,我们分别在 2017、2020 年迎来了它们的问世。
如此一来,Beats 的其它产品消失,似乎也是时间问题。在特定的阶段功成身退,Beats 也应该能预知到这样的结果。
但专业音频玩家梁老师仍有不同观点,在他看来,虽然大家都是做耳机,相互间的产品类别也有重叠,不过 Beat 和 AirPods 产品在定性、定位上,仍然不太一样。
目前 Beats 头戴式耳机的价位,主要集中在 2000 元~3000 元,和 AirPods Max 一上来就 4000 元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我现在感觉,Beats 像是苹果旗下一个更贴地气、更大众的品牌,而 AirPods 系列,则在不断朝高端和专业化路线发展。
至于 2000 元之下的 AirPods 和 Beats,它们之间的差异化,则更多靠不同的设计,以及功能性来形成区分。
AirPods 和 AirPods Pro 主要面向的是日常通勤用,而像加入耳挂、强化佩戴稳定性的 Powerbeats Pro,则面向的是运动场景,虽然两者定价很近,但在设计和功能上,仍然会有不同用户群,产品属性也不太一样。
考虑到苹果“i”字头设备所拥有的十多亿用户量,这种定位上的区分,的确还可以让 AirPods 和 Beats 在共享一个庞大用户群时和谐共处。但当苹果的“正规军”产品逐渐成熟的今天,苹果还能为 Beats 留下了多少余量,以及独立生存的空间,这是一个摆在母公司与子公司面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