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金贷从业者来说,12月1日是个注定难熬的一晚。
当天下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发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
从2010年阿里巴巴在浙江成立了第一家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开始,这个并不主流的金融业态创造了净利润45亿的蚂蚁小贷、市值一度超过百亿的趣店和一个个让人啧啧称奇的商业奇迹。但与之并生的负面新闻和社会事件也一次又一次试探着监管的底线。
伴随通知下发,此前的种种传言被一一验证,“一边赚钱,一边等死”的现金贷现在收到了判决书。业界相信,他们中的90%也许都将陆续退场。
利率红线
12月1日,趣店就国家有关部门下发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作出声明称,国家监管部门出台的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相关政策,及时、高效、有力,必将对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趣店集团完全拥护、坚决贯彻执行。
在监管部门的通知和这份声明下发一周前,趣店的股东蚂蚁金服对合作方下发通知,要求其产品年化利率不超过24%。随后趣店公告称,将调整通过支付宝下的信贷服务年利率,自11月30日起通过支付宝消费界面完成的所有交易最高年利率均不会超过24%。
10月18日,趣店赴美上市首日盘中最高价达到35.45美元,这也是趣店上市以来的最高价。受累于大大小小的负面消息和市场传闻,趣店的市值在之后的一个月里蒸发了近一半,其创始人罗敏的身价也在动荡中缩水近15亿美元。
新通知里36%的利率红线成为了业界讨论的关键词,这一规定的基础来自2015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中明确借贷年利率超过24%的不受法律保护,超过36%的则无效。
通知下发后,几家行业内头部公司纷纷宣布对旗下现金贷产品进行调整,通过降价或拉长周期的方式将利率控制在红线之内。
在这些公司的公关部门眼中,这也是件绝对值得骄傲的事情,一时间“拥抱监管”之声不绝于耳——一片风声鹤唳中,所有参与者都试图与那些乱象撇清关系。
“我们还在放量,只是新老用户的额度都降到了1500块,但还是慢了,这阵子的逾期率增长的很厉害。”一家现金贷平台的合伙人告诉全天候科技,“这样做风险很大,我们很有可能当接盘侠。据我了解,有的平台首逾率已经超过了45%。”
现金贷平台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收缩业务,比如降低或关闭授信额度,更保守的平台甚至会提前抽贷,依靠借新还旧维持资金链条的共债群体遭受了灭顶之灾。随着此前被遮盖的坏账开始陆续爆发,行业真实的坏账开始显现,平台们发现多头借贷的杀伤力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
“这个群体的比例比我们之前猜测的要大很多。”上述合伙人称。他表示,无论是否有监管,行业都会面临系统性的风险,监管提前到来避免了更大的危机,这也许是件好事。
没有准确的数据显示共债群体的比例和数量,长期以来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予以根治。如今,36%的利率上限在杀死短期小额贷款的同时,也解决了困扰着行业的共债问题——即便会有误伤。
“别的手段肯定有,但架不住有人就盯着共债群体去做过桥贷款,用高利润覆盖高风险。”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全天候科技,“36%的利率上限基本上把小额短期这种模式完全卡死了。”
绞杀短期贷款
一些观点认为,利率红线的背后是监管层对于小额短期贷款的彻底否定。
“现金贷到底存不存在应急的需求,监管层是有争议的。在中国的文化环境里,急需要用钱,可以找亲戚朋友、或者同事去借,付出高息去向现金贷平台借钱,这里面有多少是真实的需求?”在新规发布前,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向全天候科技称。按照他的说法,监管机构更希望现金贷被用来消费——他们不相信小额的短期贷款有应急的需求。
在政策发布前,曾有业内人士倡议将短期与中长期贷款区别开,再制定不同的政策,比如为小额短期贷款设定利率上限,但并未被监管机构采纳。
有媒体统计,市面上78家知名的现金贷平台中,借款人的名义年化利率平均是158%,最高可达到598%。在新规发布前,现行规定仅将预扣利息、违约金、债权实现费用一并计算,并未明确规范服务费用,给了平台暗度陈仓的空间。
今年5月,北京朝阳区法院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中建议银监会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禁止在借款本金中直接扣除中介等费用,这一点在12月1日的通知中也有所体现。
“36%的话肯定没法玩了,去掉资金成本和坏账,不亏损就不错了。”上述合伙人称,“转型做大额消费金融,跟现金贷完全是两种模式,很头疼,玩不下去。”
