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 11月 15 2024
首页 / 新知快讯 / 24H看点 / 危险的健身房:中产避坑必修课

危险的健身房:中产避坑必修课

没想到,供人强身健体的健身房,竟然这么“要命”。

前几天,一篇维权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某高校教授裴女士,自述她因为教练的错误拉伸,“差点摔死在健身房”。

当天的瑜伽课上,教练认为裴女士的腿不够直,要给裴女士做拉伸。教练没有交代拉伸方式,直接站在裴女士身后,抵住她的双脚,要求裴女士绷直腿弯腰,从双腿间把手递给他,还让另一位学员来扶着裴女士的肩膀。

裴女士的手和脚都被教练控制,她整个人头朝下、臀部朝上,突然一瞬间她失去重心,整个人往前方滚了出去。

她先是感觉颈部折了一下,接着一声闷响,胸口剧痛,憋闷喘不上气。响声之大,在场的其他人还以为她是举重被杠铃砸了。

送医检查才发现,裴女士的第八胸椎已经发生了爆裂压缩骨折。

“骨碎片像小小的雪花,散落在胸椎之外。”

一开始,健身房还积极配合裴女士治疗。可裴女士要求查看健身房的监控视频时,却一再遭到推辞,最后健身房负责人直接玩起了消失。

就在事发三天前,裴女士才刚花了6.7万多元在这个健身房购买了为期两年的私教课。掏钱签约时千好万好,承担责任的时候消失得无影无踪。

目前,据报道,裴女士已准备对健身房发起民事诉讼。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2021年国内健身人群就达到了3.03亿。而另一份报告显示,其中曾因运动受伤的人群高达34.9%,也就是说近1亿中国人尝过运动受伤的滋味。

花了大价钱买健身卡,结果跟着教练没练两天就骨折住院了。这届中产真的好冤。

那些在健身房受伤的人

在公开报道中,健身房训练时受伤的事件,早就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合肥的王女士,由于动作不到位,教练帮忙压腿,一声脆响,大腿骨被压成了粉碎性骨折。

报班上私教课她花费了7600元。最后治疗费用5.6万元,健身房只给了她5万元医药费,其他补偿款,一分也没见到。

卢女士的经历更奇怪。在一堂瑜伽私教课上,教练给她做肌肉松解,摸到她前胸一块骨头比较突出,教练便用力一按,卢女士只听咔嚓一响,左侧第2前肋骨骨折了。

北京的索先生,在一家健身工作室缴纳了1.3万多元上私教课。私教课上到第六节,教练帮他拉伸肌肉时,索先生感到特别疼。回家后,索先生疼痛加剧,但教练回复说,因为他长时间没锻炼,刚恢复锻炼有疼痛感很正常。

图源:北青社区报通州版/索先生聊天记录

索先生去医院检查显示,右侧第5肋骨、左侧第6肋骨,都发生了骨折,第5肋骨下是肝脏,检查还显示索先生已经发生了肝脓肿。

骨科医生表示,索先生的状况是由于不规范的拉伸动作所导致。

事故一桩接一桩,但最让人寒心的是,这些事故之所以能被我们看到,正是因为健身房推诿责任,双方发生争执,才只好求助媒体。

骨折这类急性伤,还算可归责,其他因为不规范动作导致的慢性损伤,则更难找到健身房追责。

重庆的一位赵女士,花4万元办了一张健身卡。课上,教练要求她踩在两个软半球上,举杠做下蹲。

如此练习几次后,赵女士发现左膝盖开始疼痛,一个月后,膝盖疼痛加剧,她到医院检查,发现左膝已经出现了滑膜炎、半月板损伤。

医生认为,赵女士的膝盖损伤和不恰当的运动方式有关。但是健身房完全不接受这个理由。他们希望赵女士拿出证据,证明她是在健身房健身时受的伤。“虽说运动损伤,但人活着就在运动,其间赵女士还去过外地旅游,怎么能赖在我们头上?”

