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脸书(Facebook)把自己公司的名字改成了Meta之后,一贯对新概念保持低调态度的微软也终于放下了矜持,高调地加入了元宇宙的开拓大军。
有意思的是,微软带给元宇宙的第一款产品叫做Mesh for Microsoft Teams。这是个什么样的产品呢?微软官方给出的说明是,这款产品要实现的主要是混合现实功能,把办公协作功能带入元宇宙。也就是说,现在人们在元宇宙也能用Excel制表、用PPT做幻灯片了!看着微软的这款新产品,打工人们不禁感叹:果然是“打工人,打工魂”,就算是躲进了元宇宙,终究还是逃不开打工的宿命啊!
脸书、微软对于元宇宙的青睐当然不是个例。事实上,自从元宇宙的概念爆火之后,就不断有公司宣称自己是元宇宙公司。例如,很多原来做VR的企业就说自己做的是元宇宙,因为人们通过他们的VR眼镜就能看到区别于现实的另一个世界;很多原来做游戏的企业也说自己做的是元宇宙,因为在玩游戏时,人的精神就会飘移到游戏所创造的新世界,而且还是“沉浸式”的。
我不知道这些公司在进行类似的宣传时是否相信自己的说辞,但至少我身边的大多数朋友对这些说法的反应是:“就这?”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为什么这些企业确实在某些意义上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但人们却直观地认为,这些并不足以作为一个元宇宙呢?答案很简单——很多自我标榜为元宇宙的项目其实都有形无实。
从构词法上看,元宇宙是Meta和Verse的合体词。Meta是希腊语中超越的意思,而Verse则是宇宙(Universe)的简写。很显然,这样的构词结果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元宇宙要成其为元宇宙,就必须满足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要超越;二是要复刻。
所谓超越,要求的就是元宇宙必须要和现实世界不一样,在元宇宙里面,人们一定要能够做到某些现实世界中做不到的事情。而所谓复刻,指的则是需要在元宇宙里面建立起与现实世界类似的社会运行逻辑。从具体的设计上看,元宇宙的规则不必和现实世界完全一致,否则元宇宙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必要。但是,决定现实世界运行的一些关键逻辑和规则必须要在元宇宙中找到对应,否则人们就很难将元宇宙认可为一个真正的世界。
而从操作上看,建立一套与现实世界对应的运行逻辑,恐怕要比创造出各种令人着迷的VR特效难上不知道多少个数量级。从这个意义上看,如果我们要想创造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最艰巨的挑战,恐怕还是在元宇宙运行规则的复刻上。
元宇宙的运行规则可能是多层次的。在诸多的规则当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其中的经济逻辑。那么,在未来可能到来的元宇宙当中,经济逻辑究竟会怎样?或者说,它们应该怎样?抱着这些问题,我们不妨来作一番畅想吧。
稀缺的构建
在思考元宇宙的经济逻辑之前,我们不妨先对现实世界中的经济逻辑进行一些思考。在现实世界中,经济逻辑的起点是什么?似乎每一本关于经济学的教科书都有不同的回答。有的说是效用,有的说是价格,也有的说是产权。在我看来,其实以上所有这些概念都可以从一个更为原初的概念——“稀缺”(Scarcity)里面衍生出来。
所谓“稀缺”,指人欲望的无限性和现实条件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并且这种欲望是无限膨胀的。没吃饱时想吃饱,吃饱了后想吃好,吃得好了,又想穿得更好⋯⋯欲望的膨胀总是无穷无尽。
但相比于欲望,现实条件总是有限的,随心所欲的“买买买”很快就会把我们的钱袋掏空。面对有限的预算条件,就必须收敛无限的欲望。在进行购物决策时,我们就要给所有的欲望排一个序,确认出哪个更重要,而哪个相对次要一些,哪个要先买,哪个则可以先放一放。
在经济学的教科书里面,这个心理的排序被抽象出来,就是效用的概念。由于各种物品都可以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效用,因而人们就会对它们进行争夺。这时,谁拥有某物,而谁不拥有,谁可以支配某物,而谁不可以等问题就变得很重要了。
于是,产权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有了产权,人们就可以定分止争,从而免于为获取某物而诉诸暴力。这时,市场的手段,也就是用自己拥有的去换取自己所想要的,就成了配置资源的最主要方式。如果一个人是理性的,那么他在购买商品时总会不断在自己的所欲与所有之间精打细算。他们需要尽力地在市场上讨价还价,以便让自己所占有的东西能够尽可能换到更多自己所要的东西。通过市场上无数个人的交换,就形成了对世间万物的供给和需求,而供给和需求一起,就决定了世间万物的价格。
通过以上的简单推演,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效用、价格,还是产权,其实都可以还原到稀缺这个概念。在现实的世界为什么会有稀缺,这一点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因为物理的规律决定了这一切,原子化的世界决计不可能支撑起我们所有的欲望。
