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 12月 29 2024
首页 / 新知快讯 / 24H看点 / 没有故事的玲娜贝儿,凭什么走红?

没有故事的玲娜贝儿,凭什么走红?

“玲娜贝儿就是我的互联网亲女儿!”

“被川沙妲己迷晕的一天!”

“谁能不爱玲娜贝儿呢!”

9月29日,迪士尼新推出的玩偶角色“玲娜贝儿”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全球首发亮相,这只可爱的小狐狸一经出场,便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和喜爱。

与之相关的话题#玲娜贝儿不喜欢被叫儿儿#、#当男朋友认错玲娜贝儿#等频频出现在微博热搜,一个高居第二的#川沙妲己#热搜更是吸引了诸多好奇的目光。

图源微博,截至2021年10月15日21:30

作为达菲家族的新成员,玲娜贝儿的角色设定是一只粉色小狐狸,迪士尼官方对她的个性描述为“聪慧、敏锐、充满好奇心、热爱思考”。

同达菲家族的其他IP一样,玲娜贝儿并没有丰富的故事背景和作品支撑,但她凭借可爱迷人的高颜值外表、活泼灵动的行为举止,一举成为迪士尼的“新晋顶流女明星”。

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为玲娜贝儿的可爱疯狂心动,将这只粉红色的小狐狸取名为“川沙妲己”,以“女儿”“儿儿”相称。与之相关的短视频、表情包传播火热,其周边产品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销售热潮。

然而,也有一些网友表示无法理解她的走红,矛头直指迪士尼为应对环球影城冲击的过度营销。

图源微博

作为一个无故事背景铺垫的迪士尼玩偶形象,玲娜贝儿为何一经推出便反响火热?人们为“可爱”买单的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价值取向?

“萌即正义”:对“可爱文化”的审美认同

粉色、大眼睛、毛茸茸的大尾巴的形象特点一经亮相,玲娜贝儿便紧紧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可爱,是大多数人对这只小狐狸玩偶的第一印象,也是她备受喜爱和追捧的主要原因。

这恰好反映出一种极具东亚特色的“可爱文化”。可爱文化,通常被认为是日本的“kawaii文化”,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少女漫画。随着日本动漫的传入和我国消费主义的兴起,可爱文化被本土化实践为一种“萌文化”现象,为“可爱”买单也逐渐成为一种消费风尚。

传统器物美学的文化表达往往通过冰冷的对象呈现出来,人们在体会没有生命的器物之美时通常具有一定难度。可爱文化则是一种将事物拟人化、为其赋予情感色彩的生动诠释方式,能够瞬间拉近人与产品、工具之间的距离。

认知与经验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人对“可爱”的感知差异,同一个玲娜贝儿在不同人眼中的主观形象自然也千差万别。有人为她的可爱深受触动,也有人内心毫无波澜。

微博上关于玲娜贝儿的两种评价

对于那些为她疯狂着迷的人们而言,这无疑是对“可爱”本身的一种审美认同。实际上,人们对可爱的事物“没有抵抗力”并不是稀奇现象,重大赛事的卡通吉祥物不可或缺,云养大熊猫的视频每天都有人在播放……这些都是“可爱文化”具像化的日常实践表现。

B站中的“大熊猫”视频

对玲娜贝儿拥有同种“可爱”认同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在网络社区中触发了以此为中心的集体互动。

作为没有故事情怀支撑、但形象可爱迷人的新角色,其出场即赋予了大众充分的想象空间,人们享受这个为角色构建故事和设立人设的过程。没有故事支撑,便为她编造多种多样的精彩故事;没有人设,便为她树立“新晋女明星”“川沙妲己”的标签。

网络与现实的联动为这个可爱的玩偶角色打造了一场出道盛宴,这离不开人们对“可爱”审美认知的集体共识。

跨次元的互动:“可爱”背后的情感价值

“可爱”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外在形象呈现,更是一种纯真、童心的意象表达,对“可爱文化”的审美认同背后往往包含着重要的情感依附。

在当下繁忙紧张的现代生活中,“不想长大”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心理,人们怀念童年时代的单纯与天真,需要寻找到一个精神的疗养方式。

