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 1月 22 2025
首页 / 新知快讯 / 24H看点 / 奇葩说:被规训的蛮荒星球

奇葩说:被规训的蛮荒星球

奇葩说:被规训的蛮荒星球

病人「奇葩说」

5月17号,马东在微博转发了《奇葩说》导演组的一个秒拍视频。视频中,病人「奇葩说」被护士指责「IP老化」,「抱团」,她悉数「奇葩说」高开低走的人生:「人家一期一个亿的流量,你才3000到4000。评分第一年9.1,第二年8.5,第三年8.6,现在才7.8」。老妈嫌弃这个「不争气」的儿子,连女友也思量着和这个叫「奇葩说」的男友分手。

「奇葩说」面临着签署《放弃治疗协议》的困境,究竟签还是不签,视频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视频外的马东在转发的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疑虑:「 《奇葩说》还做不做,这是一个问题。」

马东在微博转的视频

视频中「奇葩说」的老妈和女友无疑对应着现实中的爱奇艺和《奇葩说》的赞助商。诚然,与凭《偶像练习生》出道的「Nine Percent」中蔡徐坤等明星们,动辄上千万的微博转发量相比,马东这个一千多的转发量,69万次观看的视频多少显得有些落寞。也难怪爱奇艺这位老妈不再指望「奇葩说」这儿子能给她再带来什么,她现在重点投资着《偶像练习生》和那些C位出道的年轻人们。

2018年1月,第二季的《奇葩大会》开播。可是这一季的《奇葩大会》并不为第五季《奇葩说》甄选辩手,它仅仅成为了一档「网红分享大会」。4月10号它被爱奇艺全面下架,虽然之后恢复播出,但在豆瓣上的评分逐渐走低,降至6.9。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这档网综在口碑上的衰落。这时候,重新审视《奇葩说》的发展显得很有必要。

马东

「奇葩说」简史

2014年11月,当马薇薇,肖骁,颜如晶,范恬恬,姜思达,走入《奇葩说》的舞台,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言论将在综艺界搅起多么诡谲的风波,谈不上惊世骇俗,却足以在波澜不惊的综艺界席卷成洪水猛兽。

奇葩们最初也许没想到,《奇葩说》自第一季开播以来,即成为了“现象级网综”,每一季的点击量都破亿,而他们也为年轻一代的话语体系贡献了非常独特的表述方式。

苏轼在论及如何让诗歌写得新颖别致的时候写道:「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反常合道」一词,可以概括观众们在《奇葩说》横空出世时所体会到的冲击感,《奇葩说》上石破天惊到让人咋舌的表述一度在网上引起争议和广泛讨论。

第一季马薇薇

可是,随着《奇葩说》开播到第四季,我们听到了越来越多「合道」的言论,「反常」好像无从说起。总之,《奇葩说》少了醍醐灌顶,如泰山崩于前的那种震撼了,节目的语言也缺失了原先那类让观众觉得「陌生化」的生猛劲。可以说,追求参差多态的《奇葩说》开始变得越来越「政治正确」了。

第一季的《奇葩说》是前半部的《水浒》,大伙儿身上还带着草莽气和草根气。马薇薇上一段婚姻草草收场,父亲患上了重病。肖骁在北京呆不下去,参加《超级演说家》并没给他带来多少经济上的收益,他盘算着参加完《奇葩说》的海选,就回四川老家。颜如晶在平日里自闭寡言,没有人能料想到拿到辩题后的她转身即会在舞台上犹如斗士。范恬恬辞掉了市场总监的职位,回到了雪藏了她十年的演艺圈选择背水一战。姜思达彼时还只是大学里的辩论队队长,没有成为网友口中心心念念的“名媛”,还未曾诗赋动江关。

他们一个个像是失意着或默默地在罅隙里讨生活的英雄,只等着是马东和高晓松喝酒胡侃的时候拍脑袋猛然蹦出《奇葩说》的雏形,然后大旗一挥,风云际会,大伙就这样聚在了一块,喝酒吃肉,快意恩仇。