但是在元宇宙,稀缺这个概念本身可能就会成为一个问题。元宇宙是一个比特的世界,里面的万事万物,归根到底就是一串代码,都可以简单地修改代码来得到。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即使是在真实世界里千金难买的时间,人们也可以调整对于脑部的刺激来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稀缺本身可能就不存在了。
那么,在元宇宙当中,真的不会有稀缺了吗?情况当然不会是这样。事实上,即使在元宇宙,稀缺也会存在。而且,它必须有。
“虚拟经济学”(virtual economics)领域的先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爱德华·卡斯特罗诺瓦(Edward Castronova)曾经对数字条件下稀缺性存在的必然性给出过一个解释。他认为,稀缺性的存在,其实是人们为了提升在虚拟世界中的体验而作出的一种人为设定。从人性上看,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拥有自己的个性,而拥有差异化的物品,就是个性在外界的一种投射。试想,如果所有的人只能够吃一样的东西、穿一样的衣服、住一样的房子,那么这个世界将是多么无聊啊。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即使从技术上看,人们完全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获得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也必须人为地制造出差异化和稀缺来。
应该说,卡斯特罗诺瓦的以上观点是颇具吸引力的。作为特殊的虚拟世界,在元宇宙当中,这个逻辑当然也依然成立。不过,在我看来,除了这个理由之外,在元宇宙当中设定稀缺性,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要确立起人们建设元宇宙的激励基础。
在大多数的想象版本中,元宇宙都不是一个一次性整体成型的世界。相反,和现实世界一样,它本身可以不断地演化。而这种演化,则需要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例如,在一些具有元宇宙要素的游戏当中,整个世界的搭建需要所有人的协力,大家配合得越好,游戏中的世界就发展越好。而对于一些更为开放式的元宇宙,则不仅需要参与者在元宇宙内部通力合作,更需要他们在游戏之外改进游戏的代码,甚至更新硬件。参与者奉献得越多,这个元宇宙发展得也就越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激励好每一个参与者,让他们保持充足的奉献精神就成了一个问题。
经验告诉我们,在合作参与的人数较少时,要协调每一个人的激励是相对容易的。在大多数时候,人们依靠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或者“为爱发电”的冲动,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然而,当合作规模扩大的时候,单纯依靠自愿和利他的道德冲动就很难持久维系每一个合作者的参与热情。例如,互联网早年的很多论坛,在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陷入混乱或者沉寂。
因此,要维护社区的长期活力,就必须能够构建起一套相应的激励,让每一个人的付出都能获得相应的回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们就需要在合作中引入能够被用于激励的价值,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创造出它的逻辑起点,也就是稀缺。
尽管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在类似元宇宙这样的一个虚拟世界,稀缺并非像真实世界那样,源自于物理规律的限制,而是来自于人们的建构,但现实确实是如此。事实上,现在人们所做的很多工作,就是试图在元宇宙当中构建起稀缺性。例如,现在的数字水印、数字权利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简称DRM),以及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简称NFT)等重要技术,其实都是为了构建稀缺的技术。
以前一段时间十分火爆的NFT为例,很多人都认为,这将是支撑未来元宇宙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但是,NFT究竟有什么用呢?究其本质,就是它可以在元宇宙内创造出差异化、创造出稀缺。在元宇宙当中,人们完全可以对数码造物实现无限的复制,稀缺本来可以不存在。而借助于NFT技术,每一个物品都可以被打上独有的标签,或者赋予特殊的涵义,从而成为独一无二的东西。这样一来,稀缺就被制造了出来。
