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港交所发起了一项改革: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从那以后,港股涌现出了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众多明星企业。
而知危编辑部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一家做手术机器人的公司:微创机器人。
今年上半年,它的收入只有 104 万元,却亏了 4.6 个亿,其中研发费用有 3.4 亿。
但,资本市场给了它 240 亿的估值。
这不是人性的扭曲也不是道德的沦丧,其实是有一定逻辑的。
什么是手术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是一种先进的医疗设备,由机械臂、控制台、三维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能以微创方式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
图源:东北证券
三维成像系统可以清晰放大患病部位,增加手术精确度;人的手臂会颤抖、医生会紧张疲劳,而机械臂不会;人的手臂旋转角度有限,而机械臂的旋转角度更加自由。所以,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更小的创口( 微创 )进行手术,减少了失血量,有利于患者恢复。
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手术机器人又可以细分为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机器人及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
微创机器人在研的产品基本覆盖了主流手术类型
图源:微创机器人半年报
这东西有多精细呢?可能很多人都看过一个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把葡萄皮剥开然后又缝上的视频,可以说是鬼斧神工了。
技术这个东西,和钱景是可以划等号的。
达芬奇机器人的收入主要包括系统( 即整机 )、服务和耗材三部分。
据浙商证券统计,根据系统型号、配置及地域不同,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售价为 50万~250 万美元之间。
系统出售时会与购买方签订服务协议,提供维修保养、医生培训服务,年收费在 8万~19 万美元之间。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是一种高值耗材,手术需要用到 4 条机械臂,但每条机械臂最多只能使用 10 次,之后机器人就会自动锁死,必须更换新的机械臂才能重新启动,每条机械臂的价格约为 2000 美元。平摊下来,每台手术的耗材收入在 600~3500 美元之间。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由直觉外科公司( IntuitiveSurgical )研发成功,2021 年,直觉外科的收入为 57 亿美金,净利润 17 亿美金,净利率达到 30% 。
自 2000 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二十二年来直觉外科的股价上涨超过百倍,市值突破 700 亿美元。
图源:雪球
国产入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近年来,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的 30 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83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 22.6%,预期未来将继续快速增长,2026 年达到 336 亿美元。
而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2020 年市场规模 4 亿美元,只占全球市场的 5.1%,具有较大成长空间。
面前摆着这么大的蛋糕,所以,许多国产品牌入场了。
光是腔镜手术机器人,就有威高手术机器人、精锋医疗、术锐机器人、康多机器人等公司进行研发,本文的主角微创机器人也不例外。
微创机器人是微创医疗旗下的子公司,2021 年 11 月在港股上市。
2014 年,微创机器人启动研发“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2015 年启动研发“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目前这两款产品都已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 )的上市批准。
从微创机器人官方表述来看,它的手术机器人应该是比较能打的。
微创机器人的官网也有介绍它的手术机器人治疗案例,知危编辑部摘录了一部分。
“鸿鹄” 骨科手术机器人:
2021 年 9 月 17 日,中国首例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 5G 远程膝关节置换手术在这一天完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李慧武主任医师团队在上海通过 5G 平台,远程探讨规划手术方案,实施 3 地手术互通,为远在云南昆明的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 920 医院和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两名患者,分别成功实施了远程辅助指导膝关节置换手术。
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
截至 2022 年 8 月 25 日,两个月时间内,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在山东省立医院顺利完成了 50 例高难度手术。
在胃肠外科李乐平教授和泌尿外科吕家驹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完成胃肠外科手术 22 例、泌尿外科 28 例。手术涵盖了低位结直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直肠肿瘤切除术、胃成形术等 8 类胃肠外科手术,以及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前列腺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肾盂成形术、膀胱瘘修补术等 13 种泌尿外科术式。
在技术方面,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微创机器人在全球共申请了 689 项专利,已获授权国内外专利共 209 项,包括 159 项中国专利及 50 项海外专利,另有 480 项专利还在申请中,全面覆盖临床应用、自动手术、AI 技术等前沿领域。
在人才方面,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何超拥有 14 年手术机器人方面的研发经验,是全球手术机器人技术标准制定相关委员会的中国代表、中国医用机器人标准技术归口单位首届专家组成员。
艰难的商业化
微创机器人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有实际使用案例、有技术、有专家 —— 看到这,是不是已经有马上拨打电话下单订个几百台的冲动?
