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 1月 22 2025
首页 / 新知快讯 / 24H看点 / 川航8633,万米高空的“奇迹”

川航8633,万米高空的“奇迹”

今早7时左右,途径成都上空的川航8633突然向地面报出了“7700代码”,随即就是一连串的飞行高度下降、盘旋机动、紧急备降。

直到这架A319飞机落地,人们才清晰地看到这架飞机的“伤情”——飞机驾驶舱副驾驶面前的玻璃已经“不见踪影”。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川航8633最终成功备降成都双流机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大写的“奇迹”。

今早事故的部分情况

据中国民航局西南地区管理局今早官方通报,2018年5月14日,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在民航各保障单位密切配合下,机组正确处置,飞机于07:46分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机并得到妥善安排。备降期间右座副驾驶面部划伤腰部扭伤,一名乘务员在下降过程中受轻伤。川航已协助旅客安排后续出行,相关后续保障有序开展。

从飞行轨迹网站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今早,川航8633的实际飞行轨迹:飞机一开始如常从重庆飞往拉萨,但随后在成都上空突然开始下降高度,然后在成都上空稍作盘旋之后就直接备降在了成都双流机场。

今天执飞川航8633的“B-6419”飞机

今早执飞川航8633的实际飞机型号为A319-133,交付于2011年,飞机编号B-6419。

落地后飞机驾驶舱的情况:右侧玻璃破损、自动驾驶操控台明显破损,部分飞行仪表破损。

客舱情况:全部氧气面罩脱落、但机内没有明显破损,过道有部分餐食掉落地上。

根据新浪财经的报道,机长曾经担任空军部队的飞行教员,技术和心理素质过硬。

奇迹:高空、高速、无人重伤亡

毫无疑问,川航8633将会是一件写入航空史的“奇迹”。第一个原因就是飞机事故发生时的极限条件——高空高速。

事故发生时川航8633的大致状态:高度32000英尺、速度450节

根据相应的飞行轨迹信息,及事故之后的采访,意外发生之时川航正在成都市上空的10000米高空飞行,飞行时速约为830公里每小时。在这个高度,飞机外的气压只有地面的四分之一,温度则为零下30度。

在这个高度下,飞机任何部位破裂都是“灾难性”的,第一个危机来源于机舱内外的空气压力。因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都会对机舱进行人为加压,所以一旦飞机的舱体发生破损,飞机内的空气就会直接向外高速“吹出”,将机舱内的人和东西“吸”出去。

在早前《澎湃》对机长刘传健的采访中就提到玻璃破裂时的实际情况:

没有任何征兆,风挡玻璃突然爆裂,“哄”一声发出巨大的声响。我往旁边看时,副驾(身体)已经飞出去一半,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还好,他系了安全带。

而在世界航空史上,也曾发生过一起类似川航8633的飞行事故,那就是1990年6月10日的英国航空5390航班。

英航5390,当时全靠一位乘务员抱住了机长的脚

同样是驾驶舱玻璃破裂,当时英航5390飞行高度为5千米左右,只有本次川航8633的一半。但由于当时驾驶员并没有扣好安全带,英航5390正机长直接被卷出了驾驶舱,只有脚部卡在驾驶盘上,才未被吸走。

而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川航8633中唯一的受伤者副驾驶也正是因为当时系了安全带,才未被吸出。

第二波危机来源于巨大的温差,高空中的空气温度远比地面低,理论上来说,万米高空中的温度要比地表温度低60度左右。此前对机长的采访中,机长也阐述了当时的情况:

温度骤降到零下20~30度左右(监测显示,当时飞机飞行高度为32000英尺,气温应该为零下40度左右),极度的寒冷会造成驾驶员身体冻伤。

我当时的身体应该是发出了非常大的抖动。(寒冷发抖)

在经历1个多小时的惊魂之后,川航8633成功备降

在低压,低温且突发的情况下,刘传健机长能够稳定心态,调整飞机高度,并且正常执行盘旋机动、备降等操作,可以说居功至伟。

完美备降背后的“小幸运”

《萨利机长》,全美1549事故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事故能完美解决,也有很多幸运的成分。

首先就是机舱破损的位置,因为飞行安全的原因,从911恐怖袭击之后,全球的飞机驾驶舱都安装了坚固的安全门,密封紧密的安全门在川航8633事故中将压力失控的驾驶舱与客舱隔开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网上的视频片段中,空姐能够在客舱中来回走,并且安抚乘客。

其次是川航8633的线路,实际上是一条“踏入”高原的路线,在这条路线的后半段,就是青藏高原的丛山峻岭,飞机在这一区域假如完全进入这一区域之后再发生舱体破裂事故,完全无法降低高度。这对于连驾驶舱窗户都消失了的川航8633将会是致命的。

而实际情况是,川航发生事故的地点刚好是进入高原地区最后的成都市附近,飞机才得以迅速掉头,并且备降成都。

最后是川航两位飞行员的专业程度,副驾驶即便在万米高空也没有松开腰部的安全带,让机长得以在事故一发生之时就可以专心控制飞机。同时在副驾驶已经被上半身吸出驾驶舱的情况下,正驾驶凭借强大的心理素质按合理的方案处置事故。这大概率归功于其曾担任空军飞行员和飞行教官的经历。

最后,还是期待早日将此次事故拍成中国的“萨利机长”,让更多人身临其境体会到机长的英勇。

关于 声波

声波
发现不同的声音

检查

欧洲芯片三雄的“阳谋”

欧洲芯片行业这两年过得并不算太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