可爱事物凭借其简单、美好的形象特点,能够缓解人们的内在焦虑,使人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寻求到些许心理慰藉,而这正是“可爱文化”的魅力之一。玲娜贝儿的出现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一心理需求。

迪士尼为人们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童话世界,带领人们回到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在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现场,人们可以获得与玩偶之间沉浸式的亲密互动体验,跨次元的互动满足了超越屏幕影像的幻想。

尽管玩偶是由人扮演,但在这个脱离于现实的童话空间中,几乎没有人想打破这份被营造出的美好。

小红书中网友上传的互动视频

 当无法在现场与玩偶直接互动时,社交网络中短视频、表情包的传播将这种跨次元互动的体验感加以传递,延展了童话世界的情感价值。

当生活已经足够平淡,“云养女儿”便成了一味调味剂,在这种虚拟与现实的互动与交错中,恰好传达了人们对回归童真与无忧无虑的美好愿景。

人们甚至在线上建构了一个“迪士尼饭圈”,用“饭圈语言”为迪士尼的各个IP代言。

尽管有人批判这让纯真的童话复杂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网络上的集体互动跨越了时空的限制,超越了趣味性,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对童心的再创造。在这种共同参与叙事的互动中,人们彼此之间获得了情感共鸣,进而强化了对这一角色形象的喜爱和认同。

实际上,这种带有娱乐性质的“迪士尼饭圈”背后却并不仅是对流行语言符号的趣味化用,反而表露出人们发自内心的情真意切。

不少网友就曾为上海迪士尼乐园“小熊维尼”的待遇打抱不平,呼吁迪士尼对噗噗“好点”。对可爱玩偶的喜爱建立在人们的情感需求之上,反过来又促使人们维护这份“可爱”所在。

小红书中对于“噗噗”的维护

消费者为可爱买单,建立在对可爱文化的认同之上,购买的是一种心理愉悦与精神满足感,其所蕴含的情感价值对于特定群体而言,或许是举足轻重的,而这未尝就是一种非理性的消费。

当情怀与内涵不再,能否为“可爱”买单?

在消费主义高速发展的今天,“可爱文化”拥有相当可观的经济转化市场。毋庸置疑,一种以“可爱”为突出特征、潜力巨大的文化产业正在形成。玲娜贝儿亮相上海迪士尼的第一天,其周边产品便引发了长达数个小时的排队抢购,目前仍然供不应求。

对可爱的审美认知本身就具有较为强烈的主观性,当社交媒体上对玲娜贝儿的可爱形成了颇具铺天盖地之势的声量,大众又能否抵挡住模仿心理的诱惑,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

正如玲娜贝儿的走红所被诟病的那样,作为缺乏故事内涵和角色情怀的新IP,她的热度离不开迪士尼的营销。部分消费者对玲娜贝儿的“可爱”感知或情感需求或许并没有到达不惜排队抢购,或是高价购买其周边产品的程度。

社交媒体中的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可爱文化”的认同者与实践者,刺激了这一群体的购买欲望,加速了这种“可爱”经济转化的进程。

然而,“达菲和他的朋友们”系列的热度用事实表明,这种可爱文化的经济转化是可以维持相对稳定的。

作为迪士尼较长时间来的“顶流女明星”,星黛露在2018年亮相上海迪士尼乐园后,经历了从爆火到热度逐渐下降的过程,目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粉丝圈层。凭借其美丽、可爱的形象特点,星黛露及其周边产品仍然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空间。

10月13日的联动热搜,截至2021年10月15日22:05

玲娜贝儿拥有迪士尼乐园这个被建造的现实童话世界支撑,与玩偶之间的亲密互动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周边产品的表达有限,在爆火后也许亦会迎来一个逐渐平息,再到形成自己的稳定消费受众群的过程。

对于消费者而言,只要“可爱”始终存在,寻求治愈和童真的美好向往仍然不灭,可爱的玩偶就有其存在的价值。

为“可爱”买单,也是为自我的满足

参考文献:

[1]黄瑶.当代传播学视野下我国的萌文化现象研究[D].湖南大学,2016.

[2]叶凯.从kawaii文化到萌经济[J].当代文坛,2012(06):119-124.

关于 恰克

恰克
吃鸡吃鸡

检查

特斯拉FSD:星辰大海能经得起现实检验吗?

从网约车赛道和商业模式性感度的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