第三季《奇葩说》

第二季第三季的《奇葩说》慢慢变成了《三国》,从第二季陈铭,邱晨,陈咏开,胡天语等专业辩手的加入,到第三季胡渐彪,黄执中等辩论圈大咖的自幕后转向舞台。

《奇葩说》从早期的三教九流百家争鸣,逐渐变成安营扎寨,同仇敌忾。我们能看到综艺咖和辩论咖的角色身份分化得泾渭分明,一个个从散兵游勇变成坚甲利兵,也许还拉帮结派统一战线。这其中,当然不乏野武士般异军突起的辩手,譬如第三季破茧的姜思达。

第三季姜思达

第四季的《奇葩说》是一部《笑傲江湖》。《笑傲江湖》中各门派各自为营,抱团取暖,党同伐异。第四季快收官前马薇薇与姜思达的那场风波,也印证了奇葩江湖逐步也出现了固化的群体。要是说前三季综艺咖和辩论咖只是在较着劲,到第四季俨然已经分化成「综艺派」与「辩论派」的矛盾了。

《笑傲江湖》里,华山派有一段隐秘的历史,关于「剑宗」与「气宗」的纷争。华山派一度对此讳莫如深。米未公司即便对马薇薇与姜思达的风波避而不谈,我们也知道,有些潜藏着的东西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

「奇葩说」的「权力谱系」

福柯对于权力有一个特别的论述,他觉得弥散性的权力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它能够在最细微的地方被感知到。他还提到,权力和知识是不可分离的,二者是直接相互连带的、共生的,是一个「权力-知识」复合体

几乎在任何人类的群体和社会关系中,权力总是能隐隐若现,《奇葩说》当然不能幸免,而且它还有着一个自己独特的「权力谱系」。《奇葩说》的「权力谱系」是怎么样的呢?要回答它,必然要思考《奇葩说》生产,消费,或输出的知识是什么。

奇葩说要是生产或崇尚什么知识的话,那一定就是辩论话术了。辩论话术强调逻辑,理性,以马薇薇和黄执中为代表。

黄执中在微博上经常回答网友的情感咨询,他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把咨询情感的表述中的语言漏洞挑出,把提问者自相矛盾的逻辑抽丝剥茧,用非常客观和理性的思辨见招拆招,回答这些日常且琐碎的咨询。

对于最感性的情感咨询,黄执中尚且采用这种方式,更何况是在他看来有术可依的辩论了。高傲如马薇薇,也曾在节目上说,当年看到黄执中的辩论,就已经看到了辩论的尽头。

第三季黄执中

所以,《奇葩说》对于这种重理性与逻辑,还常常要上价值的辩论话术很推崇。即使没有明文规定《奇葩说》的舞台上,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语言打比赛,可是大多数人看到马薇薇和黄执中这种逻辑思辨式的话语,都会自愧弗如。

于是,这类话术形成了权力。掌握了这种话术,仿佛就拥有了进入一个圈子的通行证一样。专业辩手的增加,无疑也让这种辩论话术更加成为了主流的表述。综艺咖们的表演,在手握着辩论话术的专业辩手看来,犹如胡搅蛮缠,哗众取宠。他们的温柔一刀能够如探囊取物般轻松地将无逻辑的综艺咖们毙命于马下。

肖骁在第四季半决赛的时候半开玩笑地说:「我刚到《奇葩说》的时候,我觉得我鹤立鸡群。大家叫我少奶奶,大家叫我蛇精男。我瞧不上马薇薇,我觉得黄执中好多废话,我是第一季唯一听不进去他说一个字的那个人。那个时候我觉得我鹤立鸡群,慢慢地,《奇葩说》变成了一个辩论节目。我为了留在《奇葩说》,我走进了辩论。这个时候,我发现我不是鹤立鸡群,我是走进鹤群的那只鸡。」

第四季决赛上的肖骁

肖骁是成功从综艺咖转型到辩论咖的典型,这种转型也让他自诩进入了 一个更专业更高层级的圈子。我们能从肖骁的话中,体会到潜意识里的优越感,掌握了辩论话术,让他在《奇葩说》的「权力谱系」中进了一大步。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能既拥有专业辩论话术,又同时用综艺咖的更轻松和个体化的话语来表述?《笑傲江湖》中,岳不群对令狐冲和岳灵珊说起「剑宗」与「气宗」之争时有一段对话,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岳灵珊道:「最好是气功剑术,两者都是主。」岳不群怒道:「单是这句话,便已近魔道。两者都是主,那便是说两者都不是主,所谓「纲举目张」,甚么是纲,甚么是目,务须分得清清楚楚。当年本门正邪之辨,曾闹得天覆地翻。你这句话如在三十年前说了出来,只怕过不了半天,便已身首异处了。」

