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 11月 16 2024
首页 / 新知快讯 / 大公司 / 携程又成“全民公敌”,前阿里高管怒斥偷绑贷款

携程又成“全民公敌”,前阿里高管怒斥偷绑贷款

携程又又又上了新闻。

8月14日,默安科技创始人兼CTO魏兴国(微博:安全_云舒)在微博上发文怒斥携程。

魏兴国称自己在携程订票时被默认勾选贷款服务,以至于现在突然被告知有1000元的贷款逾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携程是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绑定的贷款服务。

作为黑钻用户,魏兴国称自己在逾期前竟未有任何通知,以至于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征信信息。此外,在转账还贷款时,携程疑似引导用户还款10%最低额度,剩下余额留存在携程账户中。

携程的一系列操作激怒了魏兴国,他连发数条微博指责携程吃相难看。

魏兴国(云舒)原是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资深安全专家、阿里巴巴云计算安全架构负责人&设计者、阿里云盾网络安全产品负责人,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安全专家。先后服务于绿盟、雅虎和阿里巴巴,拥有国内外专利6项。

这样的互联网资深人士、技术大咖都掉入了App的“诱导陷阱”,更何况普通消费者。

不过这也不是携程第一次被质疑,2018年知名媒体人王志安就曾连发10条措辞激烈的微博,怒喷携程“不要脸”、“骗人”,并且呼吁网友们“趁你还没有被坑死,赶紧卸载携程吧”。

原因是王志安的《局面》团队去武汉采访,在携程上预定了“五星/豪华型”选项的一家酒店,到店之后却发现名不符实。五星级酒店的价格,却连快捷酒店的品质都不如。

而其中的猫腻就在于此“豪华型”是由携程评定,而不是按照通用标准评定的。对于不懂行的普通用户是无法分辨的。

2022年,演员马天宇因为被携程大数据杀熟,导致“明明三千多的票,点进去就变成六千多,最后变成一万多。”更是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通过马天宇的微博发言不难看出,他明显被携程大数据杀熟激怒了。

无论是魏兴国、王志安还是马天宇,他们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携程金融的投诉高达259条,类似“携程金融拿去花私自更改还款方式非法偷扣服务费”、“携程金融暴力催收”的屡见不鲜。

挺过疫情三年的携程为何又开始翻车?

互(O)联(T)网(A)的尽头是金融

有句俗话叫“互联网的尽头是金融”,作为一家接近“万亿GMV”的互联网公司,携程自然不能免俗。

从公开资料显示,携程金融的运营主体为重庆携程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6日,注册资本50亿,其中携程金融科技(上海)有公司持有95%的股份,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持有5%的股份。

不过,如今是个OTA几乎都已涉及金融业务,尤其是消费贷产品:如同程旅游的“程程白条”、驴妈妈的“小驴白条”和“小驴分期”、途牛旅游的“首付出发”等等,并从信用付产品到理财、保险、信用卡业务都有触及。

只是携程的金融业务成立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产品最丰富。

携程目前手握虚拟银行、小贷、消费金融、保险经纪、第三方支付等金融牌照,是OTA阵营中最大的金融玩家。

已形成借去花(现金信贷产品)、拿去花(信用消费服务)、联名信用卡、闪游卡(与银行合作推出的电子银行账户)、产业金融(针对履行行业提供的融资、贷款解决方案)以及理财服务的产品体系。

不过,携程旗下上海携程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携程小贷”)已于2022年8月9日更名为上海携趣信服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由此前的发放贷款及相关咨询活动,变更为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及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等。

不过,重庆携程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却一直保持经营。魏兴国遭遇的贷款业务正是以这家公司为主体的。只不过重庆携程小贷也确实前科累累,“暴力催收恐吓辱骂”“收取高额服务费用”、“倒卖个人信息”等投诉已是屡见不鲜了。

从“大数据杀熟”到“金融杀熟”

2023年7月17日,携程集团发布首个旅游行业垂直大模型“携程问道”。

借着AI大模型的东风,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希望用户从包括‘携程问道’在内的产品获得旅游行业‘可靠的内容,放心的推荐’。”