价值的确定
有了稀缺性之后,元宇宙经济系统就有了自己的逻辑起点。从理论上看,一切在现实世界中有的经济概念,都可以随之演化出来。
和现实中一样,人们在元宇宙当中通过不断地交互,可以逐步摸索出各种物品的相对价值。类似的实践,其实已经可以在不少大型的网络游戏中看到了。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远古”游戏《暗黑破坏神2》中就自发演化出了一个价值交换体系。游戏中的一种符文被玩家作为了刻画价值的一般等价物,被人们用来交换各种道具。这里的交换策略并不是游戏开发者给定的,但大批的玩家在长期的交互过程中就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律。
而在现在有元宇宙概念的游戏当中,由于一般都引入了通证(Token)体系,所以这种价值的自发演化就会变得更快。在游戏中,一件物品可以值多少个通证,可以和其他的什么物品进行交换,都可以在自发当中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我想,游戏既然如此,未来更大规模的元宇宙实践当然也可以实现类似的过程。
和现实世界不同的是,在元宇宙的经济系统发展之初,现实的世界就已经是一个前定的存在了。因此,现实世界对元宇宙的影响可能会成为元宇宙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事实上,现在很多元宇宙当中的资产都是直接通过直接拍卖来进行初次配置的。比如,在Axie Infinity、Decentraland、Sandbox等有元宇宙概念的游戏当中,就都有土地拍卖的概念。参与其中的玩家可以像参与真实世界的土地拍卖一样,购买虚拟世界当中的地产,而荷式拍卖则是实现这种交易的最重要手段。从交易的结果来看,这些虚拟土地的价格通常都价格不菲。例如,2021年6月,Axie Infinity的9块虚拟土地以888.25以太坊(ETH)的高价出售,根据以太坊当时的价格,这批虚拟土地的成交价格约为150万美元;而2021年7月,Sandbox上面积超过530万“平方米”(注:这里的一个平方米指的是一个24*24的点阵)的虚拟土地以近88万美元的价格出售。
很显然,通过上述的拍卖,元宇宙中物品的价值就可以很容易地与现实世界建立一定的锚定。而根据每种物品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价值比值,这些物品在元宇宙内部的交换价值也就可以更容易被确定了。
货币的引入
当各种物品的价值被确定后,元宇宙内的交易就可以开展起来了。当然,就像在现实世界一样,当交易的规模扩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它就不可能持续地以一种以货易货的形式存在了,基于货币的交易将会成为发展的必然。
那么,在元宇宙当中,货币会采用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我想,要思考这个问题,不妨先看一下现实世界当中的货币是怎么演化的。马克思在《资本论》当中曾经有一句名言,叫做“金银天生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生是金银”。
这是什么意思呢?大致上就是讲,金银天生具有能够充当固定的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货币的各种良好性质:它们不仅质地均匀,容易分割,价值稳定,而且便于携带——虽然金银本身分量并不轻,但由于它们代表的价值很高,所以在现实中,人们携带很轻的一部分金银就足以满足大部分的交易需要了——用更为现代的经济学语言讲,就是用金银来充当货币,是可以最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的。当然,后来随着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金银也不再适合作为流通货币存在于市场上了。于是人们就发明了纸币,而金银则作为储备,用以支撑纸币的价值。
参考现实世界中的货币演化,我们就可以重新来思考元宇宙中的货币问题。在元宇宙中,如果有货币,那么它本身就是以数字形态存在的,它的质地、分割等,显然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它到底能否有效保证价值稳定,以及能否有效地达到节约交易成本的目的。在审视可行的方案时,这两个问题就可以作为检验的指标。
一些人认为,在元宇宙当中,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可能会扮演货币的角色。我对此是有些怀疑的。一方面,加密货币的币值太不稳定,这很难满足作为流通货币的需要。另一方面,至少从目前看,加密货币的交易效率非常低。以比特币为例,其设计要求每完成一笔交易就需要对全网进行广播验证,因而每笔交易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花费很大的算力。从这个意义上看,要用加密货币来直接作为元宇宙的货币恐怕并不合适——尤其是当这个元宇宙的规模比较大时,这种设定的效率就会非常低。