小说中所言及的当然是极端情况,可也说明了两种不同风格的体系在融合过程中多少会遇到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不是凭空所想的那样简单。话语体系也是一样。

第四季黄执中

虽然说「辩论派」和「综艺派」并不完全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两者的融合,扬长避短,很多选手也都在尝试,可真正能做到浑然一体的自我风格的少之又少。

马薇薇在讨论「奇葩星球得到一枚高等生物的蛋,该细心呵护还是毁灭?」这个辩题时尝试过换一种更表演化或更综艺感的方式,可那种方式于她,总是驴唇对马嘴,不对劲。得票数也远不及以她一贯的风格得的多。黄执中在第四季「亲戚总拿自己不当外人,我该不该jue他」辩题时候,也尝试了另外一种风格化的表演,可那次的尝试无疑也是失败的,不及姜思达举重若轻的舞台风格。

有些话虽然简单,只是那么普普通通的金句,可似乎只有从范恬恬,姜思达,肖骁等有「综艺感」的选手口中说出,才觉得对路,是那个味道,连嗔怒撒娇也变得自然。

第三季姜思达

在《奇葩说》上的表述方式难道只有「辩论派」和「综艺派」两类吗?不是的。有的人的确能够自成一派。蔡康永是个非常洞悉世事的人,所以每次结辩娓娓道来的时候,他的出发点总是最生活化,甚至从最微观最体贴的细节出发。他知道,不管辩题如何复杂难解,人性总是一成不变的。

《奇葩说》辩手们还年轻,他们目前还不可能拥有蔡康永的阅历和对人的观察力,所以选择用一种更讨巧已经被大众认可接受的辩论话术,稳妥又没有风险。就如一个人可以选择投身武当少林,而不必像蔡康永一样选择自立门派。

第四季蔡康永

但是「辩论派」话术听多了,总觉得不那么有味。王小波在谈论国学的文章里有一个说法:「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换着人地嚼」,就是说再好的理论和道理,啃多了嚼多了也就腻了,乏味了。在《奇葩说》「辩论派」逐渐占领上风而「综艺派」式微的当下,这个比喻倒是很合时宜。

我知道波提切利画得很好,我一辈子都远达不到那种笔触,可是我始终更喜欢印象派雷诺阿和巴齐耶的潇洒自如。匠气且精准的笔触看多了,远不如明朗轻快更动人。辩论话术于我就是波提切利的画。

资本招安下的「奇葩说」

第四季,《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作为导师加入《奇葩说》是个非常值得一谈的现象。

罗振宇除了第四季决赛的总结中震惊四座,发挥极佳外,他在每期节目里的总结似乎无足观。罗振宇的思维是武断的,他有一套自己不可撼动的强大价值观,任何观点,要是与自我的这套价值观相左,他嗤之以鼻,要是佐证了他的观点,反而更印证了他的偏见。他的结辩发言显得那么不可违逆,永远是言之凿凿的姿态。

蔡康永从第四季开始也想力图反转罗振宇营造的这种表述氛围,因为他知道奇葩说的精神在于对绝对的质疑和反叛。罗振宇这种不肯抛下自身认知和知识体系的状态,似乎并不适合《奇葩说》的舞台。可是很奇怪,他来了。

第四季《奇葩说》

兴许这一切的源起在于《奇葩说》对于资本的拥抱,甚至献媚。罗振宇代表着一种新媒体的资本的涌入。他的知识付费的做法,也深深影响了《奇葩说》的管理阶层,所以他们生产出《好好说话》《小学问》这类媒体时代的话语「神话」。