以健身房、受伤为关键词,搜索“裁判文书网”,就会发现,在上千个健身受伤案件中,双方对簿公堂的焦点大多都在于此:

如何证明自己受伤和健身房的错误指导之间的因果关系。

除了维权困难,此类事件最让人叹息的一点在于,原本在每个人进入健身房第一天就应该被教练告知、极力规避的“运动损伤”,最终只能以法律纠纷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半路出家的教练:上课不济,卖课一流

运动,其实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情。

一份来自美国联邦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大约5万人仅仅因为使用跑步机、健身球、跳绳、哑铃等运动器材而受伤。

健身房内的风险,一方面源自沉重复杂的健身器材。健身房内运动器材的检修不及时、更换频率低是健身者受伤的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则源自运动本身。

训练强度、时间频率,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运动损伤,轻则腰、膝、肩酸痛,重则骨折、脱臼、半月板损伤,甚至横纹肌溶解。

但健身教练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减少受伤的概率。

一个合格的健身教练,既要了解学员的身体状态和承受能力,也要懂运动生理学,还要精通营养学,而且懂得把握分寸,有针对性地替每一个学员做好强度管理。

实际上,市面上的大多数教练,并不能当此重任。

据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2015中国健身教练职业发展报告》显示,48%的健身教练都是半路出家。

这部分非专业出身的健身教练,大多为练得好的学员、擅长销售的人员,甚至只是本身外形条件优越的人。

这个数据和统计,也符合我们的日常观察。我身边就不乏有朋友因为面容姣好,身材秀美,常去健身房锻炼,很快就被健身房邀请,成为了动感单车兼职教练。

优秀学员成为教练的最大问题在于,ta的经验很可能只适合ta自己,而没有普遍参考价值。

卡戴珊号称每天深蹲1000次,练出了丰美的臀部,但实际上,普通新手按照这个运动强度练习,几乎必定导致膝盖损伤。

尽管走进健身房,宣传墙上往往贴着教练的各种资质证书,但实际上,教练的资质证明也十分混乱。

健身教练国家资格证书,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考核颁发的。但它并不是准入类证书。

实际上,健身教练这行,没有任何准入条件,他们展示出来的琳琅满目的健身机构颁发的证书,大多只需短时间培训,甚至花钱购买即可获得。

培训时间短、无准入门槛,课程质量低几乎是必然结果。

在很多案例中,出事的教练的操作,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一个发生在深圳的案例,就曾引起很多讨论。一名男教练,以俯趴的姿势帮女学员拉伸左腿,学员疼得受不了,不断拍打教练。但是教练还是不断用力,只听见咔嚓一声,腿折了。

且不论拉伸效果如何,趴在学员身上做拉伸,教练,这真的有必要吗?

而另一些健身教练的健身观念仿佛还停留在石器时代。

学员训练过程中反馈疼痛,教练只会说:就是因为太弱了才会疼,练强了就不疼了。腰疼,说腰部力量不够;膝盖觉得疼,说膝盖太弱。结果去医院一检查才发现,是半月板损伤。这样的医学认知实在是无知又过时。

运动医学的研究在不断更新,今天训练的方式和10年前也会有很大差别,一个教练如果没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与时俱进,也很难胜任这份工作。

但这些知识或许对一些教练来说没那么重要。因为踏踏实实提高技能也不过能多拿几节不过百的课时费,而销售课程拿提成,才是赚钱的大头。

广西的毛女士对此深有感触。

最初,毛女士是在路上被健身教练拦了下来,邀请她开卡健身。在教练的舌灿莲花之下,毛女士很是心动,但身上没带钱。教练直接服务到家:“我可以带着pos机跟你去你家里刷。”

结果毛女士在这家健身房锻炼一段时间后,就发现了肩膀关节损伤,患上了肌腱病,看病已花了一万多,还需要后续治疗。这哪里是什么教练,他可是张着血盆大口,恨不得跟你把你家搬空啊!

