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份,P2P相关爆雷事件几乎每隔几天都会上演。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斐讯与联壁金融联合织造的硬件营销+P2P网络,最终宣布破产后,除了广大消费者惨遭套牢之外,参与销售的第三方销售平台也受到池鱼之殃。
在消费者投诉及行业关注之下,国美、京东、苏宁在内的几大主流电商先后宣布支持退款,算是帮斐讯事件“擦了屁股”。
尽管电商平台的作为迎合了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核心价值,但在法理上,却是另外一回事。
谁该为爆雷负责?
我们先回顾一下事情的始末。
斐讯是上海一家电子数码企业,主打路由器、体脂秤、智能音箱、电视盒子等电子通信类产品。
自2016年起,斐讯开始联合在京东、苏宁、国美等平台推出“0元购”营销活动,但背后强绑定了一家理财公司联璧金融。
具体操作办法是,以斐讯最畅销的K2路由器为例,投资者以399元/台的价格购买斐讯K2路由器。
每台路由器都带有一个K码,将K码输入联璧金融App礼包兑换口,就能激活K码换取399元理财存款。
这笔存款在规定的日期后(一般为30天)可提现。如果想要多次0元购,就要在联璧金融进行一定额度的投资,才可以多激活K码获得返现。
也就是说,斐讯用399元的硬件售价投入,换取联璧金融一个理财新增用户和后续资金流水。
其秘诀在于将产品和金融概念对用户分离,一方面淡化用户心目中的理财概念,一方面可以避免理财公司收集资金的风险。
这种看上去多赢的操作确实颇有收效。
斐讯官方网站数据显示,斐讯路由器在今年6月1日至6月18日期间共实现7.1亿元总销售额,销售总量达到72.2万台。
而在6月18日当天,斐讯的一家电商旗舰店的销售额突破1.7亿元,产品销量突破16万台。
一定程度上,第三方销售平台为这种“移花接木”式的营销活动注入了合规色彩。
很多用户反映也是冲着其平台自营的标签选择“入坑”的。
两年之后,联璧金融因为兑付困难被调查,各大平台随之下架“0元购”商品,但炮火并没有完全被转移。
8月3日,斐讯发布退款应对方案,用户可以通过斐讯官网、斐讯商城App“将K码通过斐讯CKS系统兑换斐讯商城维C”,维C可在斐讯商场换购斐讯产品及其它商品。
也就是说,承诺的退款返现变成了购物券。
退款无门的消费者涌向各大电商平台,其中国美最先做出反应,于当天开启线上平台及全国线下门店的退货渠道,并顺利推进两周。
截至目前,各大城市的不少斐讯用户已在国美成功退款,用户反馈也颇为积极正向。
京东、苏宁在内的其他平台也随之跟进,用退款平息逐渐发酵的消费者情绪。
某种意义上,国美的率先动作,是整个事件得以善终的关键转折点。
这当然不是一次简单的公关行为,背后折射的是国美多年秉承的零售业服务标准和其内部倡导的企业价值观。
从传统零售产业起步,到如今的线上线下双向融合的崭新共享零售服务商,国美这些年一直保持低调和谨慎,将重心放在一场零售与“社交+商务+利润分享”深度融合的转型与变革。
过程中,国美更偏向于回归零售行业本质、战略始终与消费者站在一起。企业发展目标不仅旨在打造出一条高效、低成本的供应链系统以保证价格透明化及最低化,更重要的是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面的消费需求。
责任与义务的边界
整个过程中,第三方销售平台的角色都有一点尴尬。
前期销售环节中,线上商城和线下门店作为平台方提供的销售入口,并不参与商品生产和权益兑现过程,在法理上,并没有退款的义务。
严格来说,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第三方销售平台要对平台内上架的商品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义务,而是要求平台内的经营者要对其产品的质量和合法性予以负责。
平台其实也是受害者。
也就意味着,国美、京东、苏宁等企业作为销售平台,本身并不是交易的组织者、设计者,也不是交易款项的收取人,投资者向交易平台主张法律权利缺少法律根据。
在斐讯这场“0元购”案例中,消费者在购买斐讯产品后自发去购买联壁金融产品的行为,并不能直接归咎于第三方销售平台,消费者与联壁金融达成投资的相关协议,消费者应当找联壁金融主张维权。
这些并不意味着第三方平台就可以高高挂起。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
这里面直接圈定了第三方交易平台的责任范畴,在不能提供卖家有效信息时,应承担先行赔付责任,再向侵权卖家追偿。
也就是说,电商平台作为销售连接的同时,也应该充当售后的连接和缓冲器。
以上法理上的责任界定,目前普遍适用于行业内同类销售问题。
但法律标准之上,我们不能完全忽略情理因素,也就是法律之外的另一种普世价值——商业伦理之外的企业精神和社会责任。
在企业面前,单个消费者的利益应该是安身立命之本,保障消费者利益在任何时候都能成为最正当的行事理由。
基于消费者权益和电商平台核心价值,国美率先支持斐讯K码退款是在情理上的决策,体现的是其在商业伦理之外的社会责任感。
在国美看来,一家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体现在多个方面,产品与服务的安全可靠性、公平对待消费者、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赔偿、做好售后服务,等等都在其中。
而在眼下的消费者主权时代,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品牌力和商业空间都会随之上涨,甚至直接体现在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决策上(美国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31%的美国人计划向那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最终构成一个持续释放能量的良性循环体。