《奇葩说》对于资本的态度,我们能从两季的《奇葩大会》中窥见端倪。要是说第一季的《奇葩大会》还是素人加名人的模式,那么,第二季的《奇葩大会》已经完全把素人排除在外了,节目组所要寻找的「特别人类」,无非是那些拥有流量和名望的红人,而他们也愿意在《奇葩大会》这个平台上为更多人知晓。扶持一个草根的成本太高了,草根们能给一个节目带来的关注,远不及一个赵又廷和这些分享心得的网红嘉宾。显然,对于节目的生产者和运营者而言,寻找既得利益的「特别人类」更保险。

第一季《奇葩大会》

这种抉择是在资本浪潮中所有的节目不可避免的宿命。《奇葩说》节目的天平开始偏向流量,话题,资本,权力。

《十三邀》节目中的马东

《奇葩说》创始人马东在《十三邀》上与许知远对谈时,显露出的与许截然相左的态度,一度在网上引起热议。马东的犬儒主义让他可以无条件地拥抱着资本社会的一切新鲜事物,让他学习年轻人的话语体系,而他也用「底色是悲凉」来定义自己。可是这只是媒体时代的标签罢了。马东选择这么入世的本质还是肖骁说的:「因为年轻人的钱好赚啊。」这种大白话和事实似乎也只有肖骁敢说。

《奇葩说》并不是什么乌托邦。从来都不存在什么乌托邦。

《十三邀》马东专访

「奇葩说」式困境

2015年,网上流传着一份《「奇葩说」互联网观众受众分析》的大数据报告,是针对《奇葩说》第二季采集的数据。其中有一页数据是「互联网观众画像」,统计了《奇葩说》的受众群体,以18-24岁的年轻观众为主,而女性占到了69%。

 

15年第二季奇葩说大数据分析

而这份数据报告也预示着奇葩说的受众主要是以91年至97的90后为主,他们在奇葩说播出的这四季的四年里,大部分已经告别了学生身份,走入职场。人生的角色身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生存压力与工作焦虑是他们首要面临的困境。与这些现实相比,观看《奇葩说》的心境离他们远去,这些奢侈的青春经验成了「过去式」。

而奇葩说对于更年轻一代的吸引力,远远不如《偶像练习生》或《中国有嘻哈》等网综,无可否认,它们或许比《奇葩说》更清楚年轻一代的需求和焦虑,也更能迎合市场。

在媒体时代,人们很难特别专注于某样事情,人们需要的是更多新鲜的刺激来抵制空虚,一切事物都可以被消费。这是消费社会的本相,虽然值得警惕,但也无可厚非。所以类似于抖音这样的产品会迅速红极一时。对于一档节目,没有足够多的新鲜内容的注入,也将面临丧失竞争力地位的境遇。

第四季奇葩说

而今的《奇葩说》是一个逐渐开始固化的阶级,每次见到奇葩说赛场上老奇葩们对于某个人的群起而攻之,虽然知道只是玩笑话,但总觉得有点笑不起来。《奇葩说》似乎从一个个人格独立个性鲜明的个体,逐渐变成了一个带着「奇葩」符号标签的群体。

第四季马薇薇与姜思达的争执,随着邱晨,黄执中等的加入,也俨然成了一个群体打着理性正义旗号的语言暴力。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就曾指出:「专横和偏执是一切类型的群体的共性。」

虽然马东在《十三邀》上说起技术虽然在不断进步,可是人心理、认知结构、精神需求等的变化其实并不大。可是随着近两年自媒体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更多更快,所以《奇葩说》的辩论赛场上请黄执中、胡渐彪等提供观点的方式,一定会面临观点对于年轻一代受众不再具有吸引力和新鲜感的危机。就像春晚从一整年流行语的缔造者沦为而今流行语的总结大会一样,再天才的个体,凭一己之力给各个辩手提供观点的方式,只会让观点消耗得越来越快。

第四季《奇葩说》

当电视网络媒体谈论的禁忌增多,作为一档娱乐节目,虽然我们不能要求它先锋,对社会具有批判力,可是作为《奇葩说》多年的粉丝,我也不希望它沦为一档普通的二流综艺。

我期待第五季《奇葩说》的播出,它会是怎么样的呢?反正我不希望它是后半部的《水浒》,不希望它被资本和权力彻底招安。

关于 恰克

恰克
吃鸡吃鸡

检查

欧洲芯片三雄的“阳谋”

欧洲芯片行业这两年过得并不算太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