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之后,王健林兑现了他的大招。
1月20日万达集团2017年会上,王健林说:“万达要逐步清偿全部海外有息负债,万达商业H股退市资金也有了可靠方案。万达集团在全球绝不会出现任何信用违约!”
此前,穆迪、标普、惠誉均因担忧万达偿债能力而调低了万达的信用评级,唱衰万达的媒体文章也此起彼伏。
1月29日晚,万达集团宣布:腾讯控股(0700.HK)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云商(002024.SZ)、京东(NASDAQ:JD)、融创(1918.HK)与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下称万达商业)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40亿元人民币,收购万达商业约14%的股份。这将是全球互联网公司和实体商业巨头之间最大的单笔战略投资之一。
苏宁云商同时公告,公司或者公司指定的子公司计划出资人民币95亿元或者等值港币,购买万达商业地产约3.91%股份。
万达集团于2016年初募集了一支私有化基金(私有化投资人),用于收购二级市场流通的占总股比14%的万达商业公众股。苏宁公告称,公司投资款将首先购买私有化投资人手里的万达商业股份,若有余款,将用于继续购买万达集团持有的万达商业股份,公司最终的股份认购数量及股份比例将以最终实施情况来确定。
这意味着苏宁的购股价格尚未确定,3.91%也并非苏宁持有万达商业的最终股比,其余三方的情况也应该类似。
1月30日下午,融创发布公告,投资金额、持股比例、购买方式与苏宁完全一致,公告的措辞与苏宁公告也几乎一致。
截至发稿,腾讯仍未披露投资金额和入股比例。澎湃新闻网1月29日晚报道称,340亿投资中,腾讯占100亿元,持股比例为4.12%,京东投资50亿元,持股比例2.06%。1月30日上午,万达集团相关人士向记者确认了上述数据。
2016年9月20日,万达商业从香港联交所退市,其私有化项目书显示,万达商业计划在2018年8月31日前完成在A股上市,若届时未能完成,万达集团须以每年12%的单利向参与私有化的境外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以每年10%的单利向境内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
根据万达商业当时的公告,万达私有化的投资者包括香港杉杉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保险集团、中国工商银行等。投资总额为307.8亿港元,按万达商业退市当日汇率,约合人民币264亿元,以两年计,本息合计320亿元左右,正好为本次的340亿元投资所覆盖。
万达集团在1月29日的新闻稿中称,重新定位的万达商管集团将利用腾讯、苏宁、京东海量线上流量和自身巨大的线下商业资源开展多方面合作,共同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中国“新消费”商业模式。各方还将推动万达商管集团尽快上市。
按苏宁融创95亿元入股3.91%计算,万达商管集团的估值约为2430亿元,已比万达商业退市时1900亿元的估值溢价了近三成。鉴于交易尚未完成,这个估值会继续变化。
“万达安全了”
一位熟悉万达的市场人士向记者分析,万达2017年遭遇风波,负债是压力之源,该笔交易之后,“万达安全了”。据他介绍,万达的偿债压力主要来自海外,万达海外负债总额80亿美元左右,34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54亿美元,此前万达出售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物业已套现约13亿美元,万达在美国还有两处可售物业,至少可以回笼资金10亿美元,“偿还海外债务已不是难事。”
根据澎湃新闻网此前的报道,万达集团已经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批准将资金从中国境内汇往海外。
上述人士表示,1月20日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表态今年内要清偿全部海外有息负债,“现在看来,不是年内,而是一季度就有望实现这一目标。”
“大而不能倒”是不少中国企业家追求的目标,但王健林并不认为规模能带来安全,2012年以来,王多次在公开演讲中谈及安然(Enron)案例,这个年收入过千亿美元,高居世界500强第七名的巨无霸在几个月内便土崩瓦解,导火索是仅为几亿美元的流动性不足。
去年6月22日,万达上演“股债双杀”,股票债券同时暴跌。此后不到一个月,王健林将13个万达文旅城出售给融创,将77家酒店出售给富力地产(2777.HK),减债440亿元,回收现金670亿元。1月20日的万达年会上,他表示降负债、去杠杆是全球和中国的大趋势,万达应该顺势而为,“将企业负债降到绝对安全的水平”。
万达的护城河计划
但保障流动性、降低负债和推动万达商管A股上市并非万达目标的全部。