现金贷的资金来源也在收紧——在以城商行和信托为主的资金供给端,监管的行动已经有所体现。据某城商行高管透露,尽管没有明确的政策公布,但监管机构会通过窗口指导的方式,开始限制银行向现金贷提供资金。
即便可以与P2P平台合作获取资金,但依然难以满足利率上限的要求。按照上述合伙人的说法,他们的P2P平台运营着理财业务,但从成本来看,还是银行和信托的钱更便宜。
资金端的价格在上涨,资产端的定价需要为了合规变便宜,除了偷偷抱怨,平台什么也做不了。
牌照困境与助贷之死
12月1日,中国银监会在北京召开“近期重点工作通报会”,这是他们在风口浪尖上的首度对外发声。银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公开表示,发放贷款主体必须持有放贷业务相关牌照,对没有经过批准的非法放贷业务和机构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取缔。
一周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一次入驻仪式上也表态称,持牌经营是金融业务开展的前提。
事实上,在上月21日互金整治办紧急暂停批设网络小贷公司后的第二天,市场上便曝出了有牌照开出上亿的新闻。目前,只有少部分公司通过小贷牌照、互联网小贷牌照、消费金融牌照在开展现金贷业务,大多数开展现金贷业务的公司依然处于无牌裸奔的状态。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22日,全国共批准了213家网络小贷牌照(含已获地方金融办批复未开业的公司),其中有189家完成工商登记,同时,开业中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则有22家。
同时,一些牌照集中在少数巨头手中,其中中国平安和京东金融分别持有4张,蚂蚁金服和苏宁则持有3张。
“监管的意思就是停发牌照限制数量,已经有牌照的限制规模。因为网络小贷牌照是有杠杆率限制的,原来放百亿规模,现在可能只能做十亿了。”于百程说。目前,全国各地对网络小贷公司的杠杆率要求不一,平均在1.5倍左右,当前最高的为重庆,其杠杆率达2.3倍。
“对趣店来说反倒是好消息,刚刚上市补充了资本金,在新规下面规模可以做的比别人大。”于百程补充说。
对于缺少牌照,以“助贷”之名放款的公司来说,通知意味着猝死。
助贷,即助贷机构向资金方推荐借款人,并获取相关服务费的业务。这些机构对接着银行或信托的资金,自己则承担着风控、兜底等角色。一旦出现大面积风险,很容易传导到背后的银行。
“这些公司一半会在银行或者信托放风险准备金,但肯定是覆盖不了风险的。他们自己可能就一两千万的资本金,代收余额都十几亿,没办法兜底。”于百程说,此前他曾撰文称,未来这类助贷机构需要持牌,转型p2p、或是纯金融技术和信息服务商。
从一夜翻身到一夜暴毙
2010年,阿里巴巴在浙江成立了第一家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但在之后几年里,这一业态一直游离于主流视野之外。
2014年前后,以租房分期、3C分期为代表的场景金融业务开始出现,但这些看得见天花板的业务并没有引起主流机构的重视。随着用户逐渐积累,低频的消费金融业务不能再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一些平台便开始针对性开发小额现金贷产品,现金贷随之崛起。在去年,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依靠现金贷业务一夜翻身。
陡增的市场也成就了一批行业的“送水工”,导流网站融360递交招股说明书时,CEO叶大清在公开信中称,产品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9000万,而仅仅2014年底,融360的注册用户还只有210万。
监管在期间并非毫无动作。今年上半年,银监会就曾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但市场走向并没有为当时的文件所动,到了下半年,便迎来了业界啧啧称奇的现金贷的上市年。
“从ICO开始,监管的反应就越来越快。文件最后一条是每月5号上报整改情况,这是非常执行层面的事了,肯定没得玩了。“上述合伙人称,“一夜回到解放前。”
面临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的双重压力,部分现金贷公司开始选择出海东南亚,那里市场广阔、获客成本很低。也有平台开始收缩规模,布局新的业务。随着预期中各地方细则的陆续公布,现金贷的溃退不可避免,参与其中大大小小的贷款超市、导流网站也很难独善其身。
与之对应,头部的公司则开始加快上市进展。在拍拍贷和趣店之后,另一家以校园分期起家的互金公司乐信已经递交了招股说明书,玖富集团和陆金所也在之前传出上市消息。
“金融科技从业者不能抱有幻想,期待黑天鹅事件不发生。而是应该认清形势,遵守规律,丰收季就要做好过冬准备。”点融网的联合创始人郭宇航此前撰文称,这家公司在不久前宣布了新CEO的任命,消息称他们将在香港寻求上市。
上月17日,在一场公开活动中,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表示,技术监测发现,目前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多达2693家。
按照业内的预测,随着更多监管细则的落地,他们中的90%也许都将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