一种或许更为可取的方式是,在每一个元宇宙内部都开发独立的通证。为了实现交易的效率,这些通证未必需要和比特币一样建筑于区块链技术之上。而为了保证币值的稳定,这些通证可以采用某些资产锚定,以资产作为储配的方式来发行。这里的资产可以是现实世界当中的货币,也可以是一篮子加密货币,选取的标准应当以它们有相对稳定的价值为标准。这样,元宇宙内的货币体系就可以建立起来了。
各种设计必然是有利也有弊的。如果使用了区块链技术来作为支持,尽管交易效率较低,但交易的安全性却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保证。而反过来,如果放弃了直接使用区块链技术,那么交易的效率固然高,但交易的安全性则可能会受到影响。
考虑到这点,我们或许可以引入一种抽检制度,在所有的交易当中按照一定比例抽取部分交易作为检查,一旦发现交易有造假,则给予重罚。从理论上讲,只要处罚设置足够高,就可以有效抑制人们的造假动机——这种惩罚策略在现实世界当中或许不成立,但在元宇宙这样的虚拟世界,可能就会更加适应。通过引入这样的机制,我们就可以在让交易安全达到足够程度保证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交易的高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当把元宇宙内部的通证和外部的资产直接挂钩时,也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因为在这种设定下,就相当于取消了元宇宙的货币发行独立性。如果有人将大批外部资产(如美元、人民币)兑换为元宇宙内部的通证时,元宇宙就可能面临急速的通货膨胀,并伴随着巨大的分配失衡。这就好像在一个网游当中,一下子引入了一批满身神装的“RMB玩家”,那么其他玩家的游玩体验就会大幅降低。考虑到这种情况,或许可以设计一个机制,当外部的货币流入达到一定值后,就启动“汇率”的浮动,让元宇宙内的通证对外补货币升值。通过这种机制,就可以比较好的保证在元宇宙内部货币价值的稳定性。
生产要素的交易
下面讨论一下元宇宙的生产要素交易。在现实世界,劳动、资本和土地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那么,元宇宙当中,有哪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呢?在我看来,比较关键的可能有两样,一是劳动,二是算力。至于元宇宙中所谓的“土地”,正如前面所说的,它们更多是一种人为构建出来的稀缺资源,如果有了足够的劳动和算力,它们本身是可以被构建出来的。由于这个原因,我更愿意把它作为一种一般意义上的商品来看待,而不认为它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
与元宇宙相关的劳动可以分为很多种:
第一种是在元宇宙经济体系内的劳动。作为一个虚拟的空间,元宇宙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给人的体验。而为了保证这种体验,元宇宙中就需要安排一些专门用于和人交互的NPC。当然,这种NPC由谁来当,就是一个选择。一个方案找一些AI来当NPC。但是,从现在看,这些AI给人的交互体验绝对达不到《失控玩家》里面那样的水平,因而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另一个方案,就是专门找一些人来扮演NPC。如果采用这种方案,那么NPC和人的交互活动就形成了一种劳动。和真实世界当中一样,这样的劳动也需要得到报偿。
除此之外,在元宇宙当中,很多任务可能是需要多人协同完成的。例如,在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游戏中,人们就需要一起建设社区,一起建设城市。这种共同的建设如果是出于所有玩家自愿的,那么这就是一种协作。但如果这种共同建设是某人要求其他人做的,那么它就成为了一种劳动的雇佣关系。这个时候,城市的建设也就成了一种在元宇宙内的打工劳动。
第二种是支撑元宇宙的劳动。如前所述,元宇宙要运转好,需要很多相应的技术支撑。比如,程序的底层需要有人开发,bug需要有人来处理,这些劳动,尽管不发生在元宇宙内部,但它们对元宇宙的发展却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种则是发生在元宇宙内部的劳动。例如,真实世界的打工人转战元宇宙,在里面用微软的Mesh for Microsoft Teams写Word,做PPT,然后拿着PPT开会。这些活动只是发生在元宇宙内部,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它们依然是真实世界劳动的延伸。
对于以上三类劳动,第一种毫无疑问应该用元宇宙内部的通证来激励。事实上,在Axie Infinity等具有元宇宙概念游戏中,已经提出了“玩中赚”(play to earn,简称P2E)的概念。在这些游戏中,玩家或可以根据其游戏的时长来获取相应的通证,或可以通过打怪升级来获得独有的装备NFT,所有的这些,都可以作为他们的报酬。值得一提的是,在Axie Infinity上,有不少玩家都是因疫情而失业的人。对于他们来讲,P2E就成了获得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除了第一类劳动,第二、三类劳动严格来说都是元宇宙之外的,因而他们的报酬可以通过真实世界的货币,也可以通过通证来结算。当然,从促进元宇宙的发展来说,以通证结算或许是比较有利的。这可以促使人们以更高的频率使用元宇宙,从而可以从多个方面促进其发展。