万达商管的核心资产是已开业的235座万达广场,万达广场是集吃喝玩乐购为一体的城市消费中心,2017年客流量31.9亿人次。王健林已号召加速发展万达广场,到2018年实现千店开业,覆盖中国90%的地级市和30%的县,年客流做到130亿-150亿。王称之为万达的“护城河计划”。
长期以来,万达一直想最大化万达广场海量客流和线下消费场景的价值。相关的O2O(线下到线上)探索自2014年便已开始,然而效果有限,负责O2O的网科集团也成为万达动静最大业绩最弱的业务单元。
2017年底,王健林改版了他的O2O思路,提出实体商业在新时代的四点新打法:1,万达广场的定位是“社交中心”;2,突出体验消费,占比不低于60%,单纯购物的“提袋消费”不高于40%;3,增加文化内容,在万达广场引进主题街区、手工制作坊、小型的博物馆、文化馆;4,利用最新科技,加速线下线上融合。
王首次宣讲新思路,场合选在了去年12月19日的苏宁“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暨合作伙伴签约大会”。两年前,双方已签署紧密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王健林盛赞苏宁“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高度融合的新商业模式,,传统的苏宁电器等商业品牌也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这种新型商家正是目前万达商业需要的。”
万达集团称,腾讯、苏宁等投资人将利用资本力量,支持万达尽快实现1000家万达广场的目标。
智慧零售vs 新零售
“智慧零售”是苏宁董事长张近东2017年3月提出的概念,张近东称未来零售业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智慧零售”。
苏宁称,2018年计划在全国新增5000家不同业态的互联网门店,为用户提供有别于传统购物中心的、以互联网应用为支撑、以用户和商品为核心的新型数字化购物中心,大大提升用户商品服务与购物体验。为此,苏宁正通过租、建、购、并多种形式并举的方式,快速获取符合经营需求的商业物业,与大型地产商合作就是重要方式之一。
2016年10月,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称电子商务将成传统概念,未来会是线下、线上、物流无缝结合的“新零售”时代。此后阿里巴巴大举投资线下零售商,将银泰商业(2017年5月收购后退市)、苏宁云商、三江购物、新华都、联华超市、高鑫零售等纳入旗下。
另一方面,基于对阿里携电商优势高歌猛进拓展线下的恐惧,也基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腾讯、京东、唯品会、永辉、家乐福等结成了事实上的“反阿里联盟”,投资对方或相互投资持股,在支付、生鲜、C2M(custom to manufacture)、物流、O2O等多个领域与阿里阵营针锋相对。
从以往的投资案例来看,腾讯与阿里的战略差异明显。腾讯的投资布局呈现“去中心化”的趋势,其入股永辉超市5%,入股永辉超市控股子公司永辉云创15%,不承担经营角色,更多提供战略辅助,如永辉超级物种接入腾讯小程序后,完善了支付、提升了配送体验。这样的布局体现了腾讯“连接一切”的公司定位,结合了微信流量和工具属性的长处。从目前公布的消息来看,此次与家乐福的战略合作延续了这一策略。
相反,阿里的新零售布局则体现了“中心化”的特点。阿里本身拥有庞大的零售服务系统,从淘宝、天猫、支付宝、到菜鸟、盒马鲜生、淘鲜达(“轻盒马模式”的服务商),阿里正试图为零售商提供多维度、垂直化的服务和改造。阿里对高鑫的投资是以二股东身份入局,并且深度介入经营。阿里有权委任其旗下卖场大润发董事会大多数成员及主席、首席执行官及首席财务官。
1月23日,在腾讯和永辉投资入股家乐福中国之后,一位曾同时参与了与腾讯和阿里谈判的家乐福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传统零售商,更希望的是互联网公司为自己赋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发展,而不是纳入互联网公司体系丧失独立性。
有意思的是,苏宁一直被视为阿里阵营的主力成员,此次却加入了腾讯主导的投资。2015年8月,阿里巴巴集团(NYSE:BABA)投资约283亿元占股19.99%,成为苏宁云商第二大股东。苏宁云商则投资140亿元占股1.09%,成为阿里的战略伙伴。此后,阿里继续加强与苏宁的伙伴关系。2017年12月,马云控股40%的云锋新创投资投资10亿元,成为苏宁云商子公司苏宁金服的第二大股东,持股3.09%。有评论认为,此举让苏宁和阿里的联盟从电商联盟升级为“新零售+新金融”的多领域结盟。
1月29日晚,一位接近苏宁的人士如此回应记者的疑问:苏宁和万达是长期合作伙伴,本次合作也是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从未考虑派系问题。“你看联通混改BAT都入股了,能据此说BAT是一派吗?”