比起辛苦学习、打造口碑,销售的套路要简单得多。

进健身房免费赠送个体测,教练会把你的身体状况描述得仿佛感染了绝症。再带你去试用几个器械,告诉你使用方法全部错了,必须得有专业人士看着你,不然就全练错了。

好像他都是在替你着想,但话里话外又都是在激发你的焦虑:你身材走样、体态不佳、不够健康,快开卡吧。

销售时服务热情、口吻专业,可一旦出了问题,美好的面具又瞬间荡然无存。失去一个不再健康的学员,他们并不在意,总归还有下一拨韭菜。

中产健身,越努力越心酸

2000年以后健身行业在国内兴起,2015年之后健身房遍地开花,而从2015年到2021年间,健身人数又直接翻倍。

几百万健身从业者,浩浩荡荡闯入这个行业,给普通中国人带来了一套以“科学”为名的生活方式。

健身对身体结构的审美,蛋白质的极致追求,都在冲击着传统中国人对“健康”的定义。

对于消费者来说,健身私教课动辄300~500块钱,价格不菲,运动也并非一件易事,需要大量的付出和投入。

但即便如此,这届中产也心甘情愿付出。

运动,已经成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最佳赎罪券。

每一次熬夜、加班、暴吃甜食、奶茶和火锅,都让都市白领们笼罩在巨大的负罪感中;每天走进公司天亮不久,离开公司太阳落山,日晒严重不足,眼睛酸涩、头昏脑涨,而每一次去完健身房,就会感觉自己好像人生指针又往正确的方向偏了一点点。

有趋势表明,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约更高强度的健身课程,以便在更短的时间内释放掉更多的情绪。

40秒以上极限有氧,深蹲收腹、魔鬼撑、波比跳、膝腿跳,人累趴了,但是内啡肽分泌增加,快乐源泉被激发,只会越练越上头。

韩国人不眠不休,白天灌咖啡,晚上狂健身的场景,离中国都市白领的生活已越来越近。

回到开篇的故事。

裴女士在文章中写到自己健身的原因:她幻想着自己能够强健体魄到抱起双亲。

裴女士今年53岁,独身、双亲都已过80岁,她作为家里的“年轻劳动力”,除了经济上做好充足的准备,身体上也要能够对抗风险。

而这次骨折,可能会消耗裴女士好几个月的时间恢复身体;3个月后她还将去做伤残鉴定,如果恢复得不好可能会从此驼背,甚至因为胸腔变化,还会影响到脏器。

面对年老体弱的父母,裴女士无法向他们解释发生了什么,更不想让他们反过来担忧女儿的身体。

健身房已俨然成了这届中产释放焦虑、寻求安全感的地方,但因为不靠谱的教练、不熟悉运动损伤风险,大家却遇上了更大的麻烦。

如此现实,形成了一个十分讽刺的悖论:

不健身的人、锻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能跑能跳,啥事没有;可花了大价钱、大量时间和意志力积极健身的一些人,原以为自己在向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自己积极出发,却最终在挂号看骨折。

不求多健美,但连最基础的安全都无法保证。这届健身房,未免太过离谱。

当然,一个行业的规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在此之前,如果一定要从这些“前车之鉴”中学到些什么,那只能是:保持警惕,别把自己的安全交到别人手里。

参考资料

1.公众号“幸爱大师”,《我差一点摔死在蓝翼健身会所》,2023-03-05 

2.杨斌,健身俱乐部会员运动损伤致伤因素及对策的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哈尔滨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05-28

3.公众号“精练GymSquare”,《突击健身,肌肉溶解|GymSquare》,2022-04-29

4.公众号“北青社区报副中心版”,《悲催!通州一健身房上私教课,竟把肋骨练折了?》,2020-12-10

关于 声波

声波
发现不同的声音

检查

京东Q3财报营收、利润双增,低价策略、采销直播功不可没

11日14日,京东发布2024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