至于元宇宙发展所需要的算力,则可以通过仿照比特币网络的做法,以工作量证明来分配一定的通证作为回报。当然,在现实中,为了吸引普通用户进行分布式的算力供应,也有一些产品试图将算力的供应包装成某种形式的游戏。这样,人们就可以在游戏当中就实现了算力提供,并且同时获得了相应的报酬。
“跨宇宙”的价值交换
从构建看,元宇宙绝对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更可能以一个个独立项目的形式发展起来——这就好像互联网的发展并不是源自于一个统一的设计,而是源自于一个个独立建立的网站。不过,就像一个个孤立的网站并没有价值一样,如果每一个元宇宙项目都是彼此独立的,而不能彼此联通,那么它们的价值也终将是有限的。唯有把各个元宇宙打通,让人们在它们之间自由穿梭,元宇宙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然而,一旦我们要让彼此独立发展的元宇宙实现互联互通,就会涉及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中,除了技术的困难外,还有一些经济问题恐怕是需要关心的:由于各个元宇宙项目是独立打造的,其建造者和建造规范各不相同,那么它们之间的通证价值如何兑换?一个人在A宇宙当中拥有的财富,应该通过什么比例折算到B宇宙?
如果从现实世界的经济理论看,这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汇率决定问题。所幸的是,随着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发展,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有了很好的解决基础。现在,借助于Uniswap等DeFi产品,人们已经可以很容易在不同的区块链项目之间实现兑换。所有的一切,程序都可以根据供求状况,通过可编程(Programmable)的方式来实现。在未来,这套系统应该可以被用到跨元宇宙的通证兑换当中去。
不过,在应用到类似系统时,我们也需要对DeFi产品的运行风险做好监管和预防。比如,在现实当中,已经有人利用不同区块链产品之间的设计差异,综合使用多种DeFi产品来设计出了套利方案,公然套取了大量的财富。对于类似的情况,应当要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酿成“跨宇宙”的金融风险,其影响可能是十分巨大的。
元宇宙治理和分配政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可以大致看到一个类似于现实世界的元宇宙经济运作框架。但是,和现实世界一样,元宇宙也会遭遇很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在现实世界中,很多问题可以诉诸于政府来进行解决,而在元宇宙当中,可能没有类似现实世界当中这样强力的政府组织,因此各种问题的解决恐怕需要依靠元宇宙参与者的自发治理来实现。
从现阶段看,区块链上“分布式自主组织”(DAO)的治理实践或许可以为未来的元宇宙治理提供借鉴。DAO有很多重要的特点,例如,它具有自动化执行的统一规则,具有很强的透明度,权益相关者都可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并且可以通证来对参与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实践证明,只要DAO的设计比较得当,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比较好地达成组织治理的目的。我想,在元宇宙的场景下,类似的经验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复制。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个组织的有效治理,必须是以地位平等为前提的。在现实中,随着贫富分化的日益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地位会形成重大的差异。而经济地位上的差异则会反过来影响政治参与的热情——事实上,很多国家的实践都告诉我们,赤贫的人是几乎没有参政的积极性的。而反过来,由于他们的声音无法被听到,诉求无法被表达,因而也就很难被政府关注,其境况也就很难得到改善。
和现实类似,在元宇宙当中,人与人之间也可能会形成贫富分化,那么如何类似以上的现象出现呢?我想,一个可能的做法是制定最低收入制度,为所有人发放能够在元宇宙生存的基本收入。唯有如此,才可能调动哪些元宇宙当中那些“穷人”的积极性,让他们也参与到对于元宇宙的治理当中来。
结语
好了,我想是时候结束这次对于元宇宙经济逻辑的畅想了。尽管我自认为在进行以上畅想时已经秉承了比较严谨的态度,但我几乎可以肯定,未来的元宇宙发展几乎不可能和上面的推测一样。
现实永远要比想象更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