万达集团则在今天上午发新闻稿澄清:“(万达与腾讯等公司的此次合作)纯粹从公司商业利益出发选择合作伙伴,万达仍然是万达商业控股股东,并拥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主导权和决策权,不会选边站队,也不会做伤害其他方利益的事。”
王健林在去年底的苏宁智慧零售大会上戏言:“阿里提出了新零售,近东先生提出了智慧零售,京东提了无界零售,我就等着马化腾提什么零售了。”
事实上,马化腾已在2017年10月30日致合作伙伴的公开信里提出他的概念:腾讯将通过“智慧零售解决方案”,践行“宽平台”理念,帮助商家跳出“二选一”的困境。
马化腾在信中称,腾讯将把社交平台、内容平台与商家的交易体系全面打通,有望实现零售行业线上线下跨场景的智慧连接。这不但能大大提升消费体验,而且将真正赋能商家。它的创新意义将远远超出流量导入的概念。
他还称,腾讯即将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以及全方位的平台能力,为广大商家提供一个更为包容、创新和具有可持续性的智慧零售解决方案,持续地赋能广大品牌商、线下零售平台以及商业地产等相关机构。
这正是王健林想要的东西。王在万达2017年会做工作报告时称,“线上线下要融合,不融合就要被淘汰,万达成立新消费研究院,研究方向不能光想着自己如何掌握消费数据,为自己服务,一定要想着如何为商家增值,让商家觉得有用。万达有这么大规模、不同类型的消费场景,理应折腾点名堂出来。”
多名交易相关方的消息源向记者
透露,在万达发出招股意向后,阿里也是候选投资者之一。记者就此向阿里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能否避免重蹈“腾百万”覆辙
2014年以来,万达有过多次轰动性的对外合作,例如2014年8月与腾讯百度合作成立电商公司;2015年5月宣布与万科在全球范围内联手开发项目,让市场“万万没想到”;2017年3月宣布与IBM合作向中国市场提供公有云服务,这也是IBM全球几十个云服务中唯一与其他企业合作推出的公有云服务。但各种阴差阳错,这些合作要么无疾而终,要么悬置空中。
这些合作中,俗称“腾百万”的万达电子商务公司知名度最高。这家公司由三方出资50亿元在香港注册成立,万达持股70%,腾讯和百度分别持股15%。三方宣布将在5年投资200亿元,打造全球最大O2O电商公司。但两年后,腾讯和百度从股东名单中消失。
“O2O也许就是个伪命题。”对于腾百万的流产,一位万达高层对记者评价说。
“‘腾百万’相当于组建了一个混合编制的空军,但海军和陆军都不配合,怎么能打赢仗?这次合作不一样,是组成了海、陆、空三军联盟,很可怕。”一位万达中层管理者说。
据记者了解,本次战略入股的亮点在于权力与管控都集中于万达商管集团,而商管集团将展开对网科集团的合并动作,这意味着,过去网科与商管各自为战的情况将得到改善,内部跨系统沟通的阻力也可能减小。
过去,在万达,由于商管与网科存在线下、线上的系统差异,即使是一个员工调动,也需要双方总裁审批。由于两个系统之间的考核条件天然不同,即使王健林倡导融合多年,但在组织内部并无切实的利益捆绑导向,这导致商管与电商还是各自为营,组织架构庞杂,多条线管理,线上与线下合作最终不了了之。
而本次战略入股后,万达将在业绩考核上做捆绑,实现线上、线下的一条线统一管理。
另一位万达知情者告诉记者,这次合作在2017年11月就已在万达酝酿,王健林出席苏宁智慧商业大会时已经大致谈定,随后万达网科集团裁员,1月20日王健林在万达年会上宣布将成立商管集团与地产集团,原万达商业地产将一分为二。至此,战略入股已洽谈结束,进入最后落地阶段。
“万达跟腾讯、京东等公司接触的时间更长,融创是后来加入,我们谈的时间很短,几天内就敲定了。”一位融创知情人士对记者说。
相比腾讯、苏宁、京东,融创在此次交易中更像是财务投资者。花旗集团今日发布的研报指出,入股万达可帮助融创发现与腾讯、京东、苏宁这些行业龙头的合作机会,亦可填补融创在商业物业发展上的缺口。此外,融创的角色更像是金融投资者,与试图进入非房地产领域相比,这类投资可降低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