医学界比我们冷静得多了。
拿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微创机器人需要用大量的手术案例,证明产品的性能、稳定性。搞定这些之后,微创机器人还得培养手术医生的使用习惯。
据浙商国际统计,目前最成功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 2000 年至 2013 年间的近 60 万次手术过程中,共涉及 144 人的医疗事故死亡;除致死患者外,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手术中拉弧或打火造成了 193 名病人烧伤;脱落零件掉入病人体内发生 100 余次;视频故障或系统错误造成的不良事件多达 800 例以上。
老大哥尚且有如此多的医疗事故,要想医院接受微创机器人,那可不得多考验考验?
所以,截至今年上半年,微创的手术机器人销售收入为 0 。财报上那 104 万收入,是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的销售收入。
作为新人,微创的手术机器人不仅得给医院免费试用,还得组建一支训练有素、全面担当的顾问型营销团队,为医院提供培训、跟台、维修保养、设备调试等全方位服务( 官方用语 )。
另外,手术机器人是一个辅助系统,需要手术医生进行操作。
原先用惯了达芬奇机器人的医生,如果没有足够明显的技术或者价格优势,不会轻易换用新的手术机器人。而之前没有用过手术机器人的医生,则需要经过培训,才能顺利操作微创的手术机器人。
这种现象有个词,叫转换成本。
举个例子,微软在 2021 年 10 月 5 日推出 Windows11 系统,可以免费升级,但许多用户吐槽它 “ 状态栏、开始菜单、右键不适应 ”,还在坚持使用 Win10 系统。
据 AdDupplex 统计,到今年年初,Windows11 的用户占比只有 16.1%。
量子力学创始人马克斯·普朗克说,“ 科学事实的胜利往往并不是通过使反对者们信服,让他们领悟真相,而是因为反对者们最终都会死去,新一代在成长起来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它。”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更直白,“ 死亡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因为大多数时候人们不会改变主意,他们只是死去。如果你长生不老,我们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僵化的社会,导致新想法无法成功。”
在手术机器人这块,转换成本是很高的。
所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可以收医生的培训费,而现阶段的微创机器人则得花钱请医生来试用。今年上半年,微创机器人的销售费用大涨了 337.7%,达到 6400 万元。
官方说法是:“ 本集团在全国各地新增布局了十余家临床应用和培训中心,开展了多场手术机器人临床培训和技术指导活动,加强医生交流和患者教育,为进一步提高图迈、鸿鹄等本集团创新产品的认可度以及后续大规模商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因为没有销售,机器人也没到大规模生产那一步,所以它的存货也不高,只有 1.9 亿元,主要以原材料、在制品及低价值消耗品为主。
当然,作为国产品牌,在政策上微创机器人还是有一定利好的。
2016 年 3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国产药品和医疗器械能够满足要求的,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须采购国产产品;
2021 年 7 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发布〈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管理办法〉的公告》,对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给予全额退还增值税的政策,鼓励研发单位采购国产设备;
今年 9 月 3 日,医保局对外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 4955 号建议的答复》,首次明确创新医疗器械不纳入集中采购。
有政策扶持是好事,但对微创机器人来说,打铁终归还得自身硬。
总的来说,在达芬奇机器人这座“大山”面前,现在的微创机器人还是很苦的。
不过,一旦微创机器人成功打入市场,之前的所有辛苦就成了护城河,可以翻身把歌唱。
这,就是微创机器人被高瓴资本等投资机构看好的原因。
但就目前而言,微创机器人处于类似“薛定谔的猫”的状态,连产品价格都没定,很难判断它在商业上能不能做成。
所以,谨防关灯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