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6日,乐视创始人贾跃亭曾发布了一封5000多字的内部信《乐视的海水与火焰:是被巨浪吞没还是把海洋煮沸?》,在公司成立12周年之际,深刻反思乐视的大跃进。
在信中,贾跃亭承认乐视在蒙眼狂奔、烧钱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全球化战线拉得过长,令组织与资金面临极大挑战。
乐视的剧烈人事震荡由此蔓延开来。据悉,2016年乐视新增5000多名员工,人员扩张速度业界罕见。2017年处于风暴眼中的乐视系裁员、解约达上千人,其中某些部门被整体裁员。一时之间,哀嚎遍野。
当年,为了乐视“七大子生态”,贾跃亭不惜重金挖来重量级人才,包括原中国银行的副行长王永利、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丁磊,以及众多名号响亮的媒体人。
在乐视深陷债务危机后,贾跃亭搭建的豪华高管团队也不断出走,呈现树倒猢狲散的态势。这些高官“来去匆匆”,任职时间大多在1年左右,最短只有三个月。
近日,创业家&i黑马盘点了乐视高管离职的“全家桶”,以此记录这场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中,为数不多的大规模人事洗牌。也许正如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言,乐视是一个扑朔迷离的创业故事,介乎梦想和骗局之间。谬误和真理一样,都需要时间来证明。
据创业家&i黑马不完全统计,乐视危机爆发后已有31位高管离职,乐视体育和汽车板块是高管离职重灾区:乐视体育共离职8人,流失多位明星高管,如2013年3月离职的乐视体育总裁张志勇和乐视COO于航。
以乐视体育为例。留不住人,曾为风雨飘摇中的乐视体育凭添一层阴霾。
在2016年8月乐视上半年战略会议中,就曾有投资人对乐视体育点评到:“我和雷子(乐视体育CEO雷振剑)认识很久,我们在一起开了很多会了。可是,经过一轮一轮的沟通我发现,乐视体育这个团队就没有懂做生意的人!”
正如投资人所言,乐视体育的高管大多出身媒体,如乐视体育CEO雷振剑此前是新浪网最年轻的频道主编。媒体人懂得如何做内容,但并不擅长赚钱。雷振剑反思表示,“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己核心能力和组织结构不够完善。”
乐视体育一度试图补齐自己的商业短板,原李宁公司CEO张志勇就曾被寄予厚望。张志勇在体育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带领李宁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然而这位大将加入乐视体育后分管的却是没有太多实权的装备事业部,不到两个月后,张志勇随即离职。
备受重创的还有乐视汽车。乐视的汽车板块包含乐视控股的“易到用车”和乐视战略合作伙伴“法拉第未来”。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人事动荡中,共辞职16人。
其中,被誉为乐视超级汽车灵魂人物、全球副董事长的丁磊,在2017年3月宣布离职。一个月后,易到用车联合创始人周航发表声明称,乐视挪用易到13亿元资金。当月,易到三位联合创始人宣布辞去易到所有相关职务。此外,在大洋彼岸的法拉第未来也频传高管离职的消息。
面对深陷危机的乐视,贾跃亭反思认为以往各个组织独立奔跑时,偏重自身发展、缺乏大局意识,造成生态割裂、跨组织之间协同低下、没有形成真正的“生态化反”,为此要颠覆自我,进行“组织变革”。
组织决定成败。2017年8月,创业家&i黑马与一位在职乐视员工H先生聊了聊。在他看来,贾跃亭在用人方面值得反思。
在组织架构上,乐视由于缺乏COO(首席运营官)和CFO(首席财务官),财务管理很差,没有清晰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理的KPI体系。
在乐视快速扩张时,贾跃亭招了很多空降的高管,导致乐视的高层管理和基层管理都出现了问题。“许多跟了老贾十几年的人,职位没能升到核心位置,但管理的是乐视赚钱最多、能够持续提供现金流的部门。相反,身处核心位置的人都是空降的,当乐视出了问题,他们跑得比谁都快。”H先生说。
然而在一位为贾跃亭服务过的公关负责人看来,在用人上,贾跃亭的问题在于缺少杀伐决断的魄力,不能自如收放权力。这造成了他管理上严重依赖能力有限的“旧臣”,不能实事求是地进行领导班子的权力分配。缺乏管理艺术,让贾跃亭在面对乐视扩张之后所产生的系统性问题时束手无策,最后不得不以系统崩溃而潦草收场。
2017年7月6日,贾跃亭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发文《贾跃亭——我会尽责到底》,表示为乐视今日之巨大挑战承担全责,并承诺会还清所有欠款。业界再一次掀起了乐视是否为庞氏骗局的讨论。
9月27日,乐视更名新乐视,一字之别,完成了与贾跃亭的切割。新乐视将聚焦乐视视频、电视、云平台和影业,乐视影业和乐视致新也分别改名为“新乐视文娱”和“新乐视智家”。
有消息传出,停牌9月之久的乐视网将在近期复牌。据悉,停牌前套牢了18.59万股东以及一众机构。期间,中邮基金、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财通基金等机构多次下调乐视网估值至3.91元,提前计提损失。若最终复牌后,真的由停牌时的15.33元跌至此估值,乐视网的股东们或将面临75%的巨额亏损。
最终,确实如贾跃亭在那封致员工的信中所写,成则征服海洋,败则被巨浪卷走。但他唯一没有言明的是,当巨浪灭顶之际,他将身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