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 1月 23 2025
首页 / 新知快讯 / 24H看点 / 第一批“闯海”企业家们的海南记忆

第一批“闯海”企业家们的海南记忆

历经30年风雨,作为中国地理位置最特殊的省会及经济特区,海南又迎来了一次历史机遇。

2018年4月13日下午,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时间倒退到30年前。1988年4月13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海南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自此,这个位于中国南端的边陲之地,进入了其将要扮演的历史角色。

那是海南30年发展历程中的启幕,也是几乎一代“闯海人”慷慨激昂的故事开端。当时,有两个后来在中国企业家行列中声名鹊起的人,先后来到了海南。与当时大部分前来海南奋斗的年轻人一样,他们被称作第一批“闯海人”。

十万青年去海南,初到时,他们几乎一穷二白,离开时却都各自身价千万。在他们各自后来的人生履历中,敢于尝鲜冒险的“闯海人”精神成了共有的烙印。而他们故事,也代表了那个“摸着石头过河”年代,海南经济特区所经历的跌宕和转折。

1

1987年12月,28岁的冯仑,第一次踏上这个祖国边陲的小岛。

冯仑当时是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小组办公室成员。1982年从西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冯仑进入中央党校主修科学社会主义。他当时来海南岛只是因为到广州调研,“顺便来看一看”。

图片来源:《闯海人》黄一鸣摄

“人很多,像个大县城。”是冯仑之于海南岛的第一印象。他当时深刻的感觉这里与其他地方不一样“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充满希望,两眼放光”。

这次顺路看看,最终影响冯仑做出了改变他一生的决定。1988年,冯仑来到海南组建海南改革发展现就所,任常务副所长。当时海南第一任省长梁湘给他批了10000台彩电的批文,作为组建经费,那是冯仑第一次接触到“生意”。

作为当时中国最新设立的省级经济特区,当年的海南裹挟着市场经济的春风吸引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无数年轻人,人们把这里看作另一个深圳,随身携带着像“大革命”一样的创业激情。

当冯仑已经从“倒批文”生意中感受到海南的自由空气时,26岁的青年潘石屹才刚刚踏上海南岛。对于刚刚从深圳过来的他,海南的第一印象是亲切和舒服“整个气氛都特别自由,周围大部分也都是北方人,大家都是闯天下的,什么都能谈得来。”

图片来源:《闯海人》黄一鸣摄

当时的潘石屹是一家砖厂的厂长,1987年从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辞职后,潘石屹跟着一位老板先到了深圳,后来才去的海南。在他的记忆里,深圳当时很多人讲粤语,自己听不懂,吃的也不习惯,觉得很不适应,而海南岛当时满街都是怀抱激情、梦想与志向的年轻人,大家谈论新事物,探讨新想法,充满活力和激情。

那时的海南,尽管经济在快速增长,但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闯海人”对于当时海南的第一观感都是荒芜。但作为国家设立的第二个经济特区,这里也充满机遇。命运最终让潘冯二人在海南相遇,与大多数闯海人一样,他们将在这片荒芜但充满机遇的土地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图片来源:万通地产官方微博

在潘石屹到海南两年后,因为原单位解散而奔波两年的冯仑也回到了海南,他们当时共同的想法,就是“想创业”。到1991年底,冯仑拉着潘石屹和另外4个人一起,组建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这便是万通的前身。

当时他们没有人做过房地产,当时放眼整个中国,也没有地产专业人才之说。冯后来回忆说,当时海南最吸引人的就是房地产项目,但他们开始时谁也不懂,全凭感觉。

冯仑后来靠着倒卖别墅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海南的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一种不受控制的狂热,房地产泡沫出现,吸引了无数资金。从1991年创业到1993年海南房地产高潮期间,万通的资产迅速达到了10亿元。海南虽然帮助他们完成了资本积累,但作为狂热的参与者之一,他们也都感觉到了危机。

但这种危机的源头,却也正是基于“摸着石头过河”所带来的副作用。90年代初的中国,大多数人还习惯分房,没有完善的土地转让、房地产销售制度,而企业层面也缺乏管控,《公司法》直到1993年底才出台。和大多数当时在海南的创业公司一样,万通那时也就像一个皮包公司。

冯仑们曾经的“不懂”和“全凭感觉”,也从另一个侧面描绘了当时开放的经济氛围下,整个社会萌发的创业和探索精神。尽管那股狂热的冲动曾给海南带去伤害,但也促进了思考和规则的建立。而作为改革开发的前沿之一,这种经历所带来的宝贵经验,依然是值得学习的。

2

在海南房地产泡沫爆发前,潘石屹和冯仑都离开了海南。

2001年,冯潘二人因为首届博鳌亚洲论坛,而再次相会海南。其时,万通六君子已经分家,冯仑执掌万通,潘石屹也即将创办SOHO中国,而他们彼时所获得的一切,都离开不曾经的海南。

图片来源:《闯海人》黄一鸣摄

虽然因为淘金热而激发的冒险精神给海南带来过伤痛,但这种成长过程中的摸索,也影响了二人之后的事业路径。后来的万通一直在追求稳定增长,而非盲目扩张的曲线,哪怕后来被陆续超越。“闯海”的经历给冯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后来说自己对海南的情感很复杂“从海南我们学到了很多市场经济运作的规则。”

而潘的SOHO中国也曾在连续多年的扩张之后,选择了收缩战线控制规模,自甘从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排名中掉队。潘石屹说自己一直有着深深的海南情结,那里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那时的海南不相信眼泪,亦不问英雄出身何处。众多与冯仑潘石屹类似的闯海人,都是凭着冒险精神和对梦想的坚持,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而他们也给海南当初快速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在海南建省的最初5年里,海南的GDP增长保持在 25%~42%。曾经荒蛮的小岛,仅用了4年时间,就赶上了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海南当时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经过几年发展,市场经济框架基本搭建起来,物流、资金流通道也基本打通,凭借其它省市无法比拟的经济自由,海南几乎是在一瞬间成为了全国的焦点的。

除了潘石屹和冯仑,那个时期的闯海者还包括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中视集团董事长刘文军等众多企业家,而当时的海南精神也曾感染无数人,并最终影响他们一生的决定,这其中就包括在1988年,骑行海南时,因为目睹经济特区盛况,而立志从商的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

淘金的热浪虽然在后来引发了危机,但却促使了一大批人从中学习探索到了商业规则与边界,也是海南30年最值得记忆的传奇片段。回首30年过往,从曾经的荒蛮海岛,变成如今高楼林立风景宜人改革开放前沿。海南经历过热闹,也经历过阵痛,对于一个兼具改革开放前沿和自由贸易实验使命的地方,那可能也是一段必须的旅途。

关于 新知君

新知君
关注科技,自有新知

检查

欧洲芯片三雄的“阳谋”

欧洲芯片行业这两年过得并不算太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