抛开AI大模型的噱头,“携程问道”的产品属性跟市面上常规的通用大模型完全不同,而更像是携程内部数据库的筛选和推荐系统。

携程7月份发布携程问道,魏兴国8月就遇到了贷款逾期,甚至连个通知都没有。携程投入巨大打造的旅游业“可靠答案库”显然没有派上用场。梁建章希望的“追求完美旅程,共建美好世界。”似乎也隐没在了谩骂声中。

事实上,金融板块目前并不在携程网收入五个主要板块之中。

相比于住宿预订(Accommodation reservation)、交通票务(Transportation ticketing)、旅游度假(Packaged Tours)、商旅管理(Corporate travel)和其他(Others)。金融的收入只占“其他”中的一小部分。

携程收入的大头主要还是住宿预订和交通票务,但金融的问题显然吸引了大量的炮火。

过去几年,受疫情影响,全球旅游业受到重创,由此带来的酒店、文旅、餐饮等行业也受到毁灭性打击。本来想要全球化扩张的战略不得不停摆,携程将重心重新回归到中国市场。

但是无论是财报数据的显示还是实际情况,携程营收下滑的趋势不可阻挡,直到2023年才实现扭亏为赢。但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其营收水平终于将将达到了疫情前的同期。

不过,虽然是小弟,但携程对金融业务的期望却一直很高。

2022年8月25日,中金-携程小贷拿去花第1-20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受理,该项目拟发行金额50亿元,原始权益人为重庆携程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计划管理人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而除了重庆携程小贷,携程还有融资担保、携程金融、尚诚消费金融、上海携程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携程基金销售,以及投资的天津趣游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天津携程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携程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趣拿信用管理(天津)有限公司等近十几家公司。

这样的布局,可谓广且深。

前路茫茫,后有追兵

虽然蚂蚁金融上市搁浅,但阿里实实在在地给各位互联网玩家展示了一把金融可以玩成什么样。

跳出OTA的格局来看,旅游相较于购物、生活消费类的互联网交易更低频,因此需要在旅游行业的上下游打通金融的血脉,这样才会有成倍的规模增长。

但做成这件事既有政策的限制,也有执行的难度,如果只停留在在线旅游场景的舒适圈,依靠旅游消费分期或是导流类业务不但难以摆脱如今的局面,舆论场上也并不好看。

想像电商那样通过金融业务反哺主营业务,携程和阿里之间明显隔着好几个京东。

如今,携程最大的对手早已不在OTA格局内部,而是其他维度的玩家。

2017年8月美团成立美团金融,如今在金融牌照持有方面,美团和携程势均力敌,该有的大家都有。二者在理财、借贷、保险、信用卡、以及小微金融业务上都有布局。

最重要的是美团凭借高频的外卖场景作为入口,其金融业务的发展要比基于低频场景的携程金融发展的更快更好一些。

过去三到四年,美团与全国多地区域银行联合推出的美团联名信用卡累计发卡已超过1500万张,而这些信用卡的交易有60%以上发生在美团生态场景。

小贷业务方面,从2021年7月至今,美团三快小贷通过ABS融资已达480亿元。而由于其业务增长迅猛,美团三快小贷注册资本也由50亿元增资至75亿元。在互联网巨头旗下小贷公司的体系中,美团小贷的注册资本仅次于蚂蚁小微小贷的120亿元、腾讯旗下财付通网络小贷的100亿元和今日头条旗下中融小贷的90亿元,排名第四。

反观携程这边,直到2022年8月才将注册资本增加到50亿元,将将排在第11位。

虽然隶属于旅游和生活消费两个不同的赛道,但成立于2011年的美团只经历了9年就足以和OTA大佬携程对垒,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频交易场景所带来的流量增持效应足以抹去携程花了21年所构建的行业护城河。

互联网行业,流量为王,而金融业务的核心更是流量。平台廉价、持续、规模化的流量,显然是可以决定平台的金融业务能够走多远的。对比美团,低频需求的携程已经不占优势了。

前路茫茫,后有追兵。2023年,携程需要反思的,或许还有很多。

关于 新知君

新知君
关注科技,自有新知

检查

京东Q3财报营收、利润双增,低价策略、采销直播功不可没

11日14日,京东发布2024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